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球运动损伤的调查分析和预防措施
作者: 阮振华摘 要:随着学习羽毛球的学生越来越多,在活动中也难免会出现一些急性或慢性的运动损伤,因此,调查分析羽毛球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找出解决办法,能使学生有效地保护自己,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学生; 羽毛球; 损伤
中图分类号:G80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8-164-001
一、学生羽毛球运动损伤部位分布情况的调查分析
羽毛球运动出现运动损伤部位的分布情况比较广泛,在进行羽毛球运动时,需要全身都要协调用力,所以导致运动损伤出现的部位比较广泛,详细见表1。
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脚踝损伤占到 29.08%,居第一位。踝关节损伤多在腾空或大跨步救球时发生,它的发生与运动人员下肢力量以及身体状态、注意力有关,部分是活动场地不平造成的。
腕部损伤占到18.87%,位居第二。羽毛球运动中无论是击打、扣杀以及吊、挑、推、扑、勾球时,都要求手腕有基本的后伸、外展动作,因而手腕部的三角软骨盘不断受到旋转辗挤造成损伤,严重者可造成桡尺远侧关节分离或脱位。
腿部损伤占到15.3%,多为肌肉拉伤,是学生的常见损伤之一。其他腰部损伤是由于腰部各方位动作幅度大,变向速度快,腰部不均衡承重发力过多,负荷过大而导致的;肩部损伤是因为运动中肩部肌腱都要承受反复的牵拉和磨擦,而肩关节过度内旋致伤。
二、学生羽毛球运动损伤原因的分析
任何一项运动都会出现运动损伤,原因有各种各样,但主要集中在准备活动不充分或不做、技术动作掌握不佳、场地器材等方面,羽毛球运动也不例外,学生在进行羽毛球运动时,对于这些原因并不重视,所以才会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详细见表2。
学生运动损伤的原因中准备活动不充分或不做准备活动占 43.87%。技术动作掌握不佳占21.93%,羽毛球项目对技术动作的要求比较高,刚开始练习的学生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按照技术动作的规范要求进行练习,必须要练习一段时间后才可能掌握该项运动的基本技能。调查中发现,技术动作掌握不佳是学生羽毛球运动损伤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大多数学生思想上没有重视学习和掌握技术动作,只是凭着对羽毛球运动的一腔热情,急于求成,结果形成错误的击球动作,导致运动中出现受伤。场地器材因素占10.71%,羽毛球项目在场地上移动比较多,所以对场地的要求较高。
三、学生羽毛球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
1.合理规范技术动作
因为羽毛球属于技术性较强的运动项目,所以学生应该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以学习规范的羽毛球动作和正确的移动步伐为重点,严格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学习和掌握羽毛球的基本技能。
2.充分的热身准备活动
积极合理的准备活动的作用能预热机体,使体温升高,降低了肌肉粘滞性,增强肌肉弹性,提高了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从而会减少运动损伤发生的几率。
3.全面提高身体素质
调查表明,学生发生运动损伤的主要部位集中在肩部和脚踝的部位,多为肌肉拉伤和关节韧带扭伤,而且学生正是生长发育的高峰期,所以更应重视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
4.消除场地器材安全隐患
要注意改善羽毛球运动的场地设施,发现存在安全隐患及时解决,为学生提供更为科学合理的运动场所,消除因场地器材不好而出现的损伤因素。同学们也应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球拍和鞋子等护具。
参考文献:
[1]刘开物.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运动损伤调查与分析[J]四川体育科学.,1999(01)
[2]于洋.羽毛球运动损伤的探究与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0(05)
[3]戴立平.羽毛球初学者常见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预防[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