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物理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教学策略
作者: 刘宏摘 要:随着社会的进步,知识经济的大发展,人们已经清醒地意识到地球上的资源会有用尽的一天。于是可持续发展受到了大家的高度重视,不仅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还包括人的可持续发展。在教育中给学生灌输可持续发展理念是再好不过的了,树立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在中学物理中也要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
关键词:中学物理; 可持续发展; 教育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6-018-001
一、中学物理教师在可持续发展教育中的责任
1.对物理教育的主要培养目标进行明确
物理教育是要培养出具有可持续发展观念、态度、行为的公民。可持续发展是要依靠广大公民才能得以实现的,而不是光靠物理学家、环境专家等专业人士就能实现的,要通过广大公民的共同努力,转变观念和生产生活方式才能实现。物理教育可以让学生了解各种环境问题的实质,自觉自愿的来规范个人的行为,不出现不科学的生产生活方式,避免出现环境问题。物理教育把物理、技术、社会进行了和谐的统一,让学生能够认识到科学技术带有两面性,树立学生具有正确的科学技术价值观,从而避免自己在未来的社会生产生活决策时,由科技引起的环境问题,使人、社会、生态环境能够持续发展。
为未来培养物理学家和环境专家。物理教育是要培养出能够利用物理学知识理论来向可持续发展技术方面前进的物理学家,实现物理知识的创新及应用,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利用物理科学知识可以改善环境质量,物理教育能够培养出解决可持续发展环境问题方面的专家。中学物理教育首先要培养出有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未来公民。
2.让学生熟悉物理知识的背景和内容并掌握物理学研究方法
学生对物理基础知识的学习,能够以科学系统的眼光来看待可持续发展的有关问题,可以做出科学的综合思考及评价,使自己的行为得以规范,还可以使学生清楚地认识一些环境问题的实质,从而有效避免环境污染。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通过知识的学习,可以获得物理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对研究方法的学习,掌握可以帮助分析处理和可持续发展相关的环境问题,并且还可以帮助解决人与人、人与社会、环境方面的关系问题。
3.使学生具有物理科学能力并获得科学态度和精神
教师要以物理知识为载体,提高学生的科学能力。学生从学习物理知识上获得的能力,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还可以帮助学生在未来解决实践中遇到的可持续发展实施时出现的环境与发展的具体矛盾。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比一个人的知识、能力更重要,可以帮助其成就一番事业,能够使人以科学的方式处理生产生活实践中出现的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问题。
二、中学物理中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教学原则
物理教学活动中要确立以学生为主体地位,教学要创设物理学科内容与可持续发展相联系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得到有关的理念、态度、行动能力,以自主探究的方式来获得经验、形成概念。
合作活动原则包括师生的合作活动和生生的合作活动,师生合作活动是教师与学生就物理学科知识和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内容的联系,在教学活动中平等对话、相互沟通,来一起活动、探究的过程。生生合作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分工合作能力,锻炼学生与他人交流的能力并公开自己的观点,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
综合渗透原则是教师把物理知识与可持续发展相关内容进行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把可持续发展的态度与价值观和物理知识的学习、实践相融合,让学生既可以学到物理知识、方法和科学探究的能力,又能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及解决与发展有关问题的能力。
创新发展原则是要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同时,开发出能够结合可持续发展的内容,使学生具有人、社会、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观点和解决与可持续发展相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创新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中学物理中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教学策略
物理教学要在遵循物理学科特有的规律的条件下,来实现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目标。首先要有精彩的课堂导入,使之成为物理课堂中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开端。课堂导入在整堂课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精彩的课堂导入可以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有强烈的认知冲动,让学生可以自觉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进一步推动课堂上的可持续发展教育。问题可以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这能够成为很好的学习动力。首先,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亲自去体验。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与学生实际和学习重心紧密结合,使学生有亲切感,有一定的经验基础。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完成主动深入的体验,在体验过程中学习知识,体验收获知识的喜悦。其次,在设计问题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问题的难度要恰当,通过学生的积极思考能够找到问题的答案。最后,设计问题时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使问题能够对每一位学生都有吸引力。在进行安培表和伏特表改装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先提出一些简单的启发性问题,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运用已经学过的串联分压和并联分流的物理知识去探索和发现,掌握两种电表的改装原理和结构,达到教学目的。
把可持续发展观念融入到课堂的情景创设中。物理是从自然、生活中走来,又要从物理走向社会。要把寓含物理知识的鲜活的生活情境带给学生,让学生体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又要让学生感觉到物理课更加有用、实用。教师要善于挖掘身边的事物,实际的生产生活、自然现象、实验、科学故事、社会热点问题,都可以成为极好的课堂情境。对于一些物理学习中普遍存在的误区,教师可以通过实验,让学生更清晰地了解,比如大部分学生都会认为物体的运动速度取决于力,没有力物体只会处于静止状态,这一观点会影响学生对牛顿定律的掌握,让学生消除误区的最直接的方法是通过实验来推翻这一观点,教师可以通过边讲边实验的方法进行教学。
参考文献:
[1]易静.在物理教学中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探索[D]四川师范大学,2006
[2]王立邦.中学物理教师的学习与思考,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3]廖伯琴.中学物理课程改革的目标与实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李莉.高中物理课堂中渗透科学方法教学的研究与实践[D]西北师范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