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独立学院《形势与政策》课提高教学效果的探索研究
作者: 盖莉 张静摘 要:《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该文指出了《形势与政策》课目前出现的问题,对如何提高教学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独立学院; 教学效果;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6-130-001
高等学校作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阵地,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素质是重要任务之一。《形势与政策》课的任务正是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国内外形势,深刻理解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激发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珍惜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确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奋斗的政治方向,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奋发学习、健康成长;密切结合国内国际形势,充分运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丰富生动的实践,回答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形势,从总体上把握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局。但纵观国内各高校,尤其是独立学院,可以看到对于这门课程还没有统一的教学模式和固定的教学体系,导致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如何提高《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一、独立学院《形势与政策》课存在的问题
1.重视程度不高,学时较少。在很多独立院校,《形势与政策》课学时不统一,相对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思想政治理论课学时少,导致师生对该课程重视度不高,尤其是学生上课积极性较低。
2.师资力量薄弱,良莠不齐。由于《形势与政策》课的任课教师多是从事院校党政工作的干部或辅导员,均不是专业出身,这样的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上课多呈现出教学经验不足、缺乏授课热情和与学生互动环节少等现象,难以达到良好的课堂效果。
3.教材陈旧,缺乏时效性。使用中的《形势与政策》课教材版本繁多,加之教材从编写、修改再出版、再版,本身就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过程,流程上明显落后于日异变化发展着的国际国内大事,势必会影响到教学的实际效果。
4.内容偏重理论教学,形式单一。目前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素材基本上依赖教材,教师授课还是照本宣科,大话、空话、套话太多,在实用性上不能起到启发、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形势背后深刻政冶内涵的作用。
5.大班授课,效果欠佳。独立院校通常采用大班授课的模式,形势与政策课的承载人数基本在150人,学生发言机会少,缺乏灵活性,不利于课堂管理。
二、独立学院《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效果提高的有效路径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1]。所以说,搞好《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1.强化培养目标,提高课程重视度
我们的培养目标,既要求大学生具有广阔的政治视野、开阔的政治胸怀、正确的政治立场、成熟的政治思维,还要求通过《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使大学生了解国际、国内的大事,把握形势发展的趋势,进而对纷繁复杂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科学的分析,深刻、正确地观察形势,理解政策,避免在复杂的情况下出现思想的动摇、方向的迷失。因此,《形势与政策》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特殊重要的使命,是大学生在德育上获得全面发展的需要,必须高度重视。
2.健全课程体系,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建立专门的领导和管理小组,制定教学大纲和课程监控体系,定期组织《形势与政策》课任课教师听课、学习、培训和研讨,提高他们的专业化水平和综合素质。争取打造一支既具备深厚的理论基础,又具备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同时,政治素质过硬、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
3.嵌入实践环节,丰富教学内容
在实际教学中嵌入实践环节,同时融入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如开放体验式教学法,教师可以依照突发事件、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模拟特定情景,让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走进情景去体验和感受,由学生归纳总结,并现身说法。讨论式教学法,教师和学生均可设置一个论点,分组当堂讨论实现双向互动。此外,还可以运用专题演讲、辩论比赛、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既提高了课堂效果,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
4.关注时事热点,确保教育教学的时效性
为了确保《形势与政策》与时俱进,保持很强的时效性,就要求任课教师要紧密结合瞬息万变的大千世界和日新月异的形势变化,及时把握、了解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重大事件和关系等,不断调整和充实教学内容,及时完善和更新,给予学生最新的知识和最新的信息。
5.紧贴学生特点,满足大学生自我发展和成长的需要
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突出,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关注学生特点,考虑学生兴趣,力求根据他们的年龄、地域、专业等方面,有针对性的选择授课专题。如在教学中,授课对象是大一新生,就要充分强调大学生特别关注就业前景和专业的发展方向,将教学内容与学生专业相融合。紧贴学生特点,能极大地增强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真正能让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进入学生头脑。
总之,《形势与政策》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形势下,我们必须认真面对遇到的困难,以高度的责任心继续探索提高教学效果的新方法,并落实到位,真正发挥《形势与政策》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4
[2]王一青.民办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改革创新模式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4(2)
[3]李攻明.浅析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时效性[J]科技创新导报,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