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实验小制作,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

作者: 陈玲

摘 要:物理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其科学性、实验性的特点必然会引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小实验小制作是物理实验探究教学的有效补充和延伸,是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的具体体现。

关键词:物理教学; 小实验; 小制作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9-045-001

物理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其科学性、实验性的特点必然会引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小实验小制作是物理实验探究教学的有效补充和延伸,是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的具体体现。小制作活动可以一人完成,也可以几个人合作完成。虽然最终不一定能做的很好,但在做的过程中,学生认真的思考了,钻研了,冥思苦想了,已然学会了很多的东西,又因为自己的亲身参与,所以兴趣一直很浓,并把这浓厚的兴趣从课外带到了课内,在基础知识的学习中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提高初中物理的有效教学,真正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宗旨,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具有重大的教育和社会意义。现就小实验小制作对物理课堂教学的作用阐述如下:

一、小实验小制作可以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育心理学指出:学习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发生的,并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的。小实验小制作恰是初中生所渴望的活动。学生对感兴趣的活动往往是感知敏锐,思维活跃,注意集中。在这样的活动中,便于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易于看到自己的“成功”并享受成功的快乐。从而提高了学习物理的兴趣,调动了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例如八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物理,让他们动手完成“装满水的玻璃杯还能装多少回形针”的小实验,感受现象的神奇,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利用自制教具“静电风车”,演示把摩擦产生的静电储存在饮料杯改装成的“莱顿瓶”中,再把莱顿瓶中的静电引到静电风车上,静电风车就神奇的旋转起来!让学生了解物理实验器材就是来源于生活,变废为宝。

二、小实验和小制作可以拓展和深化物理知识

小实验小制作多是结合物理课堂教学内容,在讲解某一知识前,或讲解完某一知识之后安排的课外活动。活动中,学生可以学到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从而拓宽知识的领域,又因将已获得的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例如八年级学生学习完声音的相关知识后,我要求学生用家里随时可以找到的材料做一个小乐器,还要求这个乐器要有音调的变化。第二天的课堂上,所有学生都拿出自己亲手制作的成果,都非常兴奋。就连平时不爱学习听课的学困生,都很自豪地献上自己得意的作品。又例如为加深学生对摩擦起电的理解,我把课后摩擦起电的实验与练习中自制简单验电器的实验题结合起来,利用第二课活动时间进行分组实验表演评比。学生分组比赛,都希望自己小组获胜,于是翻资料,找“顾问”,情绪很高。评比时,学生们用各种材料制作产品,有塑料泡沫、牙刷、梳子、兽皮、腈纶布等,验电器式样也各异。让学生通过课外实验,可以大大丰富感性认识,深化与活化已掌握的物理知识。课外实验与课堂教学的密切联系,可以使课堂教学得到不断的补充和延伸。

三、小实验和小制作可以培养和发展多种能力

课内教学内容毕竟要受到教学大纲的限制,而课外小实验小制作无论在内容的深度、广度上,还是在活动的方式、方法上都有较大的灵活性,能够搞得丰富多彩,更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兴趣和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体验“玩中学”,“做中学”的乐趣,使小实验小制作有充裕的时间顺利完成,也让学生有更多的发现新问题的机会,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例如让学生通过装水的玻璃杯观察书本上和在清水中加盐观察生鸡蛋的浮沉情况小实验,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品质,掌握观察方法,提高观察能力,让学生善于发现问题,主动探究,进而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并鼓励学生实验的积极性。又如要求学生完成发电机的小制作,不少学生第一次拿起了老虎钳,使用了锉刀,边学边干,在制作过程中就发现的问题及时思考,相互质疑,展开讨论和争论。有一组同学合作完成的摇晃发电机经历前后10多次的尝试-失败-改进-再尝试,最后终于取得成功,他们把一个针筒外面用漆包线缠了300多圈,针筒管内装一块高强度磁铁。线圈两端连接一个发光二极管,晃动针筒,磁铁往复穿过线圈,使得导体切割磁感线相对运动,根据电磁感应定律,有电流产生,可以看到发光二极管不断闪烁。精巧的实验装置和完美的演示效果,获得全班同学一致好评,同时也被他们的坚强不气馁而感动。这一切开拓了视野,丰富了知识,锻炼了能力和技能。

四、如何做好实验、做好小制作,又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个问题

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具体提出以下观点以供参考。第一,尽量利用学生们身边的物体、小物件来做简单的实验。在教学中只要留意,随手可用的器物做物理小实验是非常多的。比如利用学生吃饭的小勺子代替凸面镜、凹面镜,观察凸面镜、凹面镜对光线控制成像情况,小勺都是双面抛光的,对光线有较强的反射作用,既简单方便,又弥补了实验器材的不足。第二,课本或课外的小制作尽量让学生做。比如用一次性杯和线制作“土电话”,在教室里检验固体传声。一次性杯和半透明塑料袋做小孔成像演示器材等效果很好,学生很乐意动手干,积极性高。第三,给一些兴趣浓厚、动手能力强的孩子开设课外兴趣小组,让他们自行选题进行实验制作,虽然不一定成功,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合作意识。

总之,小实验小制作做的好,不仅仅让学生在完成这些“作品”中感到乐趣,更重要的是小实验小制作虽然知识源于书本、课堂,但它的作用远远高于课本知识,在物理教学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蒋志宏.《刍议初中物理小实验、小制作的益处》,《考试周刊》,2011年43期

[2]谷春生.《中学物理课外实验与小制作举例》,《现代物理知识》,2010年01期

[3]张治本编著.《物理小实验:100个物理小实验和小制作》,华文出版社,2000-3-1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