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高校教学改革的完善及解决思路
作者: 马小龙摘 要:随着课程教育改革及素质教育理念的发展,现阶段高校教学开始面临更多的发展与挑战,高校不断采取积极措施,对自身的教学质量和水平进行改善。但是从现阶段高校教学改革的实际情况来看,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对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完善和解决,不仅是课程教育改革对高校教学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高校不断提升自身教学水平以及教学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从现阶段高校教学的现状入手,结合课程教育改革及素质理念的具体要求,就高校教学改革效果的改善以及过程中问题的有效解决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意见,希望对于高校课程教育改革的顺利完成以及高校教学质量及效率的提高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和参考作用。
关键词:高校教学改革; 完善措施; 解决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4-142-002
为了完成课程教育改革以及素质教育对具体教学质量的客观要求,高校不断采取了系列措施,对教学的具体过程以及这些方法进行了有效的改革。但是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以及高校自身条件的制约和影响,改革的效果似乎不太明显。针对这一情况,建议高校应从问题背后的原因入手,结合课程教学开展的实际情况,找出影响因素以及阻碍因素,转变途径,创新理念,争取为高校教育改革的圆满完成创造有利的条件和基础。
一、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社会经济的发展,对高校人才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压力,高校开始不断采取措施,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及能力进行有效培养;再加上课程教育改革以及素质教育理念的要求,高校教学改革的实施,不仅是应对市场压力,提高学生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措施,同时也成为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完善教学管理的重要途径。高校教育改革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但是从改革的现状来看,效果似乎不太明显。
1.改革主题不明确
从现阶段高校改革的情况来看,依然存在改革主题不明确的问题,这一问题的存在会直接影响到改革的具体实施和效果。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高校教育改革过程中教师依然是整个教学活动开展的主体,所有课程教学改革的开展都是以教师的认识和判断来进行的,学生根本无法参与到具体的教学设计及教学改革中,始终是被动接受知识的角色。从高校课程教育改革的主题和目标来看,应在生本教育理念指导下,以学生为教育改革的主体,鼓励学生参与到具体的教育改革中去。
2.理念认识的不足
高校教学改革不仅意味着学习模式以及教学途径的转变,同时也意味着教育工作者及学校领导者教育管理理念的转变。但是从目前高校教育改革的现状来看,教育工作者依然采取较为老套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活动及改革,没有对创新的教学模式进行探索和尝试。在上级下达改革任务之后,教育工作者们通常根据政策来思考对策,在教学改革工作中并不具备应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作为学校领导层面来说,并没有对教学改革工作引起应有的重视和关注,没有有效落实监督政策和措施,也没有采取积极措施,提高教育工作者改革的积极性和热情。
3.教学改革与高校实际的脱离
新课程标准及素质教育理念的具体内容,为高效课堂教育改革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效的参考和指导,但是这并不意味高校教育改革可以完全按照新课程标准的内容来进行,而忽略掉学校的实际情况。从目前高校教育改革的现状来看,大多数高校在进行教育改革的过程中,都对新课程标准内容以及相关参考资料进行照抄照搬,不顾自身的实际情况和条件,盲目追求效果的最大化。这样做的结果不仅没有充分发挥教学改革的积极作用,促进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还给高校日常教学工作的开展造成了极大的阻碍。
通过上文相关论述,我们已经大致了解到高校教育改革现阶段的基本情况及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就这些问题来说,笔者认为主要的因素可能有以下几点:首先,在教育改革内容及目标下达的过程中,学校的宣传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其次,教育工作者在培训和学习的过程中,也没有对教育改革的具体内容及任务形成正确的认识,盲目借鉴其他教育工作者或是高校教育改革的成功典范,没有对自身教学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仔细的考察和考量。
二、完善高校教育改革成果,解决教育改革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有效途径
针对高校教育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今后改革的方向究竟在哪里,该如何完善已经具有的教学改革局面,保护已有的教学改革成果呢?笔者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1.宣传力度的加大
从学校方面来说,建议可以加大教学改革宣传,凸显已有的教学改革成果,增强改革信心,具体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学校应对教育改革文件进行有效的宣传,对课程标准中涉及到的内容进行详细的说明,帮助师生进行有效理解;其次,学校领导应加强对教学改革具体过程的重视,有效落实监督管理工作,成立改革监管部门,提高教育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严防改革实施者们倦怠情绪的出现;除此之外,还应与友好学校进行合作,借鉴成功的经验和典范,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不定时的邀请友好合作学校教育工作者及领导人到校参观提建议,为高校教育改革的顺利完成作出参考。
2.改革理念的有效转变
通过前文相关论述,我们已经了解到,现阶段高校教育改革过程中,除了改革主题不够明确之外,还存在另外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就是理念认识的不足。在高校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教师发挥着组织者和引导者的重要作用,是教育改革的直接实施者。因此,理念认识不足的问题也应从教育工作者身上开始改革,具体措施包括以下两个方面:首先,从学校方面来说,应为教育工作者们提供足够的学习机会,就教学改革的内容进行针对性的传达,强调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引起教育工作者们的足够重视;其次,作为教育工作者自身来说,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结构,为改革理念的转变奠定基础。
3.高校友好合作的有效进行
高校教育改革工作的完善及问题的有效解决,除了上述措施之外,还应与同等高校进行友好合作,加强校际交流,进行经验互换,推动高校教育改革的顺利完成。在促进校际合作的过程中,为了保证交流学习的效果,建议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在与其他高校进行友好合作之前,首先应对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细致的了解,为交流借鉴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依据,避免在经验交流的过程中出现脱离高校改革实际的情况,从而确保高效教育改革工作的有效完善;其二,在合作的过程中,教师应积极扮演主体部分,从友好学校改革的成功经验中,找出有利于自身学校发展的措施和策略。
三、总结
高校教育改革是时代发展条件下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站在学生角度,对学生发展负责的有效措施。对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完善和解决,不仅是课程教育改革对高校教学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高校不断提升自身教学水平以及教学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针对现阶段高校教育改革过程中存在的主题不明确,理念认识不足以及改革策略的不合理等问题,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有效措施:首先,从学校方面来说,建议可以加大教学改革宣传,凸显已有的教学改革成果,增强改革信心,从学校方面来说,建议可以加大教学改革宣传,凸显已有的教学改革成果,增强改革信心;其次,应从教育工作者身上开始,进行改革理念的转变,强调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引起教育工作者们的足够重视;最后,应与同等高校进行友好合作,加强校际交流,进行经验互换,推动高校教育改革的顺利完成。在高校教育改革中,教师是落实所有策略及政策的实施者,他们的专业素质及业务能力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直接或间接的决定了改革的效果,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来说,除了对日常教学活动进行有效的安排之外,还应积极响应学校的改革及工作安排,争取为高校教育改革的顺利完成作出应有的贡献和努力。
参考文献:
[1]徐继红.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结构模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2]童玲.基于SPC的高等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
[3]方鸿琴.我国高校质量保障体系一般模式构建与质量审计[D]华东师范大学,2011
[4]胡建华,杨启光,邵波,李莉,李昕,陈玉祥. 我国高校教学改革30年[A]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改革开放与中国高等教育,2008:14
[5]岳建军.高等学校教育资源共享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