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职教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

作者: 杨丽清

摘 要:本文着重从宏观角度论述职教课程改革的方向问题。个人认为职教课程改革的理念是课程要面向社会的发展,人的需求,并且职教课程建设工作应该以职业技能实践教学为核心,同时解决好师资、实训场所、职教课程改革落实等问题。最终希望通过职教课程改革,新的课程能与时俱进。

关键词:职教课程改革; 需求; 实践教学; 与时俱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8-122-001

职业教育发展的过程,也是课程不断改革的过程。每一次课程改革,都促进了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从而使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规格愈来愈适应和贴近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这种适应和促进作用,正是职业教育充满活力的源泉。在当今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形势下,职业教育的课程又面临一次新的改革,当前的课程改革不能再是仅仅对以学科体系为特征的传统课程模式做修修补补的“小手术”了,应该是按照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教体系的大框架来重构职教课程体系。如何使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与时俱进,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就职教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发表个人看法。

一、问题提出

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要求职业教育与之相适应,以培养出在新的经济形势下有文化、有技术、有道德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尤其是在社会经济走向开放化、国际化的今天,重视培养和开发职业学校学生的品德素质、智能素质、身体素质、劳动素质、审美素质和心理素质就显得更为重要。市场经济确立的同时,也确立了人的主体地位,要求劳动者诸方面素质都能得到生动、活泼的自由发展。或者说,市场经济需要的人才既要有一技之长,又要是各种素质和谐发展的劳动者。市场经济是与竞争相伴而行的,这就要求劳动者具有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需要劳动者自主、自立、自信、自强的品格。

实施职教课程改革,立足于在每节课培养训练每个学生掌握一定的具体专业技能,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只是掌握专业技能的基础,专业知识学习自然融化在专业技能训练中,实现教学目标与职业教育目标的统一。所以职教课程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进行相应的课程改革是非常必要的。

二、当前职教课程存在的问题

1.缺乏实践教学是当前职业教育的软肋

大多职教学校提供的专业技能实践教学不足,专业技能实践教学环节亟待加强。当学生走出校园,不能马上上岗,实践动手能力差,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学校目前在专业技能实践教学环节上的安排有所欠缺,该方面距离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期望值较远,我认为职教课程改革应该侧重实践课,这种实践课不要只局限在学校,也可以去企业.最好请一些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参与研究选课并授课,不要只局限本学校老师,应该把实践课办活。所以本人认为职教课程改革首先专业技能实践教学应该加强。

2.课程建设与劳务市场用人单位的需求相脱节,二者联系不紧密

在过去一段很长的时间,课程建设基本上是“向上看齐”的,即按照上级教育部门颁布或规定的相关文件要求来进行课程建设,很少甚至于没有考虑当地和当前劳务市场用人单位的需求。在课程改革时也只是做一些局部的修补“小手术”,甚至“闭门造车”,没有对当前劳务市场用人单位的需求做大量的科学的调查研究,课程建设与劳务市场用人单位的需求相脱节,二者联系不紧密。说明了按照目前的课程教学安排,学校所培养的学生很难尽快适应就业的需要,往往在毕业后仍然需要经过“岗前培训”才能真正顶岗工作。所以职教课程的安排应该以市场的需求为导向,以满足市场需求来开设课程。

3.课程建设与教学内容安排没有以实践教学为核心,缺乏校企间的交流与合作,不能满足培养技能型实用型人才的需求

随着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剧,用人单位希望学生毕业后即能顶岗工作,不需要再经过长时间的单位内部的“岗前培训”,希望学生在学校已经完成此培训步骤,以适应竞争的需要。

再次说明培养技能型实用型人才,课程建设要以实践教学为核心,充分考虑当前劳务市场用人单位对技能型实用型人才的具体要求。

三、对职教改革的几点建议

1.职教课程改革应满足受教育者生存发展的需求

职教课程改革既应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更应满足受教育者生存发展的需求。这两种需求既相互包容,又相互制约。由于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密切相关,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会受到特别的重视,而为受教育者生存和发展服务,却往往被课程设计者所忽略。可持续发展的经济,需要可持续发展的劳动者。受教育者对生存发展的需求,是劳动者提高自身素质的内在动力,满足受教育者对生存发展的需求,有利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2.职教课程改革应以实践教学为核心

职教课程改革取向是就业导向还是实践导向,我认为二者并不矛盾。实践导向是就业导向的基础,就业导向的前提是实践导向。就业导向要求职教课程能为学生进入未来职业世界提供某一工作岗位或岗位群所要求的知识结构、技能结构、情感态度结构等,以使学生能得到职业世界的认可;实践导向定位于形成技术的职业实践能力,以实践过程为主要学习方式。

3.职教课程改革落实需要相应的手段

改革目标的落实需要相应的手段,课程内容的综合化、模块化;课程实施的弹性选课制、学分制,是课程改革达到预期目的不可缺少的手段。

为此,一个成功的课程模式,必须从课程结构上为这手段的使用提供可能。课程内容的综合化、模块化需要通过教材落实,课程实施的弹性选课制、学分制需要通过管理制度落实。因此,课程改革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推出一个成功的课程模式,而且必须辅之以配套的系列措施。

4.职教课程改革应推行两种证书制度

实施两种证书制度是职业学校教育的重要特征,学历证书是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的主要区别,职业资格证书是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主要区别。推行两种证书制度,是落实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也是全球经济一体化过程中,中国劳动力市场与世界各国劳动力市场接轨的需要。

综上所述,课程在人的潜能向人的现实素质生成的过程中,起着中介的催化作用。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只有不断地研究和改革课程,才能愈来愈接近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我们相信,职业学校的学生会借助于新的课程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蒋乃平.职教课程改革要点与课程模式

[2]肖化移.试论职业教育能力课程模式及选择[J]职业技术教育,2005,(13)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