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读《新课标》,对美术教学的思考

作者: 李强

摘 要:每堂课,不同的学科、不同的课程,其教学目标设定是不一样的。我们应试教育下的学生究竟存在哪些问题,如果把这个问题放在一个人才培养的高度去比较的话,我们自然就会找出对症下药的方法,否则只能是一种无病的呻吟。

关键词:美术教学;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7-052-001

课程改革不仅是课堂教学单方面的事,它应该渗透到我们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新课程标准改变传统课程过分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提出全新教育理念——“学生学会学习,教师教会学生学习”。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的角色也应该由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知识传授者,转换为新形式下教会学生学习的引领者。

美术作品的内容、情节、形象、色彩具有特殊的魅力和形式美的内涵,对于学生有着强烈的吸引力,极易唤起学生的兴趣。但美术欣赏没有固定的程序或方法。这使得学生的兴趣无法持续,要保持和发展这种兴趣,使之内化为对欣赏活动有意义的基础,则需要引导。

一、为生活而艺术

美术本身除了充满美感和装饰感之外,还在世界众多文化中起另外一个重要的基本作用,它向我们讲述许多关于人类的故事,它会告诉我们:我们是谁?我们如何相信?我们相信什么?美术再也不局限于“为艺术而艺术”这样的原则,成了“为了生活的美和视觉文化”,停留在了一种真实的,以事实基础的美术教育上,艺术作品变成了我们生活的一扇亮窗、一面明镜。

传统美术是以通过提供某种特定社会功能来加强和灌输文化价值和信仰核心为主要目的的艺术形式,是作为载运价值和信仰的工具而存在的,现代艺术是奉“创造力”为其价值特点和价值取向中的最高代表的。一方面,保留了对传统技法和形式的重视;另一方面,又吸收了后现代主义那种独一无二的,充满价值的理念,尤其当这种理念深入到艺术形式,深入到视觉艺术现象和他们的哲学基础时,就会更加有力地影响到艺术的创造者和接受者,甚至影响到艺术教育的观念。通过进行以美术为中心的教与学,帮助学生获得不仅是指学校中的成功,还应该是指在生活中这一更大平台上的成功。

致力于生活艺术的学生,首先理解美术和视觉文化是人与人之间具有重要意义的事物的视觉交流。理解评述同时具有内在和外在的两个方面的价值和含义。理解美术的形式、内涵、用法及其价值,除了具有自身的美学价值以外,还具有重要的社会用途和意义。要致力于美术创作,致力于美术研究和视觉文化研究,其目的是为了表达自己,为了找到人们生存的意义、价值和方式。

为生活而艺术的美术教育就要通过深入的学习和联系,而不只是通过表面化的、形式化的方法来强调意义的建构。

二、重视创新

教学中的创意设计,是对教学中的某些目标,如教学内容、结构、方法、手段等,进行创造性的构思、独具匠心的谋划,艺术性的处理,使整个教学过程具有创造性,新颖性、趣味性,并较顺利地完成教学的目标,取得最优的教学效果,从而达到教学的过程的最优化。

以素质教育为前提的美术教学,是迄今最少“应试压力”的科目,美术教师在素质教育的天地中有着最为广阔的自由空间,教师更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力、形象思维力,创新的表现力,多向发展的创造能力等。这些能力的培养,必须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通过教师创造性的教学得以完成。创造性、趣味性和实用性是衡量当今美术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依据。所以进行“创意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过程”,将促进美术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美术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的课目,结合学习的具体实际,针对具体的教学阶段,进行不同形式的创意教学设计。

1.改变习惯的用线方式,尝试绘画中的各式线条,培养信心,提高线条表现力

在学习的初级阶段,先认识线条形状的千变万化,或长或短,或方或圆,有赳赳武夫般的粗线,也有窈窕淑女般的细线,有刚正不阿的直线,也有哈腰献媚的折线……线条的表现力更是神奇的,或隐或现,或刚毅或柔弱,或舞蹈般的跳跃,或湖水般的宁静,或春水般的畅快,或冰雪般的凝重,但归根结底,线条是人类创造出来的。用线条表现是儿童与生俱来的,从画线引导,开始就可培养儿童绘画信心。

如何使学生一开始就感到他自己有能力进行绘画活动,达到一种良好的学习心境呢?首先要肯定任何一位学生的涂鸦能力,使他们感到自己有能力进行绘画活动,而且画得很好,常常带着赞赏的口吻说:“你真棒!”“你能画出这么多线啊。”“哦,这是在跳舞的线。”“这是斜风雨的线。”或者用鼓励的口吻说:“你能画像排队一样齐的线吗?”“你能画像波浪一样的线吗?”……让学生在这种乱画中能促使思维活跃起来,以后就更能理解老师的提示和要求了。

2.创作工作与材料,尝试各种绘画技巧,引发学习兴趣,提高审美直觉能力

几乎任何一种材料都可用于美术目的。有些是传统性的,如铅笔、水彩、蜡笔、橡皮泥、各种纸张等。有些材料是用于别处的,但也可以用于美术用途,如布片、毛线、木头等;第三类是那些通常被认为与艺术毫无关系,却偶尔被用于种种艺术表现形式中,而又有着特别的效果,在美术教学实施中,师生成为同乐共娱的知心朋友,始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变学会为会学,充分调动起直觉能力。同时,学生还能从工具材料的使用过程中,获得审美愉悦。所以对工具和材料的选用,还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3.改变课堂整体设计,尝试开放式多元化角色活动,扩大创造机遇,提高个人和团体的创新能力

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学一般都分课堂传授和作业练习两大块,课堂组织单调,气氛沉闷,难以跳出封闭式的教育圈子,“开放式多元化角色活动”的课堂教学结构,面向全体,以人为本,加强了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交叉参与的自由空间。

教学方式的探索,不仅扭转了学生欣赏艺术作品的错误方式,即一味依赖教室,而且还提升了学生对艺术作品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从中可以培养学生随时随地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总之,要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构建旨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法及其对应的教学方法。变教会为学会,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造。同时,给学生创设适宜的人际环境,给学生主动学习的空间,给学生提供自我发展的舞台,让学生在实践中求知,在实践中创造。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