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整合现代信息技术对学生以及教学质量的影响研究综述

作者: 张照龙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现代信息技术,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影响是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实现资源共享;增加教学的直观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加课堂的容量,使各个等次的学生各有所获;使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的同时,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和熏陶,真正使师生“全面发展”等等;但运用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诸如不同程度地摆花架子,缺乏实效性;对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仍然未引起足够重视;不少学校仍然受多种条件制约等问题不容忽视。教师必须真正理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意义,善于把现代技术手段与传统方法相结合,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相互补充和完善,发挥教师的聪明与才智,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才能充分显现。学校必须在信息设施软硬件资源保障、教师信息技术教学能力的培训;相关教育机构在政策配套等方面给予相应支持。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 信息技术运用;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8-085-002

在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现代信息技术,是当前教学发展的趋势,亦对小学数学教学产生重大影响。本文就相关研究成果加以综述,错谬之处,请专家学者及同仁教正。

一、对学生以及教学质量的影响

网络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信息容量大、检索快、传播效率高的功能,它可以让学生充分利用多种感觉(如听觉、视觉)进行学习,加快教学速度,不断巩固、深化新知,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如《分数的意义》《除法初步认识》《乘法意义》以及几何图形认识、周长,面积,体积等课例,如果利用多媒体电脑辅助教学效果尤为明显。它使概念、法则、公式形象具体化,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探讨,研究难于理解的内容。对拓宽学习幅度,发展学生观察力和思维能力,提高教学质量起到“催化剂”的作用①。

(一)研究人员以“您认为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对教学产生了哪些影响?”为题进行调查,结果为:

1.认为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以下影响:(1)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实现资源共享;(2)增加教学的直观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3)增加课堂的容量,使各个等次的学生各有所获,真正实现学“有价值的数学”;(4)大量实际教学资源的使用,使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的同时,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和熏陶,真正使师生“全面发展”;

2.对教学有明显好处:(1)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开拓了学生的视野,课堂不再变得单一;(3)声、像、色以及动画等多媒体带来的别开生面的课堂,有助于发展学生们各方面的能力;

3.认为会给课堂带来生气;

4.增加了课堂的容量,使每个学生各有所获,真正实现学“有价值的数学”。

(二)从老师的访谈中,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对教学产生的影响可归纳为如下几点:

1.能开阔学生视野,增加课堂的容量;

2.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能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和熏陶,真正使师生“全面发展”②。

(三)钱志平(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教育局教研室)与方纪敏(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实验小学)运用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总结研究法等多种方法进行研究。结果为:

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使教学活动集文字、声音、图形、影像、动画等信息功能于一体,图像清晰,动态感强,信息量大;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课堂教学的大容量、多信息、多趣味和高效率。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课程的整合,为我们教学手段的改进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产生了优化的教学效果,并得出如下结论:

1.有利于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小学生知识储备有限,缺乏生活经验,他们往往根据事物的外部特征进行概括和作出判断。在他们的头脑里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他们的抽象思维过程,仍然离不开具体形象的支持。采用动态图像演示,借助其丰富的媒体,不仅能把高度抽象的知识直观显示出来,而且其突出的较强的刺激作用,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建构”。

2.有利于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学活动是一种复杂的信息交流活动,通过反馈信息,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任务的某些重要部分,使矛盾突出,有利于学习难点的解决,反馈越及时越有利于学习。

3.进一步形成开放的教学方式。网络下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能真正实现教学方式的开放,实现观念、目标、组织形式、作业形式等层面的开放,实现新课程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

4.拓展了自主的学习策略,形成网络环境下基于习得的自主学习方式;基于任务的自主学习方式;基于协作的自主学习方式;基于个别化的自主学习方式。

5.进一步丰富了数学课堂教学资源。一是扩充信息,增加了信息密度;二是从虚拟到现实,亲历过程;把信息技术整合进教学,可以使情境不受时空的限制,再现于学生眼前,它集画面、声音等于一体,动态演示与静态画面相结合,虚拟丰富的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③。

二、运用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可使学生快速、高效地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形成能力。但是,从全国的情况看,还存在几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不同程度地存在摆花架子问题,缺乏实效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的目的不仅是引进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让学习者感到新奇有趣,而且在于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加快学习速度,进而提高教学效率。但研究人员在调研中发现,在教学实践中常常有教师不是真正为提高教学效率而运用信息技术,而存在应付检查,或在观摩课、评优质课时才去应用,同时,在应用教学中往往忽视教学应用价值和效果,认为课件做得越多越好,手段越新越好,真正对教学有多大帮助并不去深入研究。结果是一节课下来,表象上看轰轰烈烈,热热闹闹,而学生获得真知甚少。这种现象带有一定的普遍性,且在教育欠发展地区较为严重,应及时加以纠正,否则,应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只是一句空话。

(二)对其优势仍然未引起足够重视

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优势主要在于超文本功能、网络功能、人机互动功能,但有的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教学时,不能围绕体现这三大功能去选择、制作及指导,而只是机械地、简单地把有关图片、图形、影像或文本照搬下来,转换为在课堂上用大屏幕演示,忽视了对三大功能的深入思考、钻研与实施,造成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无法充分体现。殊不知要充分发挥其优势,首先必须结合教学内容实际,学生的知识基础、接受新知识的能力悉心研究,如何上好每一节课。比如要体现人机互动功能和优势,教师必须专心备课,选择多媒体教室上课,制作切合实际的课件,安装到教师机和学生机中,教学中在教师引导下,才能实现师生互动、学生互动、人机互动。否则,只能是摆花架子,无法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三)仍然受多种条件制约

由于一些经济欠发展地区教育事业同样欠发展,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设施简陋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从而造成无法按要求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正常教学。从硬件建设上看,有的基层学校仅有一两台计算机,没有计算机室;从师资能力上看,一些学科教师应用网络技术的能力较差,不能自制切合学科教学实际的课件,需要信息技术专任教师去帮助制作。而信息技术教师往往对学科内容不十分了解,做出的课件不能贴切地揭示教学内容,从而很好地实现教学意图。因此,由于受多种条件制约,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显得比较勉强,质量亦大打折扣。

将信息技术很好地应用于学科教学是一个总趋势,各学校乃至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千方百计促进此项工作的开展。但在条件尚不具备的情况下,不能盲目地一哄而上,赶一时时髦,否则会产生负面效应。同时,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信息技术教学是一种教学的辅助手段和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必须处理好教师与信息技术教学之间的关系,学科知识与信息技术的关系,要以学生为中心,以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和效果以及教学质量为中心,不能本末倒置,走进误区。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发挥信息技术作用的同时,要灵活合理地选择其他教学手段与方法。只有这样,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才会取得最佳效果④。

三、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使小学数学教学活动集文字、声音、图形、影像、动画等信息功能于一体,图像清晰,动态感强,信息量大;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课堂教学的大容量、多信息、多趣味和高效率。

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中的问题同样不可忽视,教师必须真正理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意义,善于把现代技术手段与传统方法相结合,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相互补充和完善,发挥教师的聪明与才智,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才能充分显现。学校必须在信息设施软硬件资源保障、教师信息技术教学能力的培训,相关教育机构在政策配套等方面给予相应支持。只有这样,信息技术教学才能发挥应有的效能,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发挥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2][3]钱志平,方纪敏.实践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22):61—64

[4]李鹤.运用信息技术教学不可忽视的问题[J]中小学电教,2013(4):27—28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