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学专业微生物学理论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作者: 邓功成 赵洪 高礼安 李永波 吴卫东 余彭娜 李静 陈世军 宋丽莎 吴莉莉摘 要:目的:探索生物科学专业微生物学理论教学模式。方法:实践探索法。结果:构建了提出问题——阅读讨论——解决问题——提炼归纳的课堂教学模式。结论:实践证明该教学模式符合生物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特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作用,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微生物学; 理论教学; 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10-163-001
微生物学的建立虽然比植物学、动物学晚,但发展非常迅速,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当今微生物学也成为本科院校工业、农业、林业、医学、卫生、食品、环境等学科的重要基础课和核心课程。随着人们认识自然和利用自然的能力不断提高,经济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和微生物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围绕厚基础、宽口径,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师资,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输送有理论、敢实践、能创新的复合型应用人才,为研究生教育输送优秀生源的多目标生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结合“生物科学专业综合改革”,对微生物学课程理论教学进行改进,大力推进问题式教学和实践教学,探索案例教学,构建课堂理论教学模式,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微生物学科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当今社会对生物领域类专业人才的要求,结合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的实际和多年的教学实践,针对微生物学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特点,更新教学理念,本着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夯实学生基础,注重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调整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学时比和学分比。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将微生物学理论课程由原来的72学时修订为48学时,学分由原来的4学分相应降为2.5学分,使微生物学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学时比及学分比为1:1。对微生物学理论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夯实学科基础,注重学科前沿,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人才。
二、整合微生物学科内容,注重基础,突出重点
微生物学理论课程沿用我院选用沈萍和陈向东主编的《微生物学》第二版教材,该教材共15章内容,用48学时来完成教材的内容显然是不够的,面面俱到,只能是走马观花,会出现泛泛而谈,重点不突出,难点讲不透,学生听不懂的现象。为此,将教材内容整合缩减为12章,重点介绍1~7章基础微生物学的内容。突出微生物的构造和代谢,注重微生物分子生物学内容的介绍,强调微生物研究无菌技术的重要性。在组织教案时注重与先修课程的内容衔接,对先修课程已经介绍的知识,在课堂上不再重复介绍。如在介绍微生物第八章微生物遗传的内容时,遗传学课程已介绍过证明核酸是遗传物质的“三个经典实验”、证明基因突变的非对应性“变量、涂布、影印”三个实验等内容,则以问题的方式和课外自学的方式复习,不在课堂讲授,把有限的学时用在基础部分。
三、探索问题讨论式课堂教学方法,构建微生物学理论教学模式
所谓问题讨论式课堂教学法,是指教师或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教师组织和指导下,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和讨论,探求问题的答案而获得知识的方法。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教师主要运用语言方式,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传播思想观念,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教学过程几乎是教师满堂灌,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显然,单一讲授式教学方法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针对微生物学课程的开设对象他们已先修了大学化学、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遗传学等课程,对生物科学专业知识有一定积累的特点,教学中,在每章节开篇讲授时,将该章节的教学目的、重难点对学生提示,以问题的方式提出知识点,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带着问题浏览教材和在同学间进行交流讨论,并让学生上讲台陈述对所提问题理解、与同学讨论的结果,阐述自己的观点,教师在此基础上对知识点进行点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如在介绍第三章微生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和第四章微生物的营养的内容时,根据第三章内容和知识点设计了原核微生物与真核微生物的主要区别,细菌的一般(基本)构造与特殊构造及功能,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的细胞壁构造的异同,细菌细胞壁的结构与革兰氏染色结果等几个问题;根据第四章的内容设计了微生物需要吃什么(微生物的营养要求),微生物有什么嗜好(营养类型),如何给微生物做饭(培养基的配制),微生物是怎样吃东西的(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等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浏览教材,左右邻桌相互讨论,最后由学生来陈述问题的结果,教师根据学生们的表述,进行归纳提炼和小结,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通过对问题讨论式课堂教学方法的探索,构建了提出问题——阅读讨论——解决问题——提炼归纳的问题讨论式教学模式。采用问题式讨论教学法,改变课堂教师一言堂讲授式的传统教学方式,促进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互动。以学生能力发展和素养提高为主要目标,得到学生的赞同和积极响应,促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课堂教学效果也明显提高,学生在教学中多次上讲台锻炼,有利于学生早日成才。
四、小结与讨论
课堂教学实践证明,通过以上对微生物学理论课的教学改革,建立的提出问题——阅读讨论——解决问题——提炼归纳的问题讨论式微生物学理论教学模式,符合生物科学专业学生的特点,不仅使学生认识到了微生物学理论学习的重要性,而且激发了学生对微生物学课程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学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学生适应将来工作或进一步深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运用提出问题——阅读讨论——解决问题——提炼归纳的问题讨论式理论教学模式时,教师要凝炼课程知识点,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注意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发现的良好的教学情境,有序组织教学和对重难点归纳提炼,培养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金项目:贵州省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黔教高发[2012]426号;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微生物学重点学科建设项目:院政发[2011]04号;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优秀教学团队建设项目,院教发{20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