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从自我情绪到设计要素的转变

作者: 赵高红

摘 要:设计必须考虑的两大因素:从感性升华到理性的过程,更是象形的因素到高度抽象的因素的过程。

关键词:设计; 自我情绪; 设计要素

中图分类号:J0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8-007-001

一位设计家能从自然大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中吸取灵感,在森严的法度又不受牢笼拘束,最后回归自然。这个过程是古往今来真正能创造大美的艺术家所必然经历的道路。设计的最高境界是处处有设计,但又处处见不到设计的痕迹。美的最高境界是朴素大方、自然天成。设计从第一自然过渡到第二自然的过程,也就是从感性升华到理性的过程。更是象形的因素到高度抽象的因素的过程。

设计的含义很广,从词性上来讲:有动词与名词之分。设计作为动词,指人类规划、构想、研究的活动和过程;设计作为名词,指人类对事物构想、研究的结果或成果,是设计的“物化”。我认为前者更重要。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物或者产品,设计是为人的设计,其目的是改善人的环境、工具及人自身。设计艺术的目的是“以人为本”。“人”既是生物的人,更是社会的人。如1966年的作品《大草坪》,把草夸张地放大后做成的聚胺酯绿色坐椅表达了把自然带入室内的愿望。

一、设计与生活

在平时,多关注生活的细节,寻找最“普遍”的灵感。从第一自然走向第二自然。如一件雨衣能变成多重功能,衣服不再只是一种工具,它重新成为一种符号,一种构建人们多重社会的符号,物品通过自己的材料和形态来拥有多语种的易于变化的愿望。莫里斯主张“艺术家应向自然学习”,而采用植物、动物纹样,强调装饰、注重选材。如1968年,作品《口袋沙发》——坐的随意性——充满幽默感和想象力。时时刻刻在提醒不要忘记人类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一个能打动人的设计首先通过外形提供意外的惊喜而吸引使用者。要多鉴赏具有鲜明艺术特色、文化内涵以及与生活经验相关联的设计。用美术术语表达自己的感受与理解。从自我情绪到设计要素的转变,唤起设计者创造激情,真正“激活”思维的能力。如1980年《纽约的日落沙发》,前面高低不同的部件造型类似摩天大楼,半圆型的红色大靠垫就像一轮红日正在城市的摩天大楼后面冉冉下落,具有戏剧舞台般的视觉效果。创造是人类特有的、正常的活动,创造是人的最高本性;创造是一个过程,创造的成果有大有小,可能是世界性的或地区性的,也可能是个人“前所未有的”,但这无关紧要。

虽然一个经常“想”创造的人不一定都能有创造的成果。但是,从来都不“想”创造的人则可以肯定他什么也创造不出来。所以“想创造”非常重要。正如古希腊思想家曾说:“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只有把设计教育的本质思考与人类对于“设计”的社会价值与文化价值思考主题结合起来,将广阔的人文学科的内容带入设计教育学科,让设计师成为具有完美和健康的人格的人,才能创作出对人类今天及未来有益的设计。

二、设计与环保

工业化社会所带来的一系列危害环境的问题日益严重。如何回收和再利用废弃物,已成为全球性科学技术的研究课题。一些“新”的原来只是陌生,而那些“旧”的原来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新”的生机,材料无疑是有灵性的,给废旧物资和材料以新的生命,是设计教学的一个命题。如晏钧的“椅子”,将工业废物和日常生活用品进行了巧妙组合,赋予了“椅子”明确的精神指向。木工做成的椅子以及晏钧的钢管椅之间,究竟有什么关联?这种带有艺术史含义的联系,不得不把人们引向对传统与当代、历史与现代、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的思考。功能是随着人对用具的使用方式、审美需求、物质技术的发展条件而不断变换着的。它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格式,可以是物质的、实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观念的设计的任务和性质,应该是对人们生活与精神需求之间的矛盾提出一些实际的解决办法;对未来生活方式做出一些超前意识的设想,在审美观念上给人们一些新的启示。

三、设计与本土化的人文精神

设计者的设计理念的实现,要注意到:用设计语言表现一定的文化内涵,合理地把握文化元素使用的尺度。在当前,立足本土文化,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研究成果,与艺术设计相结合,来提升设计的技术含量。我们把本土化的东西放在全球化的背景中来看时,这件东西的价值,个性恰恰就体现在它具有的本土特色。越有个性和特色的东西就会越受到欢迎。

本土化的东西是独特的,其他地方没有的、不可替代的,这正是本土化的价值所在。从需求心理上讲,人们总是对自己没有的东西感兴趣。中国的瓷器、丝绸在国外一直享有盛誉,正是因为它们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本土化特征。所以说,越本土化,就越全球化。

坚持民族的艺术,因为只有在最准确地反映本民族人民的性格时才是最伟大的。本土文化作为人类文化的母体,与现代艺术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是本土文化中的民间文化部分,更是现代艺术家获得审美依据与灵感的源泉。立足本土文化,传承历史精髓,善于创造新知,弘扬人文精神。艺术设计包含了文化的含量。

设计者理应重视人文,并顺应时代潮流,重视设计伦理等。现代设计意识特别注意提供自由、安全、和谐的情境与气氛,现代设计考虑到人的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视觉等诸多因素。德谟克利特认为:我们应该思想得很多,而不是知识得很多。设计没有确定性,只有可能性。设计者要享受整个设计的过程性——从感性到理性再到感性的过程。

参考文献:

[1]肖清风编.《设计艺术概论》,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9

[2]翟墨主编.《人类设计思潮》,河北美术出版社,2007.6

[3]俞爱芳著.《立体构成训练》,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7

[4]吕品田主编.《美术观察》,美术观察杂志社出版,2008.1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