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和“儿子”的较量
作者: 马然摘 要:数学教学不一定非要生搬硬套一些定义,把抽象的定理转化成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孩子们更容易接受,效果没准儿比预想的还要好!规律是死板的,但理解规律的过程可以是生动、活泼、有趣的。
关键词:数学; “母亲”; “儿子”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6-071-001
数学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既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新《课标》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以前我的理解有些肤浅,只是给学生创设一些生活情境,通过分数的教学,我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在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之后,我们学习了简单的分数的大小比较,为了让同学们能够更快更好的比较出分数的大小,我给孩子们总结了分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大;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大。本以为教给孩子们方法后,孩子们只要按照我教的方法比较,就没有问题了,谁知道接下来的测试中,孩子们错误率极高,甚至有一个学生8道题竟然错了5道,我欲哭无泪。课下了解情况,发现学生总是弄反。这是本单元的难点,突破不了,课就没办法进行,怎样才能让学生记准呢?我犯了难。复习这个单元时,这个单元中分数各部分的名称给了我灵感,于是我改变了策略。
复习到比较分数的大小时,我给孩子们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分子就是孩子,分母就代表母亲。然后我问孩子们:“当遇到洪水时,母亲会把孩子放在哪?”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当然是把孩子举在自己头顶了。”“对呀,母亲永远是把孩子放在自己的头上,把全部的爱都给了孩子。这就像咱们学的分数,分子好比是孩子,在上面,分母就是妈妈,在下面。同学们想一想,如果两位妈妈岁数相同,并且力气相当,而一个妈妈有5个上四年级的儿子,另一个妈妈只有2个上四年级的儿子,那么这两个家庭拔河,谁会赢?”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当然是有5个儿子的家庭。”“为什么?”“因为她家儿子多,力气就大。”“对呀,这就像咱们的分数,妈妈相同就是分母相同,那么儿子多的大就是分子大的赢,也就是分母相同,分子大的那个分数就大。”哦,孩子们都露出了恍然大悟的神情,接着我又问:“如果是这两个家庭都是只有一个10岁的儿子,个头力气相当,而一个孩子的妈妈47岁,另一个孩子的妈妈只有35岁,那么两个家庭比赛拔河谁会赢?”“35岁的妈妈的家庭。”“为什么?”“因为另一个妈妈老了,而35岁的妈妈年轻,她的力气当然就大。”我趁势又说:“对呀,这就好比咱们分子相同的分数,儿子的岁数相同,妈妈年轻的就是分母小的赢,也就是我们说的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就大。”一下子,孩子们就觉得豁然开朗了,纷纷说:原来如此简单呀!再做这样的题目,孩子们的准确率一下子就提高了,只有个别孩子因为不细心出一两个小错误。事后一调查发现好多孩子都联想了这种方法。
通过这次的课堂教学经历,让我感受到:数学教学不一定非要生搬硬套一些定义,把抽象的定理转化成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孩子们更容易接受,效果没准儿比预想的还要好!规律是死板的,但理解规律的过程可以是生动、活泼、有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