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如何加强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

作者: 徐敏

摘 要:课外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而农村小学生由于受学校条件及家庭环境的限制,无法保证学生的阅读,所以我们就从实际条件出发,通过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充分挖掘资源、指导学生读书方法来入手,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取得不错的效果。

关键词:农村; 小学; 课外; 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6-044-001

新课标指出:“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理解的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而农村小学由于学校条件、家庭环境的限制,往往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力不从心。我们为人师者怎样以课内带课外,以一篇带多篇,以精读带博览,把课堂教学同课外阅读紧密结合起来,来提高小学生语文能力,陶冶学生情操?我做了以下几点尝试,效果不错。

一、以趣入手,让学生爱读

激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使孩子们把课外阅读当成一种渴求性的自我行为是非常重要的。

1.榜样激励

教师平时可以有意无意的向学生介绍历史人物、科学家及身边人的成才之道,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如革命导师列宁的一生都是在书中度过的,他在被捕入狱的三个月中,也天天在监狱图书馆里看书。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古今中外,凡对人类有作为的人,无不是博览群书,勤奋学习的结果。

2.好书引领

对于低年级小学生善于形象思维的特点,可选择有精彩画面的书给学生看,让学生猜猜里面写什么。学生易被吸引,就会热情地去读,这样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但也要注意读书要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只有适合孩子的口味,孩子才会对书感兴趣。中高年级的学生老师可以有目的的介绍一些精彩书藉、推荐一些优秀书目,引导学生去读。

3.活动交流

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激起儿童好好学习的强烈愿望。”要经常召开读书汇报会,如利用晨会赏读、交流所摘录的好词妙句;举行班级赛诗会;评选“故事大王”;“采蜜本”展评;开展“小导游”活动,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爱读书的情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猎取知识,在博览群书中采集各种类型的信息材料,使学生逐渐把读书作为精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二、挖掘书源,让学生能读

学校、家庭、要积极为学生创设阅读条件,保证孩子有书读,采“许多花”来“酿蜜”。

1.老师、家长配合推荐课外阅读内容

小学生年龄小,知识少,阅历浅,鉴别能力比较差。他们所接触的课外书并非都适合阅读,因为课外读物良莠并存。所以,给小学生推荐课外读物尤为重要。

教师可通过家长会、家访向家长宣传课外阅读对丰富学生的知识、开发智力、陶冶情操,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要求家长多带孩子到书店、图书馆,帮助孩子选择合适的图书。低年级学生以拼音、绘本读物为主,中高年级学生逐渐过渡到纯文字。选择读物要做到:内容要健康,有教育意义。符合儿童年龄特点,形象生动。类型要多样,形式新颖。内容深浅要适度。另外,还可以推荐与课文体裁相同的读物。我校就推荐了低、中、高各一百本必读书目,取得不错的效果。

2.学校、班级要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图书馆,上课外阅读指导课,让学生感受到图书馆是一个学习的乐园,是遨游知识的海洋。在班级创办图书角;开设“阅读课”、“双休日读书时空”、“晨会阅读播报5分钟”;张贴“不爱读书的孩子就像断了水源的河流”、“读书会使人变得聪明”等警示语,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切实有效地组织一些小型的、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引领学生畅游书海,撷取真知,获得本领。如开“赛诗会”、“校园图书漂流活动”、“读书报告会”、“西游记故事会”、“编写读书小报”等。教师也可陪学生同读、同交流、同分享读书的乐趣。

三、注重引导,使学生善读

在现实中,不少学生阅读课外书往往一味追求惊险、离奇、曲折的故事情节,看“热闹”,从不认真想“门道”,结果课外书看的不少,阅读效果却不尽人意,主要是由于阅读方法不当,也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教师和家长应互相配合,加强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使学生善于读书,增强课外阅读效果迁移应用。

1.培养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是在长期的阅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要做到:一是定书。要阅读的书一旦选定,就一定要读完,千万不要浅尝辄止,半途而废。要养成选一本书就要读完一本的习惯。二是定时。针对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合适的读书时间,不能想读就读,不想读就好几天不读。三是要定量。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要制定一个读书计划。还要做到有良好的读书姿势。这些习惯在阅读实践中逐渐形成,老师和家长要经常提醒,督促检查。

2.培养阅读方法

曾国藩曾指出读书之法:“不同之书,区别对待,应读之书宜缓宜熟;应用之书,宜速宜多。阅书如攻城,轻骑剽悍,所向无前。”读书的方法有三种:精读、略读、浏览。小学生背诵的80首古诗词、名人名言之类可精读,童话故事一类可用略读,书画报纸、搜集信息资料等,可采用浏览。在阅读过程中,要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首先,可以要求学生阅读时,圈出文中不会读的字词,利用工具书查阅,弄懂了再读。其次,可以教会学生划出文中不理解的地方,联系上下文想一想是什么意思;划出文章的重点句或优美句、精彩片断,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好在哪里?最后,可以培养学生抄一抄,写一写。人手一本读书“采蜜本”,摘抄妙词佳句,熟读成诵,这是积累材料的重要途径。

课外阅读的关键在于坚持,教师及家长要经常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的实行情况,督促学生完成定性定量的阅读任务。只要持之以恒地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读书就能逐渐成为自觉行为。课外阅读将让孩子们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自由自在地翱翔,给孩子门撑起一片多彩的飞翔空间。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