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本身是德行的修养

作者: 关照

摘 要:孩子的一些行为习惯要从小培养,家庭教育是社会大环境形成的基础,也决定着社会大环境的趋势。

关键词:家庭教育; 德行修养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4-152-001

不久前复旦大学投毒案,一审判决林森浩故意杀人罪成立,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作为一个孩子的母亲同时又是一名教师,听到这个消息我的内心波涛汹涌,久久不能平静。

我的儿子今年两岁多,我经常想象20年后的儿子是否能考上大学,他今后的发展会怎样,孩子以后的性格能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能不能很好的融入社会等等问题。我想这个事件的两位主人公的家长也曾经和我一样幻想过他们孩子今后的生活轨迹。甚至在孩子考上名牌大学以后,他们也曾展望过孩子的未来是多么美好。但是随着投毒案的发生,两个家庭一下被坠入了万丈深渊,黄洋和林森浩家长的内心经受了怎样的打击,我无法想象。所有的梦想,所有的希望全部破灭了。作为家长,在想儿子的时候想看看儿子都成为了无法完成的心愿。作为母亲我觉得没有比这个打击更大的了。我们作为家长不图孩子今后能赚多少钱,不图孩子给我们回报,我们只希望孩子能够健康快乐,可是这唯一的希望都无法实现的时候,家长有时都会丧失活下去的勇气。“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个成语从小就谨记在心,但是这个故事的两个主人公难道读书少吗?在读书这个角度上,两个主人公全是优秀的读书者,都是通过读书考入的名牌大学。但是这场悲剧的本身是什么,不是读书,而是德行。

作为一个教育者,我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下德行修养的重要性:

第一,家庭教育是孩子德行修养的根基。中国有句古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我觉得这句话说的就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孩子在7岁之前都是形成各种习惯的关键时期,所谓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就说明7岁之前的家庭教育是孩子德行修养的重要时期,同时也奠定了孩子今后人生轨迹。

以我的切身感受,我从下面几点说一下家庭教育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的言行关系到孩子今后的成长,身教胜于言传。

事例1

我的孩子今年两岁,是一个极为淘气又不服管的小孩,我是一名教师,深知孩子这样的性格以后是会吃苦头的,因此我从小事开始调整孩子的习惯。孩子不喜欢刷牙,我就每天刷牙,让孩子做监督,这样三天以后,孩子自己说,妈妈你还没刷牙,我也没刷牙,我先刷妈妈再刷。我当时听完非常开心,以前说过很多次,甚至有的时候生气了还打过孩子,但是孩子就是不听,让孩子监督妈妈3天,孩子就知道刷牙是每天都应该做的事情,我第一次感受到身教的重要性。

一、从小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小,责任感长大了培养就可以,孩子小什么都不懂。

事例2

我老公的身体最近出了一点状况,需要每天口服药,孩子起初看到爸爸吃药总是问,这是什么药,那是什么药。我们就耐心的告诉他。后来我们发现一个星期以后,老公要吃的5种药孩子都一一认识,并知道每天爸爸除了吃药,还要往药盒里装第二天要吃的药,孩子每天都帮爸爸拿药帮爸爸分药,我们总是表扬他夸他是个懂事、聪明的好孩子。有一天我们把他带到婆婆家,由于玩累了孩子睡着了就没有回家睡,我和老公走了以后,孩子醒了,一看我们走了,孩子哭了,奶奶问他:“你怎么了,是不是想爸爸妈妈了?”孩子哭着说不是,我爸爸没吃药就走了,我不能给爸爸装药了。第二天婆婆和我们说这个事情,我的第一表现是很吃惊,第二是很感动。我的孩子两岁四个月,以前我甚至也觉得这么大的孩子什么都不懂,但是通过这件事,我深深的感受到,这么小的孩子能够因为爸爸没有吃药伤心,就说明孩子其实是有责任感的。

通过以上两点足以说明,孩子的一些行为习惯要从小培养,家庭教育是社会大环境形成的基础,也决定着社会大环境的趋势。

读书是获取知识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步骤,国家的发展也离不开文化知识,但是学习文化知识的基础是德行,没有德书读的再多也不一定学以致用,有时还会发生像林森浩和黄洋一样的悲剧,我相信他们要不是医学高才生,也不会做出这个残忍的事情来。这就是只重视了文化,没有重视孩子德行的修养。

我们在国外,经常看到一个老人到外面去遛狗,小狗会随地大小便,老人就会用随手带的纸把小狗的大便抓起,然后扔到垃圾桶里。这也就是下面我要说的社会效应。

第二,社会的大环境也可以影响孩子

良好的习惯是骨子里就有的,一部分来自于家庭,一部分来自于社会。记得我们小时候,老师经常提问:“你们的理想是什么?”我们会经常说科学家、医生、老师等等,而现在这个社会我觉得大多的孩子都说想当集团总裁,当大老板等等。这是截然不同的,现在的孩子物质基础都很好,似乎对物质的需求过于膨胀,并且现在的学习,生活也全是为了赚钱。责任心淡薄。现在的学生我问了问基本就没有愿意当老师的,因为他们认为老师天天太辛苦,又赚不到钱,没有意义。难道所有的都是为了赚钱吗?现在走在路上,有很多人随地吐痰,随地丢垃圾,孩子从小就看到的是这样的社会氛围,难道我们还憧憬孩子以后的行为习惯会很好吗?我认为言传不如身教,社会的大环境是这样给孩子身教的,那么我们的言传又有多大力度呢?家长为了提职不择手段,难道还指望孩子会不偏激吗?现在小学生为了嫉妒杀害自己的好朋友。十几岁的孩子,在电梯里殴打婴儿。作为教育者我不禁再问我们的下一代都怎么了,都疯了吗?我们的社会难道没有责任吗?

严重的心理问题已经影响到了我们教育的主体,成绩并不代表一切,当孩子由于心理问题出现各种各样的悲剧时,我们不禁要问社会,教育机构,父母是不是在教育的重点上出了问题。现在大多数家长都让孩子只专注学习,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顾及,什么都不会做,这样条件下教育出来的孩子只会学习,除了学习以外孩子就是个废人。但是孩子长大了步入社会不是要一辈子学习,孩子要和社会上的人交往,处理各类事务,如果孩子的能力很差,孩子是很难融入社会,很难有所作为的。这样孩子就会有很大的心理压力,最后有可能会有心理疾病。所以我觉得教育的根本在于孩子德行的修养,没有德无所谓学习好坏。

作为教育者我们要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生活、学习,这也需要各个方面各个机构的配合,才能让孩子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才能让我们教育出来的孩子被这个社会所接受。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