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书法教学的审美功能

作者: 胡红荣

摘 要:书法是一种独具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书法艺术教育具有很强的审美功能。用书法艺术的空间形式美、依物象形美、情感意境美,自身教学美来熏陶学生的心灵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及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书法教学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形成人文素养,同其他教育学科相比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美术; 书法教学; 审美功能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9-020-001

书法是一种独具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书法艺术教育有独特的审美教育作用。中学生学习书法,不仅对陶冶学生的情趣有巨大的作用,还会给学生带来愉悦和满足,使学生的审美情趣得到提高,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形成人文素养,所以同其他教育学科相比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初中书法教学具有哪些审美功能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

一、书法具有空间形式美

书法首先是一种空间艺术。书法艺术的空间形式主要表现在线条、结构、章法等方面。其中线条是书法艺术形成的首要质素。唐代韩愈对张旭赞道:“往时旭善草书,观于物见,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之华实,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霹雳,歌舞战斗,天地万物之变。”他仿佛告诉人们,正因为狂草线条的粗细、大小、浓淡、滑涩、迟速、刚柔,才发挥了表现优势而创造出变幻多姿的艺术形象。书法创新,讲究整体布局的章法。雕塑大师罗丹说过:“一件真正完美的艺术品,没有任何一部分是比整体更加重要的。”如纵排横列,连贯与错落、虚与实、黑与白、题款与称谓等,无不体现着书家的审美感知力。所以通过书法创作和欣赏训练,即能培养学生的空间形式的审美感知力。

二、书法具有观物取象美

书法是汉字书写的艺术,汉字是以形象符号为本源的符号,它有如绘画,来源于对对象概括性极大的模拟写实。而书法正是以汉字象形为基础,进一步推进了汉字表意上的观物取象的特点。它的“长短合度、轻重协衡、阴阳得宜、刚柔相济”是一种造型美。书家巧妙运用结构布局,计白当黑,虚实相生,使字疏处可走马,密处不透风,上下相望,左右相近,大小相副,长短阔狭,临时变迁,这一切来源于对对象概括性极大的模拟写实,观物取象的特点。书法家在汉字的艺术化过程中,为了求得书法的神情妙状,极力调动他的想象力,从外部世界大胆地摄取物象,千姿百态。蔡邕《笔论》所言:“为书之体,须入其形,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倒若起,若愁若喜,若虫依木叶,若利剑长戈,若强弓硬矢,若水火,若云雾,若日月,纵横有可象者,方得谓之书。”所以在用笔上,书家讲究如折钗骨、如屋漏痕、如锥画沙,横画如“千里阵云”,点画如“高峰坠石”,于是在欣赏领域也有了“矫若游龙,飘若惊鸿”之类的评语,使人产生抑扬顿挫的感受,似高山流水,时而泻于千里之外,时而旋于险滩之间,起到美不胜收的艺术效果。如怀素的《自叙帖》,其字流利圆美、放逸跳动、虚实动静、开阖伸缩、吞吐缓急、密丽雄秀,通篇神完气秀、妙姿佳味,无不措手而至于完美尽善之境界。抽象的点画线条、字形神态,包含了许多生动可感的形象,在这里动态所引发的联想、想象和类比,充当了书法欣赏者与创作者心灵沟通的桥梁。由此可见,书法大胆的摄物取象美,对培养学生审美想象力起着无与伦比的助推作用。

三、书法具有情感意境美

书法是情感表现的一种载体,不同的书体,传递给人们不同的情感信息。如篆书的古雅朴厚,隶书的沉雄遒劲,楷书的严整瑰丽,行书的秀娟活泼,草书的奔放奇逸。另外,书家在各种独特的心境、情感的支配下,其书写结果也表现出不同来,喜则气和而字舒,怒则气粗而字险,哀则气郁而字敛,乐则气平而字丽。情重轻,则字之敛舒险丽,则有浅有深,变化无穷,气之轻和肃壮,奇丽古淡,互有出入。颜真卿《祭侄稿》,是颜真卿悼念侄子季明的祭文草稿。文中多处线条涂改痕迹,不但没有削弱作品的整体气息,相反地这些黑团墨块与字里行间的一些空白形成了鲜明的黑白对比,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加之线条速度的变化,形成了墨色由浓湿到枯淡的变化,更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而这些全出乎天然。可以想见当时颜真卿愤笔疾书,血泪交迸,情不能自禁的神情,满腔的忠义与悲愤化作笔下或粗或细或浓或淡的缕缕线条。这些线条犹如一个个摄人心魂的音符,汇涌成章,犹如一曲洪亮高亢的悲怆交响乐。以笔书情是中国书法艺术的本质特征,表明了书法是以人为核心的艺术。学生通过对优秀书法作品的学习、观赏和评点,对书法艺术产生一种心灵的交流,情感的共鸣,精神得以升华,情感得到愉悦,性灵得以陶冶,情操得以培养。

情感表达不是书法的最高境界和旨归,其最高境界是书者生命的迹化,体现书者心性修为的境界。书法通过黑白线条和空间的运动产生出无穷的意境,可展现出书者的胸怀和襟抱,表现人生命的活力、意志、思想道德以及无限的情愫。如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深得外物之感召,大胆创造,锐意革新,创造出独具一格的“板桥体”,他一改用笔之章法,在精、气、神上下功夫,他的作品乍看如“乱石铺街”,但“乱”出法度,“乱”出神韵,从那点点画画中可以窥视出他高风亮节的卓然傲世的精神。又如现代书法家弘一法师,他把佛家的精神融入锋端,创造出与众不同的书法意境。同样,王羲之《兰亭序》所体现的清风出袖,明月入怀的平和自然之美,主要是他胸怀虚静,心存丘壑,表里澄澈,一片空明。他自己曾说:“从山阴路上行,如在镜中游!”加之他深厚的书法功力,自然五合交臻,翰逸神飞。《兰亭序》正是其顺随自然、委运任化的人格心灵的体现。因此,创造教育这根长春藤,要在书法这棵古老的参天大树上开出鲜艳的花朵,必须带领学生对优秀字帖书写生命的迹化之美进行感悟。

书法是书家的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的综合表现,依靠技能方显示出来书家的审美本质力量。没有审美技能的书家只能是“写字匠”。总之,书法艺术有着非常丰富的审美属性,学生通过对书法艺术的欣赏和学习,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了解书法艺术的悠久历史及其光辉的成就,了解艺术对于生活、社会等各领域的美化作用,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及对艺术的好奇心、审美的愿望和创作的动力,从而为全面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服务。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