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过程的DHCP及中继应用学习任务设计与实践

作者: 裴志

摘 要:学习任务是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设计的学习载体,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学习任务设计和实践是职业教育课程质量体现,通过对DHCP及中继应用学习任务的行动导向教学实施的总结,讨论如何增强高职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DHCP; DHCP中继; 工学结合; 工作过程; 学习任务; 行动导向

中图分类号:TP393.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8-141-002

1.引言

工学结合课程的内涵是:“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学习过程具有工作过程的完整性。要求学生在综合行动中思考和学习,完成从明确任务、制订计划、实施检查到评价反馈整个过程。学习领域即一门课程,是由若干学习任务组成,学习任务是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设计的学习载体,是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的“教学化”处理结果。学习任务的质量,是职业教育课程质量的真正体现。

2.学习任务的情境设计

DHCP中继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运用DHCP及中继技术在多子网网络中实现IP协议的动态管理,所以在学习情境设计中要提供一个多子网的工作情境。学习任务情境设计要能真实反映工作情境,如某有限公司从事信息产业,总部拥有500台左右PC,分为行政部(20)、财务部(25)、人事部(20)、市场部(200)、技术部(200)和网络中心(20),要求按照部门规划VLAN及IP地址,并采用DHCP及中继技术动态管理IP地址。

在工作情境中,往往客户是不会在要求中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指明所需的设备、网络拓扑、IP地址分配。所以在情境中不应该有具体的要求,只提出具体的实现目标。DHCP服务可以由Windows Server服务器、Linux服务器等软件系统实现,也可以采用路由器、三层交换机等硬件系统实现,同样DHCP中继也能相应的软硬件系统实现。同时不同的网络拓扑,不同的IP地址分配方案可以决定不同的DHCP及中继的配置。至于采用何种设备与软件系统,如何实现相关配置,等待学生在实践学习任务的工作过程中不断探索发现。这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包含了DHCP及中继技术的综合应用领域,使学习任务变得复杂而具有挑战性。

3.学习任务具体的成果要求

根据学习情境所要求实现的DHCP中继技术应用部署就是该学习任务具体的成果,即实现在多子网环境下能够动态地为网络中的其他主机提供IP地址、掩码、网关、DNS服务器IP地址等参数,最终实现网络的互联互通。虽然在预先没有指明具体解决方案的情况下,实现任务目标的途经是多样的,但都有着共同的成果,就是DHCP及中继技术实现在多子网环境下能够动态IP协议管理,实现主机间的互联互通。这样,学习任务就具有了清晰的任务轮廓和明确而具体的成果。

在学习任务的实施过程中,还要引导和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解决方案,实现DHCP中继学习任务,各小组不同的解决方案也为师生归纳总结DHCP及中继技术应用提供了良好的讨论素材。

4.构建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

当学生接触这样一个不同于案例教学任务,没有明确具体解决方案的学习任务时,往往不知从何入手,这时学生工作页就起到引导作用,这也是行动导向教学的精髓处在。如何设计好学生工作页是构建一个DHCP及中继术应用完整工作过程的关键。

传统案例教学中,往往就具体的、完整的一个DHCP及中继技术应用的案例开展部署实施,这对于学生来说缺少了重要的设计解决方案环节,并不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而解决方案的设计恰恰是有效增强高职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关键。所以要求学生能在学习中参考相关资料,从解决方案的设计开始,依据各组设计的解决方案进行实施,直到完成最终的网络测试,这样才能为学习任务构建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

DHCP及中继技术应用的难点并存在于相关系统与设备的配置,这些都可以参考典型案例掌握。所以DHCP及中继应用的学生工作页设计难点在于如何构建一个适合不同DHCP及中继解决方案设计的工作页,这时要针对DHCP及中继技术的特点,主要考虑以下几点:①选择硬件设备与软件系统;②DHCP作用域的定义;③DHCP排除地址的定义;④DHCP路由选项的定义;⑤DCHP DNS选项的定义。不同的选择决定了不同DHCP及中继应用解决方案的产生。

在学生工作页设计时,首先要引导学生从软硬件设备选择开始,逐步引导学生完成网络拓扑设计、网络规划、IP地址规划、设备端口连接表、测试目标,最终完成解决方案的设计。各小组完成的解决方案将是师生讨论的第一个核心问题,不同的软硬件、网络拓扑、IP地址规划、设备端口连接、作用域的定义、排除地址、路由选项、DCHP DNS选项的定义(如下表1)与选择,将设计出不同的解决方案。当然有一些解决方案是学校教学条件限制不能实施,有些则不符合情境,有一些则存在错误的设计,这时师生在讨论、点评过程中可逐一修改解决方案中的错误或是不适宜的设计。

当各小组解决方案基本确定后,就可以依据各自方案开始实施。实施过程中必须确定小组成员的分工职责与工作角色,并计划好相应的实施进度,充分体现分工协作的团队精神。这时的学生工作页内容主要是帮助学生定义网络各节点配置的参数,如IP地址、掩码、网关、路由、DNS参数等,使各小组成员在协作分工实施时有一个统一的网络配置。同时根据学生的学习任务实施情况,讲解、分析典型案例,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的DHCP及中继等技术问题。

最终,各小组要根据其设计的测试目标,对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测试并记录结果。如果未能达到预期测试目标,则通过小组讨论、师生讨论来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以实现任务目标。

5.如何将理论和技能相结合

DHCP及中继技术应用有多种多样的解决方案,学生通过该学习任务所要达到的技能目标是能根据不同解决方案的优缺点,针对不同的工作情境要求,设计解决方案,并能完成DHCP及中继技术应用的部署。DHCP及中继理论的学习在学生工作页的准备阶段主要完成对DHCP及中继技术概况的了解,了解DHCP及中继技术的应用领域。在任务实施过程中,针对学生所遇到的问题,通过若干典型的案例示范与解读,使学生进一步理解DHCP及中继所涉及的网络协议、工作原理、网络参数选项等理论知识,并能将所掌握的这些理论知识应用到学习任务中,成为能解决具体工作任务的技能。

6.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交流能力

从不同需求角度出发,会设计出不同的DHCP及中继技术应用解决方案,也往往不能在工作页中一一给出相应的案例。这时,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显得尤为重要,大量网络信息也使得学生不知所措,师生间、同学间的交流和讨论对学生的学习起到非常大的帮助。在行动导向教学过程中,逐渐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交流能力。

7.对学习成果的评价

当学习任务结束时,对学习成果的评价是非常重要的,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综合表现、各组设计的不同DHCP及中继解决方案及实施成果展示都是评价的依据。解决方案及实施情况的评价标准要基于对网络工程评价的共同标准,主要有可行性、可用性、安全性、可靠性、实施进度、测试结果,也是对DHCP及中继技术相关知识的归纳与总结。

8.结束语

基于工作过程的DHCP及中继技术应用学习任务的设计与实施,活跃了课堂气氛,充分体现工学结合的课程特征,通过综合性的学习任务,培养了学生对具体问题的分析能力、解决能力,在多种解决方案的实施中,不仅能锻炼学生的专业能力,还能提升其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赵志群.《对工学结合课程一些概念的认识》[J]中国职业教育,2008(4)

[2]王炜波.《工学结合课程建设的内涵与着力点》[J]职业技术教育,2011(34)

[4]刘琰.《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2(2)

[5]徐坚.《利用DHCP中继代理实现跨子网服务》[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7-3)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