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引导作用的反思

作者: 王军梅

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的引导作用意义何在?需要重新审视和理解引导的含义,而非抛弃。

关键词:新课改; 引导; 作用; 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8-049-001

“古代有一种文字游戏,即一人出示一则谜语,另一个人猜出来并不亮出谜底,而再自制一谜语,将谜底藏于其中。我们今天就来玩这个游戏。”

这是我在一节作文课上讲授给材料作文时,让学生做的一个游戏。然后以此作喻,我说,给出的材料就如同别人给你出的谜语,而从中提炼出论点或找到一个切入点,自己再由此出发写一篇文章,就犹如自制一则同谜底谜语。其实给材料作文就是这么有意思的事情。当然,谜语的谜底可能唯一,但文章有它自身的特点,它的内容的丰富性、复杂性决定了它主题的多重性,主题并不一定单一。那节课,学生兴味十足,教学效果也很好。

在讲授多重复句的分析时,针对学生畏难情绪大,对此类题尚未入门的情况,我首先用一个比喻来说明划分多重复句的关键一步——找出第一个层次。我说,我们小时候曾玩过一个游戏“找中指”,用左手握住右手的五个手指,只露出手指尖,让另一个人找出其中最长的中指(当然出指者要故意把手指尖的长短变换一下,刻意迷惑对方)。我们找出关键的第一层就犹如找出这个中指,继而我又设计了这样一组题:

(1)人眼不借助于仪器观察不到光的偏振现象,|但是蜜蜂、蚂蚁和某些甲虫却可(转折)以凭借复眼看到偏振光的振动方向。

(2)人眼不借助于仪器观察不到光的偏振现象,|但是蜜蜂、蚂蚁和某些甲虫却可(转折)以凭借复眼看到偏振光的振动方向,||并且能够利用天空中的太阳偏振光来导航(递进)。

(3)人眼不借助于仪器观察不到光的偏振现象,|但是蜜蜂、蚂蚁和某些甲虫却可(转折)以凭借复眼看到偏振光的振动方向,||并且能够利用天空中的太阳偏振光来导航(递进),|||确定行动的方向。

这样的三个例句,尽管句子越来越复杂,但由于句子(2)(3)是由句子(1)扩展而来,所以学生对句子逐步复杂起来的过程看得很清楚,因此分析其层次时,尤其是分析句子的第一个层次(分析多重复句的关键一步)时,可以说感觉非常清晰、简单。第二、三层的分析更是水到渠成。

例子不用多举,但我注意到,语文课并不只是人们印象中的教师来点煽情,再加上读读背背。比方上面例子中的比方似乎是顺手拈来,但正是这些似乎很普通的细节,却让学生很快投入到游戏中,进入到思考中,难点得以突破。

高中学生是否已经进入了一个完全理性地控制自己的学习阶段中,是不是不需要教师花很多的心思在设计导入和教学切入点上了呢?是不是教学中不需要再考虑学习内容难度梯次的安排了呢?事实证明,并非如此。而且,一节课的成败,固然有多方面的因素决定,但每个环节的有无以及它安排在什么地方,在一个追求课堂效益的教师看来,这都是非常有讲究的,不是随随便便就存在或拿去的,甚至有些课因为缺了某一步骤,就让学生觉得前进一步很难。有时候可以这么苛求地说,学生学习的效果如何,真的很大一部分因素是和教师如何教息息相关的。

曾经听过一句话,觉得非常吃惊,但也觉得非常自豪,大致意思是这样的:教师可以是天使,可以把一个课堂变成天堂;教师也可以是魔鬼,把课堂变成地狱。试想,能这样左右别人的人,该有多大的魔力?这话未尝没有夸张的成分,可是有时想想,真的有点儿这种意思。

记得我在给学生讲《廉颇蔺相如列传》时,我想让学生领会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完美结合的特点,以前的教学设计可能会让教师引着学生去看这里看那里问一下为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因为是文言文,除了语言上的障碍之外,学生被这样来来回回的指挥一定会很烦,更不用说再体会什么写作特点,那实在是相当于捏着鼻子灌药,一人受苦全体遭罪。

从新课改的指导思想出发,我设计了一个辩论课。在解决了文字障碍的基础上,让学生分拥廉派和拥蔺派进行辩论,两个论题是:对赵国而言,廉蔺哪一个更重要?从司马迁笔下看,廉蔺哪一个更重要?

这是两个纯粹要挑起争端的问题,而两派各自的论据就在文中。

这样的设计,其实是对所要解决的问题来了一个迂回,让学生在争论谁作用更大的过程中体会文中事件描述角度的不同,运用笔墨的多少,最后的结论则是为了凸显作者写作手法的高明,学生在辩论中越辩越清,也启发他们对正、侧面描写作用的深层思考。

同样,在教李密的《陈情表》时,为了让学生体会文章情理兼备,凄恻动人而又逻辑严密,态度谦恭而又有理有节的特点,我再次避开讲解,让学生对文章进行剧本改编和角色扮演。从扮演皇帝和李密的对答中,从文章叙述事件的顺序中,从李密的每句答问的遣词用语里,真切地体会君臣之间那种微妙的心理转变过程,从而感受到李密的那种如履薄冰却又极力抗争的心理,认识到此文作为千古名文的价值所在。

因此,我的反思所得就是:尽管就现在的教改理念来看,教师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的作用与从前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是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先行者和主导者的角色没有变,假若课堂真的彻底不需要老师了,那肯定是一个革命性的变革,是对现代班级教学的完全否定。可目前,教师的引导方式和指导思想变了,这不是让教师轻闲放松了,而是引导的方式要求提高了,它要求教师寻找更好的切入点,更优化的教学方法,更有效的教学模式,这些都要求教师的知识面更广,组织教学能力更强,方式方法更加多样化,对学生的多种智力潜能更好地进行挖掘,更好地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一句话:新课改要的是我们对引导的深层领悟,而非抛弃教师的引导。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