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体育生体能训练计划的制定
作者: 阎章田摘 要:本文以自身多年带队实践为出发点,通过对高三体育生体能训练计划的总结,提出了自己独特、新颖的训练观点,对于促进高三体育生的训练与学习,升学率的提高都提供了极好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高三体育生; 体能训练计划; 升学率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8-041-001
高中体育生不仅要面对文化课挑战,而且还要有体育术科的难关,因此研究他们现有的训练计划,会有利于高三体育生的训练与学习,为尽可能的拓宽其升学渠道,提高升学率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体能训练计划的意义
体能训练计划是在对身体机能与体能状态诊断的基础上,为实现体能训练目标而选择的状态转移的通路,是对训练过程的理论设计,是进行体能训练的重要依据。
近几年以来,伴随着山东省体育高考政策的变化与调整,高三体育生的身体素质测试也出现了相应的变化与调整,但是大部分学校的体能训练计划一直延续至今,少有变化,可见体能训练计划在高三体育生考学当中所占的比重及份量。
由调查来看,聊城市各中学大都没有详尽的训练计划,有的只是大致的训练方向,没有具体细化到每一周,每一天。在设施,教师等资源相对固定的情况下,学生吃的是“大锅饭”,教师只是在巡回指导,并没有意识到以下几点。
1.制定运动训练计划是保证训练科学性的主要一环,预先制定好训练计划,才能使训练工作有条不紊向着既定目标前进,这一点在聊城市各中学训练当中,往往被忽视。
2.制定训练计划较少考虑训练后恢复过程的控制,没有把训练计划延伸到高三体育生的日常生活当中,较少将其日常生活因素考虑到训练计划当中。[1]
3.没有充分考虑学生发育与遗传的因素。在基础训练阶段要注意结合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使各方面的身体素质得到全面和较充分的开发和发展,在青春期到来之时,更要考虑不同性别训练学生的身心变化,加强青春期知识教育,合理安排训练。加大运动训练负荷时要考虑肌肉、骨骼及心血管系统发育的状况,力争做到安排适时、适量、适宜。另外,每个学生由于先天遗传基因不同,身高、体重、体能、心理都会有很大差别,在体能训练中可以根据扬长避短或取长补短的方式来安排训练规划,加强体能训练的针对性,体现个体差异和专项需求差异。这一点也是被各中学忽略的一个环节。
二、体能训练计划的意义
1.通过制定体能训练计划,可把体能训练的总目标具体化,便于体能训练的实施与操作。
2.制定体能训练计划有利于训练科学性和系统性的保证,避免临时安排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3.科学的体能训练计划,可以使教练员和参加训练者进一步明确训练过程各阶段的目标以及实现这一目标的方法和手段的模式。
4.通过制定体能训练计划,可以统一教练员、医务监督人员以及管理人员等所有参加者的认识和行动。
5.通过体能训练计划的制定,能积累大量资料,有助于对训练效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同时,也有助于提高训练管理者对训练过程的调控能力。
6.通过体能训练计划的制定,有利于对训练过程进行更为系统的研究,进一步认识、把握体能训练的客观规律,提高体能训练的整体效果。
三、制定体能训练计划的原则
1.针对性原则
教练员在制定体能训练目标时,要根据对上一训练过程的积累,也就是这一训练过程的起始状态的分析,结合训练的总目标和某项体能能力的发展规律,有针对性的提出本训练过程的发展目标,并以此设计相应的体能训练方法、手段。
2.可行性原则
提出的体能训练指标必须根据现实状态和训练条件,在科学预测的基础上,使之具有可行性。既不能好高骛远,也不能过于容易,既要有利于挖掘运动员体能的最大潜力,还要不至于过度训练。
3.突出重点原则
确定体能训练目标要根据运动项目特点,结合每个训练阶段的具体训练任务,突出重点,以保证在体能训练过程中做到有点有面。
四、小结
高三体育生的体能训练计划,要循序渐进,以量先行,强度次之,以减少运动损伤和意外事故的发生,当然,期间还要因人而异,区别对待,另外计划的执行力,也是出成绩的关键一环,只有几方面相辅相成,才能使训练顺利开展与进行,才能为促进高三体育生的训练质量,提高升学率而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汉军.山东省聊城市高三体育生培养模式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2013,6:19
[2]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1990,6:181-183
[3]曹青军.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M]2010,12:150-203
[4]张海.浅谈如何提高高三体育考生的运动成绩与注意的问题[J]百花园地,2009,(7):14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