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数学 我的快乐

作者: 杨莹

摘 要:希尔伯特说:“数学是根据某些简单规则使用毫无意义的符号在纸上进行的游戏,是制造快乐的游戏。”这种快乐不是舞台的,也不是教师示范的,而是从学生健康的心里流淌出来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 快乐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10-080-001

一、快乐数学的理论基础

从心理学角度讲,快乐是人类的一种原始情绪,是达到所期望的目标或某种需要得到满足后,随之出现的一种紧张解除时的情绪体验。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大教育家孔子就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他认为:学习本身应当是充满乐趣的,学生应该从中获得情感的满足。同时,他还提出:“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认为学习者的兴趣爱好对学习效果存在巨大的影响,阐明了“快乐学习”的优越性,并将“乐学”作为治学的最高境界。

我国2011版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它重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情感投入,提倡具有愉快感、充实感、幸福感的数学学习活动。

二、小学数学的快乐因子

1.数学知识蕴含快乐

小学数学是一门科学,有着宽泛的方向和丰富的内容,包括:数、量、空间、图形、可能性、等量关系等等。这些内容并不是互不相干的随意堆砌,而是互相联系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并采用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编排方式。既体现了数学各部分知识间的密切联系,使数学内容线条清晰、结构简洁,而且使学生能充分地体会到华罗庚所提倡的学习数学“由厚而薄”的绝妙境界,从而学得更轻松、愉悦。

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世界,是为了解决现实世界中某一方面的问题而建立的数学模型,它提供给学生一个从现实出发走向数学的起点。当学生开始认识数学,便会从现实出发,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建立模型,引入适当的概念和定义,“发明”恰当的方法。同时,亲眼见证了数学知识从生动活泼的现实中诞生并大显神通的过程,自然而然地体会到数学的美,引起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愿意终身与数学交朋友。

数学知识的描述是充满童趣的。它可以用优美的故事娓娓道来,或拟人,或比喻,或夸张,如丢番图的墓志铭,毕达哥拉斯算题。它也可以采用卡通图画、人物对话、表格、民谣等形式,让数学活起来,让数学变得有情趣,如韩信点兵,算筹,百鸡问题。

2.思想方法体现快乐

数学的思想方法是数学中最本质的东西,是联系知识与能力的纽带,是数学的灵魂。当学生掌握了数学方法,常常能成为他们产生新思想、新方法和新理论的起点,使规律化、程式化的数学世界出现意外的、带有独创性的成果,令人兴奋和激动。

例如在讲“圆的面积和周长”时,就会采用“化圆为方”,“化曲为直”的极限分割思路,在观察有限分割的基础上想象它们的极限状态,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公式,还能从曲与直的矛盾转化中萌发了无限逼近的极限思想,收获到意想不到的快乐。

3.学习方式凝聚快乐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种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问题由学生发现,结论让学生获得,实验是学生操作,在积极主动地参与中,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学习的快乐。

如学习《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中的推广》时,教师在点明了学习内容后,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让他们经历“尝试计算→观察比较→讨论交流→举例验证→概括总结”的过程。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提高了他们的概括能力。学生也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思维得到碰撞,激起灵感的火花,从而拥有更纯粹的感动和喜悦。

三、数学教材的快乐实施

快乐数学离不开轻松愉快的教学内容。伴随着课程改革,2013版数学教材让人耳目一新。它在内容的选择上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理念,图文并茂、直观形象、生动有趣。这些数学内容本身所具有的快乐因素,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深入理解,不断地挖掘创造,正确地把握,并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呈现出来。

1.变抽象为具体

数学,是以思维为主的抽象学科,它的许多知识对学生来说不仅难学、难理解,而且乏味无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恰当地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直观形象的具体问题,使学生感兴趣,并乐于参与和体验。

如在《多减要加》一课中设计购物的环节。师问:如果你有923元,要买199元的大衣,准备怎样付钱呢?生答:付200元,找回1元。师问:这时你还剩多少钱?能用算式将你的想法表示出来吗?生答:923-199=923-200+1。这样,通过生活中“多减要加”素材的展示,将减法简便计算的方法蕴含在购物情节中,使学生对多减要加的简算方法有更直接的认识和体验,从而形成一种愤悱的认知情感,有更强的求知欲,更乐于学习。

2.变静止为动态

把静止的问题进行动态化的处理,不仅能够揭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便于突破教学难点,而且使学生对这一动态的转化过程感到新奇、有趣,从而使学生始终能处于一种较为兴奋的状态,主动地去接受知识,经历学习的过程,并能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索和重建数学知识。

3.变单调为丰富

新教材中的题型设计,不但具有科学性,而且形式也更为丰富多样。有的习题引入竞争机制,让学生夺红旗、走迷宫、翻越高山;有的习题采用数学门诊的形式,让学生当当小医生、做做小老师;有的习题则采用自由讨论,归纳整理的方式;还有的习题具有了更多的娱乐性,如数学游艺宫,脑筋转转弯、数学灯谜会,幸运大抽奖,看谁中状元等等。

除此之外,在习题设置上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增添,如《吨的认识》练习中,就可安排一则数学日记:“今天早上,迷迷糊糊从2吨长的床上爬起的我,瞪眼一看钟,快8米了。我赶紧将长20克的笔盒,还有一盒250千克的牛奶放入书包。哎哟,书包一下重了许多,有4公斤重啊!我拿不动了。妈妈,快救救我吧!”同学们一看日记就笑开了。这样富有生活趣味的题,比起单纯的改错、填空更为迎合学生的口味,更富有情感,也更能激起学生的兴趣。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