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药学专业无机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作者: 马瑞菊

摘 要:本文对药学专业《无机化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实验教学等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无机化学; 教学改革; 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7-157-002

无机化学是研究元素、单质和无机化合物的来源、制备、结构、性质、变化和应用的一门学科,其理论与技术已渗透到医学和药学的各个学科。无机化学是药学专业学生必修的第一门化学课。由于无机化学涉及范围广泛,它对学生素质的培养、科学世界观的形成、科学实验以及知识更新能力的培养等都具有独特的作用。而且对无机化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将会直接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

一、无机化学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1.学生情况

无机化学的授课对象是刚刚考入大学的大一新生,处在由中学到大学的转型期,再加上药学专业文理兼收,致使学生的化学基础参差不齐,这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如何进行教学,特别是做到因人而异的教学,无疑是无机化学教师面临的一个首要问题。

2.课程特点

药学专业无机化学教学内容较多,有些理论较抽象、难度较大。而且教材的内容多注重化学学科本身的系统性,强调化学基础理论知识,与药剂专业结合的内容不足。再加上现在职教改革的趋势是适当缩减理论课的教学时数,相应地增加实验课课时,就导致理论课的课时较紧。

3.教学方法

教师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以讲授为主的传统授课模式,而这样的传统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尤其是实验教学方式与创新性人才培养的要求差距甚大,有待于改革。

二、无机化学教学改革探索

1.改革课程体系,修订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依据,是课程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教学大纲是评价教学效果,衡量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根据专业教学计划的调整和我院实际情况,我们对原有的教学大纲进行了修订,将无机化学与其他课程体系进行协调与整合,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准确把握课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药学专业培养目标,选取了部分与无机化学后续课程、药学专业课相关的教学内容,删掉了部分关系不太密切、中学学过的知识以及后续课程重复的章节,对化学热力的知识进行了删减。

2.改革理论课教学内容

2.1结合学生专业,优化教学内容。根据目前学校理论课教学时数普遍压缩的情况,精选教材内容,减少与中学化学、分析化学重复的内容。将教学内容划分为三级,即核心内容、重点内容、一般内容。核心内容构成课程的主体框架,重点内容是核心内容的延伸和丰富,一般内容课堂上简单介绍即可。

3.改革实验课教学

减少理论课学时,增加实验课学时,并充实、革新实验内容,在注重基础训练和综合能力培养的基础上,加大具有探索性质的设计实验和与社会生活及生产相关的应用性实验的比重,让学生亲自进行实验设计,并在实验后评价各种实验方法的优缺点,讨论各种因素对实验的影响。

4.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4.1采用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工商管理研究生院在1918年首创,是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进行教学的方法[1]。它改变了传统教学从书本到书本、从概念到概念的注入式教学方式,能更好地培养学生高层次的能力。

例如在讲授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四个依数性时,首先提出一些问题:“盐水与蒸馏水,哪个沸点高?在严寒的冬天,为防止汽车水箱冻裂,常在水箱中加入甘油或乙二醇,为什么?为什么冬天下大雪后环卫工人经常向道路上撒一些工业用盐?”学生思考问题后,会有各种答案。这时,为正确解决问题,老师可以将四个依数性分别讲解,讲理论的同时也回答了以上的问题,使学生能够领会到所学理论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是非常有实用价值的。

4.2采用常规教学法和多媒体辅助的授课方式。多媒体技术具有信息容量大、生动形象、使用方便、图文并茂等特点,它能够将文字、图像、动画等多种信息表达方式有效地融为一体,可以把抽象变直观,静止变动感,微观变宏观,因此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进而增强理解记忆并提高学习效率[2]。如讲授杂化轨道理论时,原子轨道杂化的形状,不同类型杂化分子的空间构型,通过多媒体课件生动活泼,图文并茂地“演示”给学生,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加深了对教学内容的印象,提高教学质量。

4.3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启发式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适时的提问、设疑、讨论等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思考能力。例如在讲解缓冲溶液一节时,教师提出下列问题:人体血液pH在7.35~7.45之间,当我们吃了酸性食物或碱性食物后会否发生酸中毒或碱中毒?从而引入缓冲溶液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缓冲作用的原理是什么?缓冲溶液的组成特点?如何配制一定浓度的缓冲溶液?随着问题的逐步深入,学生的思维逐渐处于兴奋状态,注意力更易集中,从而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4.4采用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模式。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中,任务是经过教师精心设计的,每个任务均含有适量的新知识点和认知冲突,任务有一定的弹性和开放性。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探索各种解决任务的途径,并且选择最佳方案。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教师只是该过程的设计者和组织者。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任务的设计是开放的,学生可以想象、创意,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创新机会。学生完成了教师布置的任务, 其实践和创新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锻炼。

5.改革教学评价

考试是教学环节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也是教学质量最重要的检测方式。在以往的学生成绩评定中,部分教师过多依赖于期中期末两个阶段考试成绩,而往往忽略了学生平时的表现与开放性试题创造性思维的展现。有必要加大对学生平时学习的考核,如学习态度、作业、实验操作、小测验、小论文的撰写,提高平时考核所占的比例,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

参考文献:

[1]陈军,蔡宝昌.案例教学法在药剂学教学中的运用[J]药学教育,2007,23(6):31-32

[2]唐鑫,钟胜奎.探讨多媒体手段在物理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 广东化工,2009,6(36):237,277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