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教育中实践学生“六大解放”之意义

作者: 汪晔

摘 要:以行知思想为指导,在解放学生的眼睛,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注意能力;解放头脑,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记忆能力;解放双手,发展学生的操作能力与实践能力;解放嘴巴,发展学生的提问能力与表达能力;解放空间,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与创造能力;解放时间,发展学生的个性特质与策略能力等方面进行论述,提出科技教育在解放学生心智、发展能力,促进成才方面具有独特魅力。

关键词:行知思想; 六大解放; 科技创新; 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11-003-002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个学习成绩并不出色、甚至比较靠后的同学,毕业后在某一领域很快就出类拔萃,而一个学习成绩拔尖的学生,老师要他独立完成一个实验或进行一项活动,却显得那样战战兢兢,信心不足,这种状况值得我们思考。

爱因斯坦说:“所谓教育就是忘却了在校学习的全部内容之后所剩下的本领。”鉴于这种认识,我校斥资70多万元创建了科技室,拥有比较先进的器材和软件,从而保障和促进学生在科普教育中达到手脑并用,协同发展。本文就科技教育中践行陶先生的“六大解放”,提升学生科学素养,树立创新意识谈点做法和体会。

二、科技教育中实践行知思想“六大解放”的意义与做法

一般人都认为:科技教育就是弄点器材让学生动一动手,玩一玩,放松一下,对教学质量的提高作用不大。其实这有一个误区,这里的教学质量仅仅指的是书面考试成绩,而人才的标准又何止是考试成绩呢?更重要的是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和敢于创新的综合实践能力。经验证明,开展科技教育,进行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非但不会降低教学质量,反而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关于儿童创造力的“六大解放”的论述,时至今日,仍然不失其对基础教育开展科技创新教育的指导意义。“六大解放”对学生学习能力的促进和发展是具体、全面而深刻的,我们的做法和体会是:

1.解放眼睛,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注意能力

陶先生说:“人身生理之结构,关系心理作用至切。两只眼睛,便是一对天文镜。”所以人们宜顺此天性去精细观察、专心注意,发展能力。达尔文在被问到他为什么能取得如此伟大的成就时说:“我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由此可见,观察力是创造的起点,是聪明大脑的“眼睛”,我们的教育任务和责任就是解放学生的眼睛,帮助学生把“眼睛”擦得更亮。第一次科技课我们就让学生参观科技室,对厨房、卫生间、创新探索室和小发明作品陈列室的物品进行观察,思考,领悟高科技含金量高的产品对生活和生产的意义,指导学生从多角度观察事物,注重同一事物、不同事物的比较,提高观察能力。做生活的“有心人”,注意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就会有所发现,有所发明。可谓“处处留心皆学问”。

2.解放头脑,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记忆能力

陶先生把解放头脑形象地比喻为“天”,指出大脑“是思想之物质基础”,要“解放头脑,撕掉精神的裹头布,使大家想得通”,使学生的“特殊才能得以发展而不致枯萎”,增强其思维能力和“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开展科技活动时,学生对小发明创造的一些方法不甚了解,我们就先上课,介绍小发明创造的十大方法:加一加、减一减、扩一扩、缩一缩、变一变、改一改、联一联、学一学、代一代、搬一搬,并以生动的事例加以说明,搞发明“一把刀、一束花”,刀是拿来削去那些我们平常见到的不科学、不方便、不安全、不卫生的缺点,花则是“锦上添花”,使我们经历的东西更科学、更方便、更安全和更卫生,学生的兴趣也就提高了,对知识的记忆会更加深刻,在实验中提出一些探究实验,也就很自然了,发明创造的种子就容易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3.解放双手,发展学生的操作能力与实践能力

陶先生直言“不会种菜,不是学生”。生活如此,学习亦这样。在各种感官中,唯独手这个“触觉的器官是处在主动的地位”。人类的活动靠双手进行,不许学生动手会摧残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不仅要学会已有的知识,而且要学会动手动脑搜集、加工知识,要消化、吸收知识,形成品格、道德,开阔视野,增长见识,转化为基本素养和实践能力。科技活动中,我们充分利用科技室传感器进行探究性实验,如CO2浓度的测定,原先只要求学生测出活动室内CO2浓度并用电脑画出分析曲线就可以了,但有些同学则提出要测昆虫在瓶内一定时间段CO2浓度,测植物光合、呼吸作用在某一时间段中CO2浓度,测教室不同时间段CO2浓度,提出CO2浓度超过4000ppm后,人就会昏昏欲睡,需要及时打开门窗通风,等等。知识学用结合,不仅能巩固他们的活动兴趣,养成探究钻研的习惯,而且使一些学习成绩暂时落后的同学有了成就感,找到了自信,拥有了尊严,我总觉得尊严最能使人高尚起来,使他的活动及一切努力具有崇高品质。

4.解放嘴巴,发展学生的提问能力与表达能力

陶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并语重心长地告诫人们,“小孩子有问题要准许他们问。从问题的解答里,可以增进他们的知识”。在科技课中我们欢迎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捕捉、发现并记录学生的疑问,与他们共同探讨,发现其产生疑问的根源,努力培养并保持孩子们好问、善问的好习惯,呵护他们的好奇心。只要我们老师放手让学生自主观察,任其自由提问,学生肯定会有很多有趣的问题,这正是科技教育所希望的。

在学校的科技文化节上,我们发动大家提“金点子”,只要是你学习和生活中所遇到的不方便、不理解的东西,你希望怎样做、如何改进更好的意见建议都可以提,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即使学生有的想法不好,甚至有偏差或错误,保持宽容态度,并引导他们自己发现错误、改正错误,让学生体验成功、感受快乐。这样的活动与比赛,同学互相交流,情绪互相感染,成果相互激励,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张扬个性,提高创新能力,打造绿色的人际关系。

5.解放空间,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与创造能力

大海才能养大鱼。“把人民与小孩从文化鸟笼里解放出来,飞进大自然大社会去寻觅丰富的食粮”,这是陶先生关于解放空间的疏义。解放空间,扩大学生认识的眼界,让学生去接触大自然、大社会,扩大眼界,以发挥其内在的创造力。(下转第71页)

(上接第3页)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它包罗万象,奥秘无穷。我们的科技课就自觉地与研究性学习、劳技课和综合实践课有机地联合起来开展活动。在“节能减排”的专题科技教育活动中,有的同学就借助科技室里的现有条件做对比实验,找来50W汞灯、50W卤钨射灯、40W白炽灯、20WT10荧光灯比较亮度,得出20WT10荧光灯好;再用35W陶瓷金卤灯、12WLED灯、11W节能灯、14WT5荧光灯比较,得出11W节能灯更省电。也许,这个小实验可以激发他们成为研究灯的志趣,将来成为这个方面的专家。

6.解放时间,发展学生的个性特质与策略能力

陶先生认为,“时间的解放是顶急需的解放”。“没有时间便看不清楚,没有时间便想不明白”,有时应该让学生“慢慢地走,然后才能吸收沿途中所接触的事物,所欣赏的风景”,不要用功课填满他们的时间表,要给他们一些空闲时间消化学问,并想一些他们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干一点他们高兴干的事,多几分学习人生的机会。然而现在的学生在“应试教育”、“精英教育”社会环境中,压力空前之大,睡眠不足,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发展。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还是急功近利的浮躁世态的影响。虽然我们学校对学科教学抓得紧,对高考的应试训练也很重视,但还是把科技课排进课表,安排老师进行科普教育,在时间上确保学生的兴趣发展。

当然,陶先生的“六大解放”不是各自封闭、彼此割裂的,而是一个有机整体、相互贯通的。本文只是为了阐述“六大解放”的方便而分列介绍。

三、结语

“六大解放”实质上蕴含着百千的解放。百千的解放,交织聚焦于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便有了万千的价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怎样让学习者产生兴趣呢?陶先生曾经说过:“有行动才能得到知识,有知识才能创造,有创造才有热烈的兴趣。”那种搞点新奇使学生开心一下来提高兴趣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我们去组织、指导学生开展科技活动,为人才的健康成长创设情境,提供条件,让科技活动室成为一个由活动与情感交织共生的生活世界,成为一个“家”。在这个师生共同构筑的家园里,每时每刻师生都在创造并享受着快乐而美好的生命历程,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锻炼,在锻炼中练才干、求真知、做真人,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德藩.缤纷行知路[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

[2]陈建翔,王松涛.新教育:为学习服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3

[3]涂怀京.陶行知学习能力培养思想探析,生活教育[J]2006.5

[4]汪晔.缄默知识的习得途径及在学科教学中的作用,校本研究酿就教师幸福[C](省教科院编,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10 P153-159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