基于学生就业的高职教材建设探讨

作者: 杨锃锟 吉孟卓 周胜杰

摘 要:高职教育是面向就业单位的一种教育模式,在对学生的教育中,把知识教育和技能教学相融合,侧重对学生职业技能、职业素养的培养。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毕业后的就业能力。一直以来,高职教育都为国家教育部门所重视。高职教育中,教材的选用关系着整体教学工作的开展,如何做好高职教材的建设,成为高职教育中一个重要的关注点。

关键词:学生; 就业; 高职; 教材

中图分类号:G71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4-139-001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教育体系中,高职教育的发展步伐加快,社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量也出现增长的趋势。以就业导向为主导是高职教育开展的一个重要目标,职业教育的开展,要在这个目标的指导下,从各方面进行努力。

教材是高职教学开展的一个主要依据,教学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教材的选用。当前我国高职教育正在进行改革,在这个改革过程中,不仅要改革教师的教学方法,还要改革教材,高职教材的建设要以学生就业为指导。

一、当前高职教材选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教材的选用过于主观

从教材选择的角度来看,当前教师对教材的选择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在高职学校学生的学习中,教师对于教材的选择具有一定的话语权,很多高职学校在选择教材时过分尊重教师的意见,这种情况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教材对学生的适用,但是,在教材的选用中,教师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深入的研究,对于教材的选用主观色彩就更加明显。一些教师在教材选择中比较容易按照自己的教学喜好为标准进行选择,这就是从教师个人的工作角度出发选择教材,对于学生而言,这种教材选择方式是不恰当的。

我国的高职教学各方面管理工作还不完善,高职学校对高职教材选择的规范制度还不够完善,这种教学管理制度规范欠缺的情况下,就会导致教师在教材选择中主观性较强,不利于教材的合理选择。

2.教材编写中存在质量问题

当前,在高职教材的编写中,对于教材质量的监控和评价体系不完善、对教材编写成果的评价还存在着重销量,轻质量的情况,导致教材出版秩序混乱,甚至出现“包销”现象。正是这种管控制度不严格的情况存在,才会给一些质量低下的教材有了生存的土壤。教材编写工作人员不注重对教材质量的推敲,对于教材的质量把关不够全面,这就造成了一些高职教材中,教材的质量、教学内容不能够很好地适应高职学校对学生就业导向的培养需求。同时,在教材的编写中不注重对学生就业导向的引导,理论和实践的内容安排不合理,一半以上的教材内容都是对于理论的研究和对学生理论知识的灌输,而高职教材的教育方向,是要培养学生的直接就业能力。因此,这种教材编写中,质量问题会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不利影响。

3.教材编写缺乏创新

高职教材的编写中,缺乏创新也是一个重要问题。目前很多高职院校使用的教材,无论是从内容上还是课程的安排上,都比较陈旧,而且雷同性比较高,这是不利于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能力的。高职院校是面向社会,为社会输送专业人才的,在教材的编写工作中,要注重分析教学特点,教材的编写要注重创新。当前我国高职教材的选择中,很多教材的创新能力还不够。

二、做好高职教材建设的对策研究

为了更好的提高高职院校教材的水平,提升高职院校教材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做好高职院校的教材建设,就要注重从学生就业的角度来推进,针对性的解决当前高职院校教材中存在的问题。具体的对策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

1.强化对高职院校教材选择的管理

在高职院校的教材选择过程中,要强化对教师教材选择工作的管理,学校教务管理部门和相关教研室之间要做好信息沟通,各教研室要对教材选择给予高度的重视,加强教研主任对任课教师的领导,对于教材的选择要进行充分的论证。教师要根据对学生培养的就业目标来进行教材的选择,有针对性的对教材进行筛选。教研室对教材的选择应该立足于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基础上,对于教材进行筛选时,充分研究教材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程度,选择最适合学生就业的教材。

2.提高教材编写的质量

教材编写质量要进行全面严格的控制,针对教材编写中出现一些差错的问题,相关管理部门要进行严格的教材编写审核,确立全面的审核工作制度。同时,对于参与教材编写工作的人员,还要进行全面的工作培训。一方面要提升教材编写人员的具体工作能力,提升他们对教材的理解水平,充分认识到高职教材编写的原则及特殊性。在教材的编写中,要注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教材内容合理安排,针对性的将实践教学的内容融入进教材中,以适应学生就业这一目标,注重学生就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在教材的编写方面,还要加强编写人员对教材编写工作的重视,减少在教材编写中可能出现的错误问题,更好的提升教材编写的水平。

3.加强对教材的创新

在教材编写中,提高教材编写的就业导向水平,还要加强对教材的创新。教材的编写要与时俱进,根据社会发展实际来对教材内容进行更新,同时,在教材内容的选择和编排上还要有一定的创新性。在教材的创新上努力体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比如如何识别同种或不同种产品材料、如何正确使用、如何“举一反三”灵活应用等,更好地展示实践的应用性和操作性,这种内容的教材编写对于培养学生在工作中的具体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进行教材编写的过程中,加强对教材编写的创新,需要坚定把握对学生具体就业能力的培养,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创新。

综上所述,高职学校的教材编写中,要以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为主要目标,教材的编写要注重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结合,同时,还要提高教材编写的创新性,更好的提升对学生教学的水平,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吴海若.高职院校能力本位课程的教材设计研究[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6,(5)

[2]宋文光.高职统计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7,(17)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