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不完成作业的原因分析与解决策略
作者: 秦玉萍摘 要:学生不完成作业,已成为一个令广大教师十分担忧的问题。本文从学生自身、作业布置、家长监管、社会因素四个方面探寻了学生不完成作业的原因,提出了解决学生经常不完成作业问题的策略:作业布置要有一定的层次性,要把好量与质的关系,作业内容要充分优化,且认真及时地向学生进行反馈,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关键词:学生不完成作业; 原因; 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6-058-001
作业是巩固课堂知识的重要手段,是完成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班上的每一个孩子都能自觉、按时、认真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是所有老师都期盼的结果,可现实却不是这样,总有一些学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一次如此,影响一课的学习;次次如此,影响一册书的学习;日积月累,长此以往,就会影响整个学期、学年的学习成绩。学习成绩不高,也会使这个学生在其他方面的成长受到不良影响。对此,需要我们老师冷静面对,认真分析,采取适当措施。
一、探寻学生不完成作业的原因
1.学生自身有问题
1.1懒惰贪玩型。这类学生往往上课不专心听讲,从心里就不愿写作业,自控力差,容易受到体育活动、游戏、电视、网络的诱惑,常常是放学后先玩够了再不情愿地去写作业,写不完就干脆不写了。
1.2学习困难型。这类学生想完成作业,但学习基础不扎实,听课就像在听天书,更不要说写作业了。他们因为长期学习困难产生了畏难情绪,甚至对学习失去了信心和兴趣,产生了心理障碍。
1.3习惯不佳型。这类学生往往做作业效率低、速度慢;有的学生本身书写速度慢;有的学生做作业时注意力不集中,有点儿风吹草动就会转移目标;有的学生不会合理安排时间,磨磨蹭蹭,前松后紧;还有的学生学习方式方法不当,不能把课堂所学的知识运用到作业中,导致半天也做不了几道题。
2.教师作业布置不合理
2.1作业过多。一些老师为了学生能考一个好成绩,作业量太大,学生难以完成。另外,不同学科老师之间没有协调好作业量,虽然每一门学科作业可能并不多,但加起来作业量就大了。
2.2缺乏层次。很多老师留的作业都是“千人一业”——对全部学生提出统一的作业要求。这必然会导致一部分学习基础差或能力弱的学生无法完成作业。这样的作业不仅加深了学困生对学习的恐惧和挫败感,也磨灭了优等生对作业的兴趣,从而加入到不完成作业的队伍中来。
2.3忽视反馈。部分教师对于学生的作业只是打上日期象征性地改一下,在班里也缺乏必要的评价。这样长期下去,学生就会感到做作业没意思,久而久之,可能就不完成作业了。还有的教师没有及时批改作业,学生不能及时得到反馈,有些学生就觉得交不交一个样。
另外,对于自觉性不够的学生,家长监管不力,社会中的不良环境也是影响这些学生作业的外在因素。
二、解决学生经常不完成作业问题的策略
要想解决学生不完成作业的问题,作为教师,应认真分析学生不完成作业的具体情况,因情而异采取不同的策略。
1.作业布置要有一定的层次性
苏霍姆林斯基曾提醒教师,可以在班级布置几种不同形式的作业,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他还说如果教师不给某些学生布置特殊的作业,那就说明他没有考察每一个学生的能力。采用“作业分层”的办法,能有效地解决学生当中因为基础差不交作业的问题。比如把学生的作业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是比较基础性的,要求每位学生都要完成。而“选做题”一般有一定的难度,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可做可不做。这样,可有效的避免老师布置作业“一刀切”的问题,既可使一些程度好的学生“吃的饱”,又可避免程度差的学生“吃不了”的问题。
2.作业布置要把好量与质的关系
不要认为作业布置得越多,学生练得越多,写得越多,对知识点的掌握就越好。其实,凡事如果超过了度,它的质就会变。同样,孩子们面对的是小山似的作业,他们为了不被老师批评、完成任务,纵使不停地写呀,抄呀,哪里还顾得上一一记在心里!因此,老师布置作业时,宁肯自己多费事,先跳进“题海”选题、做题,也不要让学生做废题。抑或是发挥集体教研的作用,从题库中选择经典习题,发挥“以一抵十”的作用。
3.作业内容要充分优化
相对于那些千篇一律、机械识记的作业而言,自主性作业尊重学生的意愿,更能激发他们做作业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如语文教材涉及到自然、历史、地理、社会、科技等知识领域,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活动、探究、体验的机会。学生在形式多样的综合作业中主动探索、动手实践,提高了能力。在学了《水调歌头》后,可以结合中秋节设计以下作业:一是和爸爸妈妈一起吃月饼,边吃边观察月饼形状,背诵关于中秋节的古诗词。二是了解月饼的价钱,编一道数学题。三是查找有关中秋节的资料,如中秋节的来历,各地风俗,月饼的种类,相关的古诗词等。四是了解有关月亮的知识。五是唱一首关于月亮或中秋的歌曲。六是画一幅表现中秋节的画。让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一两项完成。像这样有意义的、实践性的作业,既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增长了才干,又使学生感到学习语文是一件十分有用、有趣的事情,可谓一举多得。
4.作业批改须认真及时
老师批改不认真,或没时间认真批改,是导致部分学生不愿交作业的原因之一。教师对作业批改始终注意三个原则:一是保证交来的作业全批;二是对作业有等级评定;三是尽可能有评语。等级可以是优、良、合格、不合格。对有些做的特别好的作业,教师可以用生动的语言进行鼓励,如写上“你真棒!”“好样的,继续努力!”等等。对于作业认真,但错误较多的同学,写上“你已经尽力了,相信你一次会比一次做的好!”等鼓励或提醒的语句。学生从做作业中得到了收获,自然也会提高他们交作业的积极性。
5.要争取家长的大力协助
对于经常不完成作业的孩子,老师有责任告知家长,让家长了解情况,并就作业问题经常联系,争取家长的协助和支持。同时要让每位家长知道,家长的教育方式和家庭环境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家长尽力为孩子创造有利于安心学习的氛围,并着重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朱慧琴.《优化作业设计策略提高训练的有效性》,《江苏教育研究》,2010年第3期
[2]陈丽斌.《浅谈优化作业设计》,《语文教学通讯》,2006年第10期
[3]黄宗耀.《开放式语文作业设计》,《小学教学设计》,200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