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物理教学中师生角色的转换

作者: 王小东

摘 要:课堂教学是学习实践活动的主要形式,强化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老师宽容学生、尊重学生、服务于学生,把物理与生活,物理教学与情感渗透,在提高学生主动探索的能力的课堂教学思想指导下,确立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物理教学; 师生地位; 角色转换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10-005-001

教师包办太多,学生主体性体现不够,是我们埋怨课堂教学最多的一句话,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并非是教师的主观愿望,而是不知道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何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更为重要的是淡化教师表现欲,强化学生表现欲,教师的水平通过教学过程让学生来表现。

一、确立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意义

教学过程,确立教学中学生主体意义,其实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全过程,让学生探索新知,发现规律,从而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维、学会创新。

教学的本质是“教”学生“学”,学习的本质是学会学习,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教是为了不教。”要达到“不教”和“摆脱教师的目的,唯一的办法就是教会学习,归根结底是要学会思维。让学生的脑子动起来,使其得到锻炼和发展。”

从现代教育理论和素质教育的观点来将,评价课的质量不只看教师在课堂上讲的水平和一招一式,更重要的是看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的活动,从学生思维活动的指向目标,可以看到教学目的是否正确;从学生的学习活动进程,可以看出教师思路是否清楚;从学生发表意见的广度和深度,可以看出教学是否调动了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从学生研究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可以看出教学对培养能力的效度。

二、教师将设计如何教转变为学生如何学

在教学中能否有效地组织起学生学习的实践活动,学习活动时间的长短、活动的方式、活动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

传统的教学组织过程,基本上是:“熟悉教材标准与要求→确定授课目的→制订教学策略→课堂教学→反馈评价。”在这里,教学的出发点是教材,教学的组织过程是教师在这一出发点上演绎出来的。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从策略上讲,是想方设法“启发”、“诱导”学生去适应教材的规定,从顺序上讲是先有教材,然后才有学生,教师是带着教材走向学生,而不是带着学生走向教材。学生只是在教师考虑教学策略时,作为授课对象被“思考”、被“利用”,因此学生只是在被动的适应中获得某种发展。这种教学设计带来的课堂教学过程往往是:“学生适应教师的教,而不是教师适应学生的学、配合学生的学,学生在课堂上扮演着配合老师完成教案的角色。”要改变这种状态,首先,应该从课堂教学的设计做起,将设计如何教转变为设计学生如何学。

三、将面向结论的学习转变为面向过程的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将面向结论的学习转变为面向过程的学习,是确立教学中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有效途径。

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通常的做法是,在提示新的概念、规律、公式、定律之前,给学生提供几个实例,或做几个实验,教学形成了“原理—训练—测验—反馈”的教,学习形成了“听课—练习—复习—迎考”的结论式学习。学生实际上还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过程。要改变这种状态,只有将面向结论的学习转化为面向过程的学习。在面向过程的学习中,教师要充分展示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将面向结论的教转化为面向过程的教,留出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去理解知识,灵活地应用知识,创造性的思考学习教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而不是接受现存的结论,死记硬背这些结论。

四、确立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策略

物理学研究的是自然界最基本的运动规律,而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蕴藏着无穷奥秘。物理课教学应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中探究并认识物理规律。确立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关键是要解决好两个问题,一个是时间问题,即学生有充分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另一个是兴趣问题,即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两个问题都解决好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有了保证。

1.精讲多思

“精讲就是用最精练的语言,有重点、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释疑。”“多思就是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让学生主动的、生动的进行探索、分析、推理归纳新知,对知识进行再创造。”要做到“精讲”,一是要有针对性,二是要把握好时机,即在什么时候讲,讲什么,讲在关键处;三是要有启发性和激励性,做到“一石激起千层浪”。

2.优化提问

课堂教学提问是贯彻教学过程的重要活动因素之一,也是体现教师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体现在:一、提问的艺术性。二、学生提问的意识和质量,在教学过程中经验丰富且重视学生能力培养的教师,不但善于提问和会提问,而且重视培养学生提问的意识和能力。

3.精选教法

教学方法选择应以学生实际、教材特点、教师特长,以及学校的硬件设施和教学方法的优点等为依据。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法时,应以学生的活动作为重点问题来研究:一是要依据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考虑在什么时候启发引导,运用什么方法或手段,让学生参与哪些活动,达到什么目的,都要有周密的安排和计划;二是对一些传统的正处于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如将讲授课改为讨论课。讨论法教学容易引起学生的高度兴趣和注意,产生自主性、探索性和协调性。有的课可采用以一法为主,多法综合运用的教学方法,有的课还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如学生演讲、辩论、竞赛等。让学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的学习,自由思考,勇于探索,大胆质疑,广开言路;三是应进行有关实验教学的改进,如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索研究性实验。

总之,课堂教学中老师应想方设法,尽最大努力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地交给学生,保证他们有足够的自主活动时间,给他们充分展示自己、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空间,使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的淋漓尽致。当然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并不是不要老师的主导作用,而是更要强化老师的主导作用,老师只有导得适时、适度,才能使整个课堂教学既不完全被学生所牵引,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