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做好新时期档案管理工作

作者: 曹冀武

摘 要:现代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是档案工作的特征之一,也是档案现代化的标志之一,档案管理人员应加强对信息技术、计算机、科技软件等新技术的学习,努力使自己具备信息知识和网络文化的综合型档案管理人才。

关键词:新时期; 档案管理

中图分类号:G27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4-163-001

进入21世纪,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档案工作也随之发生了变化。面对新时期档案工作的需要,如何用新观念新思路解决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一、加强领导重视,保障档案管理正常运行

就档案工作而言,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态度、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工作成果是决定档案工作好坏的根本原因,但是一个单位档案工作要有起色,领导和档案管理人员都必须高度重视档案工作。领导对档案工作的价值和认识程度,决定着他们对档案工作的态度,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档案工作的发展。因此,建立一个档案管理组织的领导体系,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检查和考核,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又是规范档案工作的需要。

二、完善制度建设,建立相关运行机制

加强制度建设,建立良性运行机制,是开展档案工作的关键和保证。要结合单位自身的管理体制、档案材料的形成规律,建立一个纵横交织的管理网络体系。一是完善档案收集体系。协调各部门,从而做到从上而下,左右协作的档案传递网络,做好档案收集工作的基础工作。档案管理人员在把握收集工作的范围和途径的基础上,还必须针对工作的实际情况,与各部门经常联系,加强对平时收集工作的检查和指导工作,做到随时收集和定期收集相结合,尽可能防止和减少档案材料的流失。这样做不仅拓宽了档案的收集范围,还促进了收集工作的开展。只有做好案卷的收集工作,才能为提高案卷的质量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是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配置适宜档案保存的设施,利用先进技术设备和现代化管理手段,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整理、保管档案,防止档案的破损、腿色、霉变和散失,确保档案的完整和安全,并对重要的和珍贵的档案采取特殊的保护措施。三是建立档案人员考核制度。把档案材料的积累工作纳入档案管理人员的责任制,加强对档案材料的控制、积累并进行检查考核,做到奖罚分明。

三、紧跟时代发展,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

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档案管理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管理方法手段的落后,给档案的保管和利用带来困难,只有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才能有效地解决新形式下出现的新问题。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相应的设备,将各种传统介质的干部人事档案信息,通过计算机技术转换为数字化的、可以被计算机识别的数字信息,组织加工整合成各种数据库形式进行存储,然后通过网络和信息系统,提供快捷方便的档案信息服务,从而提高干部人事档案的利用效率和干部人事工作的管理效率。

四、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档案人员综合素质

档案管理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要求档案管理人员既要有高度的工作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办事细心的工作态度,乐于奉献的工作精神,又要有扎实的档案管理的理论知识、科技知识,尤其是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和先进的管理方法管理档案的基本技能。因此,档案管理人员只有涉猎广博的专业知识,开拓视野,优化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才能做好新时期的档案管理工作。首先,不断完善档案专业知识。档案管理人员要全面、系统地学习档案专业知识,不断补充档案学新理论、新方法、新观念,提高专业水平。第二,努力涉猎相关学科知识。档案工作融会了许多相关学科知识,如哲学、历史学、心理学、行为学、公共关系学等,档案管理人员要注重对相关科学知识的补充和更新。第三,加强现代科技知识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是档案工作的特征之一,也是档案现代化的标志之一,档案管理人员应加强对信息技术、计算机、科技软件等新技术的学习,努力使自己具备信息知识和网络文化的综合型档案管理人才。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