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体验 精彩演绎

作者: 罗建红

摘 要:随着《音乐新课程标准》的推广与实施,中学音乐教学更注重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改革。本文就教学中如何将“体验”这一教学模式合理有效地运用,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音乐,探究音乐,让音乐课堂变得更精彩,与大家一起共同交流探讨。

关键词:音乐教学; 体验; 教学模式; 精彩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6-007-001

“进行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培养和谐的人。”(苏霍姆林斯基)《新课标》中指出:“音乐教学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所以初中音乐课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开展探究、体验式教学,并努力去挖掘作品的思想内涵,运用各种方法,让学生更好地去感受,体验和熏陶,从而产生共鸣。

一、创设情境,体验乐趣

1.运用生动的语言引发兴趣

音乐本身就具有极强的表现和感染力,因此我们音乐教师应该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音乐作品中所蕴涵的艺术形象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亲切、幽默的语言能很好的拉近师生关系,环环相扣的提问,层层布局的悬念,更是能将学生的思绪牢牢牵引,使学生能真正地融入音乐,接受艺术的感染与熏陶,从而达到美育的目的。

2.创设良好的情境激起兴趣

情境创设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方法。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身体的律动、语言的描绘、图画的再现等方法,把学生带入与教学内容有一定联系的情境之中,给学生以美的体验和享受,激起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

二、表现音乐,体验要素

音乐的基本要素是指构成音乐的各种元素,包括节拍、节奏、旋律、音色、力度、速度等。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揭示音乐要素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要将感受、体验音乐要素渗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那么学生如何才能更好地体验音乐要素呢?

1.在律动中感受音乐

我们在让学生欣赏音乐的同时,也可以用身体律动来体验音乐,并将这种体验化为感受和认知。例如在让学生赏析《溜冰圆舞曲》中的第一小圆舞曲时,我就让学生在律动中感受乐曲旋律、节奏特点。在每小节的节拍重音上滑行一次,遇到长音就在第一拍上做一次滑行动作后双手自然伸展,眼睛看着前方。在律动的过程中学生既能体会到音乐的抒情流畅,同时也了解到乐曲中音的长短都是和溜冰的律动相吻合的。

2.在创作中表现音乐

表现创作(学生主动体验进行音乐实践的过程)到创造(在对知识的持久兴趣及探究的渴望中拓展思维)是发挥学生想象力,积累音乐经验和发掘创造力的过程。我们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从日常的生活以及与之相关的艺术作品中发现和观察音乐要素的兴趣,并将自己的发现和观察到的音乐要素运用到愉快的音乐创作活动中去,从中认识到音乐的基本要素和形式,获得审美体验。

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应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在音乐课中,我们的教学应该多创设一些有趣的音乐实践活动,它不仅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展现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同时也能将音乐课堂变得更具活力和朝气。例如我在教唱歌曲《十送红军》时,提问“歌曲名是十送红军,但是全曲只有六段,同学们能否发挥想象,创编二送红军,四送红军的歌词呢?”学生十分感兴趣,立刻动笔创编起来。写好后我又选了几个典型歌词投影展示,让全体学生一起通过唱来感受创编效果。这样不仅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更是加深了歌曲旋律的记忆。

三、享受音乐,体验情感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学生的情感要靠教师来激发。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手段的运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他们的情感。只有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音乐教学活动,才能更好地进入歌唱和聆听音乐的心理状态。

1.在歌唱中体会情感

情感体验作为音乐教学中一种独特的知识传递模式,其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而歌唱教学作为音乐教学的主要内容,在激发学生情感方面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作为我们音乐老师,应该好好利用歌唱教学这一环节,以美育人,以情感人,真正让学生体会到歌唱的魅力,用歌声传递信息,引起共鸣。例如在教授《摇篮曲》这首歌曲时,首先让学生了解摇篮曲体裁的特点,通过视频、歌词等描绘出温馨的画面—— 一位慈祥的母亲在摇篮边轻声地哄着宝宝入睡,接着分析歌曲的旋律起伏不大,固定节奏型显得比较平稳——那是母亲轻轻地晃动着摇篮。歌曲没有情感的波澜起伏,仿佛母亲轻声的呢喃。在歌唱时,我就从以上的这些音乐要素细节入手,让学生在歌唱中体会情感。

2.在欣赏中想象情感

音乐欣赏是以感知和体验为主的音乐活动。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可以选择适合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在想象和联想中体验音乐的内涵。例如在欣赏《图画展览会》中《牛车》这一音乐片段时,我就让学生用心聆听音乐,从音色,力度等方面进行思考,充分发挥联想与想象。我没有出示曲名,让学生尽可能的发挥自己的想象,音乐听完,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说音乐从弱——强——弱的力度变化,想象到两头驯顺的公牛拖着笨重而简陋的大货车,渐渐的从远处慢慢走来,走到听者的面前,又渐渐远去。也有的说这音乐让人想到几位瘦弱的老者,他们拖着疲惫的脚步,拉着沉重的货物,无助的望着前方……他们愤恨社会的不公,无能为力。我对于他们的答案给予了肯定和赞扬,他们在没有提供任何的解释下,根据自己的理解,准确地抓住了音乐的形象,很好地体会了音乐的内涵。虽然后者说的不是“牛”,但是在这里的牛也预示着人的悲惨遭遇,预示着社会的不公。对于学生大胆的想象,我们有时不要以简单的对错来评价,应适当地给予鼓励,这样学生才会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课堂的气氛也才会活跃。

总之,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中要注意知识、能力、情感的统一。正确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的聆听与感悟,真正展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鼓励学生积极探索、体验、创造,自由地与音乐交流,用自己的理解来探索音乐。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将所学知识在一次次的体验,一次次的碰撞交流中不断巩固和升华。主动体验会让我们的音乐教学更精彩!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