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林业病虫害防治问题的探讨

作者: 杨静宇

摘 要:林业资源是我国经济建设不可或缺的资源之一,但是近年来我国的林业资源饱受各种病虫灾害的影响,使我国的林业经济受到极大的损失。本文主要对我国林业病虫害的现状和防治的措施进行简要的探讨。

关键词:林业; 病虫害; 防治问题; 生物防治

中图分类号:S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8-173-002

林业病虫害防治是国家减灾工程的重要组成分,对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在我国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在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各级森防站广大职工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森防基础设施建设速度明显加快,但是,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制约,目前我国森防工作仍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形势不容乐观。

1.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病虫种类多

成灾病虫种类增多,危害损失严重。目前,就我县而言,能够发生严重成灾的病虫已达6种左右。全县每年因林木病虫害造成木材减产2000多立方米,直接经济损失达150多万元,对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影响。而且过去就危害比较重的松毛虫、杨干相、光肩星天牛、去南松毛虫等至今未得到较好的控制。

1.2突发性害虫难治

突发性害虫顽固难治,暴发现象常有发生。在对林业害虫的防治中,由于监测力度不强,导致危害比较严重的蝗虫杨二尾小舟蛾、春尺蠖、去南松毛虫等对林业的危害非常严重,时刻都存在大规模爆发的危险,有的几乎年年都会出现,在这样的危害下,林业减产就不可避免了。

1.3病虫害发生的面积大

林业病虫害的发生不是局部的,一个县的病虫害影响面积可以达到十几万亩,而且还在不断增多,如果在林区内所种植的是单一树种,那么病虫的危害将更加大。由于多年来造林树种单一,近年因冬季偏暖,害虫越冬死亡率低等因素,还会导致这些年发生病虫害面积的上升。目前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还受到资金人力和技术的限制,使防治难度进一步扩大。

1.4病虫害的潜在威胁大

所谓潜在的威胁,就是可能造成林业病虫害的几率大,因为生物在不断的进化过程中,其适应力和抵抗力都会增强,对林业的发展将是致命的冲击。有些害虫一旦广泛侵入,很可能使全县多年来的造林成果在短期内毁于一旦。

2.林业病虫防治的措施

2.1开展苗木检疫

开展苗木检疫,首先要做好的是育苗工作。选好苗圃地。苗圃地应该选择在土质较好,较为松散肥沃,地势较高,湿度较低的地方,防止发生苗木碎倒病、苗枯病等;提倡圃地休闲轮作,抑制病原物和害虫繁殖;在苗圃周围种植某些害虫喜欢取食的植物,诱集害虫再进行人工捕杀或药剂防治。

其次是做好抚育管理。在这个过程中要抓好中耕除草和整地施肥,减少虫源,增强树势,提高树木抗病虫能力,还要结合整枝修剪等,及时清除受病虫危害的枝叶,同时及时拾净落地病枝、病叶、病果等,集中烧毁,预防病虫蔓延扩散。最后抓好中、幼林抚育间伐和卫生伐,及时清除风折木、风倒木、枯立木、濒死木及受病虫危害严重的树木,改善林内通气和卫生状况,促进林木生长,防止病虫危害。

2.2农药的使用

现在对农药使用种类包括:无机农药,又叫矿物性农药,是用矿物原料经加工制造的。主要成分有氟、硫、砷等化合物,如硫磺、波尔多液等。植物性农药,它的使用较为安全,对人畜无害或毒力很小,对植物没有药害。是以植物源成分制作而成的杀虫剂,有效成分主要是生物碱(如烟草中的烟碱、百部中的百部碱等)和配糖体。化学农药防治是目前我国进行病虫害防治的主要措施。

2.3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最有利于自然和谐与环境友好的方式,采取的方法有利用昆虫、益鸟、微生物等方式。利用天敌昆虫防治。鸟类是昆虫的天敌,许多森林鸟类取虫为食,利用鸟类消灭害虫是既省力又不污染环境的好办法。捕食害虫不同虫态的益鸟主要有山雀、灰喜雀、啄木鸟等。如啄木鸟是蛀干害虫的重要天敌,据研究,一头雏鸟一天要食25头天敌幼虫;在松毛虫为害地区,有20多种鸟类兼食松毛虫幼虫和卵,其中以杜鹃、黄鹏、松鸦、喜鹊、鸦雀、大山雀、啄木鸟等作用最大。

3.林业病虫害防治的优化措施

3.1地下害虫的防治

地下害虫常见的有蛴螬、蝼蛄、地老虎、金针虫大蟋蟀、地蛆等。这类害虫的生活特点是多潜伏在土中,不易被发现,同时危害盛期多集中在春、秋两季防治方法如下:

蝼蛄、蛴螬、金针虫:可用毒谷毒杀,将谷子煮成半熟,晾成半干,拌上50%辛硫磷乳剂,用药量为种子重量的0.1%——0.2%,充分混匀后施入土中即可防治。

蝼蛄、地老虎:可用毒饵诱杀。用50克90%晶体敌百虫加5千克饵料(鲜草或炒香的饼肥等)拌匀制成毒饵,于傍晚撒施寄主花卉根际附近,即可诱杀。

地蛆:可用40%乐果1000倍液浇灌寄主花卉根系的方法来进行防治。

3.2建立病虫害防护体系

全国各市县区均设立了县级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负责当地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管理和实施。目前已建立较完善的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同时每个测报点均设数目不等的监测点,以保证实时对病虫害发生动态的监测,为综合防控提供数据支持,并由专业技术人员从事病虫害综合防治。

3.2加大治理的投入

坚持“谁经营,谁防治”的森林病虫害防治基本责任制,实行以地方投入为主,国家补助为辅,群众投工投劳的投入原则,形成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投入机制。各级政府应有计划地组织实施危险性病虫防治工程,将病虫控制在生态和经济效益可允许的最低密度,维护生态平衡。

坚持以生物防治措施为主,并采取与其他多项防治措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是实现科学防控的有效途径,从而也为实现林业有害生物可持续控灾,确保生态安全,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苏玉珍,热希.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中的问题及对策[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07年第06期

[2]井瑞鹏,董平.浅析森林病虫害的防治策略[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25期

[3]李占虎.森林病虫害可持续控灾与治理[J]农家之友(理论版),2010年04期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