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计算机基础》模块化教学实践

作者: 邹吟

摘 要:当今世界是一个信息技术时代,信息技术的核心就是计算机技术。然而现今的高职院校生源质量差,计算机技术的基础比较薄弱。因此,针对现状,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技术教学就要承担更多的责任。本文针对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的现状,对技术模块化教学进行探索研究,希望能为广大同仁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高职院校; 计算机基础; 模块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10-130-001

进入21世纪后,信息全球化时代也随之到来,新时代的知识经济也对21世纪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近几年大学频频扩招,能够进入大学的条件有所降低,因而产生了一批学习基础较弱的生源。所以,如何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是大部分高职院校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难题。

一、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的现状

我国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在近几年,虽然对计算机基础教学在教学课程和教材等方面进行了多次变革与改进,然而在传统计算机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受到院校自身经费的限制等因素,许多高职院校用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上的经费不多,没有能够保证教学所需要的教学设施,而且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的仍然是教师的课堂教学,真正在教学实践中能够运用富有时代性教学法的却是寥寥无几。而且在近几年,计算机基础教学在一些高职院校基本上没有更新过什么内容,所以导致了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理论知识落伍,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也进而影响到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和积极性。

二、模块化教学的起源和在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可行性

1.模块化教学的起源

模块化教学的全称为模块式技能培训教学,其英文简写为“MES”。是由国际劳工组织在20世纪70年代研究开发出来的,它是以现场教学为主,以技能培训为核心,以岗位任务为依据,以从事某种职业的实际岗位工作的完成程序为主线的一种教育模式,也可称之为“任务模块教学”。

2.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施行模块化教学的可行性

把各门课程进行有机链接,并且把握每门功课的中心思想,在教学环节上能够环环相扣,这是传统式计算机教学法。然而模块式教学法却不是这样。模块式教学法认为计算机基础这门公共的必修课程能够呈现的关系,是树状的结构,而不是链条状,它可以在此基础上引发出相对比较独立的课程。所以,作为学校来讲,应该根据学生的需求或者偏好,把计算机基础课程调整为相对独立的几个模块课程,把对学生在实际操作和能力运用等方面的培养重视起来,进而开展模块化教学。

三、在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开展模块化教学的实施原则和方法

模块化教学在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中能够有效的把计算机基础理论和实际操作等课程进行有机的结合,对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进行有效的弥补,最终实现一体化教学。

1.开展模块式教学法需要遵循的原则

(1)要坚持系统性和实用原则。模块化教学法的最终目的就是以方便就业为指引,以提升岗位技能为目标,培养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在开展模块式教学法时,要由专业课的教师拟定教学的内容,结合本校实际,针对学生的特点来编排教学。

(2)要坚持学生自愿原则。指引就业是模块式教学法的最终目的,然而学生在刚进入学校的时候已经分好专业,同时学生对专业的认识也不太清楚,所以并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兴趣爱好,再加上宽泛的专业培养方向,使得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兴趣不大,甚至还存在一定的迷惑。因此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特别是针对经济发展的外向性,为了提高学生的能力,就要给予学生选择的机会,让其把所学专业的内容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充分的了解,根据社会的需求来选择学习内容,以保证能够适应最新的市场就业态势。

2.设计课程方法

在遵守上述原则的基础上,要把相关的理论和操作进行结合,对各个教学模块进行合理的安排,最后形成一个专业的教学模块。在开展模块式教学法的过程里,基本上会有几个阶段:

(1)课程准备阶段。在新生每年入校前,学校应该依照当时的计算机发展形势,对专业课进行设置,在划分专业的时候应该注意到社会当时需求的人才类型,有条件、有针对性的设立网络管理、设计程序等模块,在这些模块里面,又可继续把其分为理论模块和操作模块,提高学生们的兴趣爱好和动手能力。

(2)课程实施阶段。把专业模块设计好以后,就要对学生介绍各个专业的学习内容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对学生进行合理宣传和引导,使得学生对自己将要学习的内容,在学习后能够得到什么,都有进一步的了解。然后学校应当引导着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选择,与此同时还有必要开设必修课,让学生能够学得的知识更加全面。

四、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施行模块式教学法预期能取得的效果与分析

对计算机基础进行模块式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使学生学习的知识能够随时依照社会的发展进行更新,能够及时的反映出社会当前的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情况。由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实际操作,而只注重理论知识,让学生在实践运用上存在一些差距,但是计算机技术又是一门实际操作要求比较强的学科,所以模块化教学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探索精神,进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五、小结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要求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操作,与其他学科相比也有很大的不同,因此计算机基础模块式教学是形势的需要,也是一种必然趋势,在实施过程中,要把握好每一个环节,不断探索,与时俱进,在全国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发挥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敏华.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2,10(8):16-17

[2]殷红梅.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面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教学研究[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13,11(21):12-13

[3]张秀梅.“模块式”教学在高职高专“面料再造”课程中的应用和创新价值[J]教育与职业,2013,14(21):19-20

[4]巴晶晶.基于多元智能评价观的大学英语模块式教学实证研究[J]消费导刊,2014,14(4):39-40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