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主观题“审题习惯与能力”培养策略初探
作者: 袁成祥摘 要:“政治课不好教,政治课不好学,学了也难拿高分。”这已成高中师生的普遍心声。这种现象尤其在主观题得分方面。历经几届薄弱高中教学的“摸爬滚打”,我略有总结自己的教学心得。现就如何培养高中政治主观题“审题习惯与能力”策略浅谈自己的体会,不成系统,希望借此反思和总结个人教学,翼能达抛砖引玉之效。
关键词:高中政治; 主观题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6-013-001
一、培养学生政治学习的惯性,消除学生学科误区,树立正确的政治学习观
由于初中开卷考试教学和政治学科的特殊性,在统考各学科的“排位”中,经常会处于被边缘化的境地,正因如此,高中教师必须首先让学生消除政治学科学习误区,树立正确的政治学习观。
如何消除政治学科学习误区,树立正确的政治学习观?
1.确立信心
让所有的学生都认识到,高中政治是属于重要科目,政治是最有所为最能够突破的科目,但学好政治必须从平时抓起,讲方法、讲思维、讲实践。可以身边语数英不好,但文综好而考上大学的真实例子鼓舞学生。
2.细心激发和维护学生学习政治的热情
学生对于政治学科的态度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喜欢,一类是讨厌;对喜欢政治的同学,教师应不断教授他们学习政治的方法及应对难度较大考题的解题策略,有计划提高其综合答题能力;针对不喜欢学习政治科的学生,在政治课上往往有互动性差、配合主动性弱、成绩难提高等一系列问题,教师则应该不时努力寻找机会对其进行表扬。
细心激发和维护学生学习政治的热情,教师可以尝试以下做法:
首先,教师必须创设具体的学习政治氛围。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和能力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在课堂。政治课的意义和灵魂在于它的思想性和社会实践性。高一高二政治教学可以放开些,发挥教师的主导角色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必须让自己教学做到有时政性、趣味性和计划性,上课和作业的节奏适中,课内课外贯穿布置围绕政治教学的主题内容。每个内容教师必须先做重点强调,再课堂点拨,适量作业,再及时反馈。这样就避免了“有形式无内容”走过场之嫌。
其次,营造学习政治的磁场,教师还要注重方法,耍点“心眼”来调动同学的积极性。比如对于一些偏难怪题,许多学生焦头烂额,但是也有不少同学光知道着急,却不怎么投入时间,盲目的认为别人也一样没时间看。我在班上利用休息时间搞一点高考难题辅导,刚开始有些同学听,后来听的人不断增多,也有采取交流的形式围者甚众。我认为这一方面是在提高,但是更重要的是把解难题的气氛带活了,很多同学听了后发现自己差距很大,回去赶紧抽空看。然后回头看看,又觉得很多同学都在紧张政治啊,这样政治的气氛也就营造出来了。
最后,鼓励一些同学问问题来刺激提醒其他同学的政治学习热情。对问问题很多的同学,教师在改卷时可巧妙地多给点分,或在考前解答时巧妙的漏题,这样其他懒于学习政治的,经常看到同学来来往往和老师交流答题而且成绩又有进步,他的紧张感也会被调动,教师再指导他具体操作的方法,他一定会去认真实践。
二、培养阅读审题习惯,答题才能真作为,避免答案“两张皮”式通病
如果说以上是在教学环节上对学生学习政治主体性的调动,它是教学内容是否得到有效实施的前提。那阅读审题方面的能力就是学生答题能力的首要能力。
只有在平时规范训练,通过一定的量的强化训练,培养学生正确阅读审题的习惯和能力,学生就能够写出比较完整规范的答案。
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训练学生的阅读审题的习惯和能力:
1.从高一开始,教师就应该规定他们完成颇“大量”的阅读考题,把政治成绩的高低看作自己文科素养很重要的标志。做“阅读审题”笔记,定期让他们把以前的读题翻出来,把以前的读题感悟重新修改,重新储存读题内容,同时加固自己印象,不断运用。很多同学最后发现,那些读题笔记成了自己的救命稻草,每次考前不翻翻读题笔记就觉得心里不踏实。
2.在读题笔记作业上要继续强化做题,强迫学生去审题,通过做题实践去开拓思维,去更多积累读题思维,让学生养成习惯书面表达并能表达流畅。
3.在读题的时候进行背诵。不记住考点要点,运用几乎是空话。对于文学科而言,记忆优先,强记是不可忽视的。
4.教师能够多了解不同学生读题和答题的特点,有针对性辅导,因材施教。
三、读题审题,教师先行,要精讲练,才能事半功倍
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有一些阅读和写作能力挺强的同学,他答题的分数却不高。问题在于他没认真读懂材料而致使他不懂要答多少,怎么答才是出题者所需要的答案。所以提高答题的能力关键不在于做题,而在读题。另外作为综合性的问答题,往往有不少的条条款款,是一种特殊的阅读,有时答案相对“标准性”也说明这其实可以算客观题,所以问答题需要训练,但切忌“题海战术”,要精训练,精讲,才能事半功倍。
教师在训练过程中必须把握以下几点:
首先,教师自己必须认真研究琢磨总结方法,审题有好几个层次,不一定阅读能力越强就越会做问答题。我自己刚进入中学教政治时,做问答题也经常稀里糊涂,有些是因为题目不规范,没能引导统一思路,但更多是因为不了解这种题目中材料所云,答题时往往“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所以很难做好。教师应该思路清晰地把一些题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讲解给同学,并提示他们归纳总结类似的题型,长期如此,同学就会在答题时有章可循,至少知道答题时应如何读题审题组织答案了。
其次,教师让学生训练也必须选择符合高考要求的典型题型,主动琢磨题目的基本思路和答题方法。
实践证明,问答题在高中阶段通过教师有规律的讲评,学生主动琢磨,利用高考题目有目的强化训练,是改变高中生在初中所养成“不细心不耐心认真审题的习惯”及培养其审题习惯和能力的非常务实有效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