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渗透德育,提高语文教学的德育效应
作者: 蔡霖摘 要:语文教学中必须融汇德育思想,向学生渗透理想教育、爱国教育、传统教育,使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教师需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资源,加强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同时注重互动中的感化,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德育效应。
关键词:德育效应; 德育渗透; 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6-041-001
在小学教育中,德育是非常重要的。德育不是一个独立的教育。它需要融合在各个学科中,使学生无时无刻地主动地接受并且吸收德育。同样,语文教学中也需要渗透德育。
一、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资源
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精心挑选出来的,或是抒情感人的故事,或是英雄豪迈的故事,都能引起学生思想情感上的共鸣,所以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极好途径。在备课时,就应积极主动地挖掘教材中的德育思想,将德育贯彻始终。
《雾凇》是小学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主要是描写我国松花江雾凇的美丽景象。课文作者是这样描写雾凇景象的:“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坠满了枝头,在阳光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执教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手段,使我们成长在南方的孩子也同样能感受到北方雾凇的美。老师在课前就作了充分的准备,如运用powerpoint展示雾凇的图片。同时准备雾凇短片,并让学生进行反复朗读,使学生逐渐体会到雾凇的美,深层次感受到我们祖国的辽阔,更加热爱祖国,为我们的祖国感到骄傲的同时,更应保护我们的环境,使得雾凇还有其他的自然现象得以存在,从而使学生们的道德情感得以升华。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艾滋病小斗士》讲述的是黑人男孩恩科西与艾滋病做斗争,并呼吁全世界帮助艾滋病人的故事。文中写到恩科西在南非国际艾滋病大会上的发言,“他说:‘我希望政府向携带艾滋病病毒的孕妇提供艾滋病药物,使她们不再把病毒传染给自己的孩子。’他还说:‘人们不应该对艾滋病人另眼相看,我们需要关爱,拥抱艾滋病儿童是不会被传染的。’小恩科西的一番发言震撼了参加会议的各国代表的心灵。”在备课过程中,我想如何能够让学生更深切地体会身患艾滋的小恩科西的痛苦。便设计让学生们说一说在自己感冒生病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这一环节。学生们纷纷表示即使是感冒都会很难受。由此让学生们领悟到身患艾滋的小恩科西又是何种难以想象的痛苦。与此同时让学生们说一说当自己遇到很大的困难时是如何做的。考虑到定会有同学说到自己遇到困难时就退缩了,不敢继续向前看。我由此引出,“我们同学和小恩科西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相比是不是觉得很惭愧呢?”“在自己被病魔折磨的同时他还想到让别人如何更好的生活。他这种坚持不懈、关心他人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吗?”用这样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教育。
二、加强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语文课堂教学以丰富的语言环境为背景,更容易将德育渗透进来。在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文中,每一册都有一个单元的文章以赞颂人物为主。课文以人物形象的人格美、品质美,震撼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如五年级上册的《诺贝尔》一文是讲述诺贝尔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的精神故事。文中第八自然段这样写道:“1864年6月3日,诺贝尔实验室在一声巨响中化为灰烬。诺贝尔的弟弟被炸死,父亲被炸成残废,但诺贝尔毫不气馁。”我在上这一课时,通过让学生换位思考,来深刻体会诺贝尔的坚强意志。在学习第十自然段之前,我让学生们说一说如果你是诺贝尔,你成功之后会做什么。学生们有的说他会再建一个实验室。有的说把钱花掉。最后,我把学生们所说的结果与诺贝尔的真实行动做对比。不但提高了学生们上课的积极性,同时也让学生们感受到诺贝尔先生崇高的奉献精神。与此同时,学生们不但接受了语文知识,同时也受到了品德教育。这种课堂上的师生思想情感上的互动,使学生们真正地得到了“德”的熏陶。
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我体会到根据小学生的特点,进行情境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兴趣,活跃教学气愤,同时更能帮助学生更容易更快地吸收知识。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孔繁森》一文时,我利用课件播出一小段电影孔繁森,让学生们直观地去看去感受孔繁森的善良与爱。最后再播放《孔繁森》这首歌颂他造福大众的歌来结束课文的学习。在这样的情境衬托之下,使学生更快地融入到对孔繁森的敬意之中。这时,学生与教师的情感自然就达成了统一。而语文教学与德育也真正融合在了一起。
三、注重互动中的感化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可见,教师自身对于学生的德育培养是多么重要。我在听课的过程中就看到了这样的一幕情景。在课堂上,一位调皮的学生因为玩铅笔盒,而把铅笔盒不小心摔到了地上。发出“啪”的一声声响。正当我在想这学生一定要被老师批评时,老师却为他捡起了掉落的铅笔盒,并没有说什么。学生先是略显惊讶,然后轻轻地说了声“谢谢”,向老师投来了敬意的目光。在这之后的语文课上,我再也没有看到这位学生玩过铅笔盒,他自始至终都认真地听讲。我想,这就是教师小小的一个举动,而使得学生有了这么大的改变吧。
在教学过程时,我遇到这样一个学生。他上课从来不听,作业也从不及时完成。上课时还经常影响周围的同学。我一开始很讨厌他,并且训斥了他。当我转过身时他又对我做鬼脸。正当结束一天的教学时,我遇到了他的妈妈。并在交谈的过程中了解到,他其实是一个积极向上的孩子。这位学生问他的妈妈怎么样才能做一个班长。我经过认真思考,第二天试着亲切地与他交谈。告诉他其实他很聪明,说出他的一些优点,然后委婉地指出他的一些缺点。告诉他如果改掉这些缺点,其他的小朋友就会喜欢他。就可以做班长了。我鼓励他其实做一个班长并不难,只要都从小事做起,先改掉上课不认真的坏毛病。告诉他慢慢来,就能成功的。在看到他一点点进步时就给他一些鼓励,让他更有信心去做好。两周后,他的表现已经明显好了很多。
所以说,语文教师是学生直接学习的榜样,教师的情感以及对学生的态度,对学生有着最直接、最重要的影响。教师在课前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分析和运用好教材,善于抓住机会渗透德育,在课堂上进行品德教育,而在课后也必须言行一致、以身作则。这样,才能对学生道德风貌的健康培养起到良好的表率以及促进、督促作用。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01年北京出版社第一版
[2]《小学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师范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