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影响儿童心理的家庭因素

作者: 张惠华

摘 要:儿童心理健康是遗传、社会、家庭、学校及个体的偶然经历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家庭环境具有重要的影响。家庭不仅在于它所提供的生活保障,更为重要的则是它对人格形成的影响。

关键词:儿童心理; 家庭因素

中图分类号:B844.1 文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11-108-001

一、家庭教育方式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

社会是儿童成长的大家庭,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良好的家庭气氛对儿童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影响

德莱塞说过:“和睦的家庭空气是世上的一种花朵,没有东西比它更温柔,没有东西比它更优美,没有东西比它更适宜于把一家人的天性培养得坚强、正直。”美国一位心理学家对4000名独生子女调查发现:家庭气氛和睦、常有笑声相伴的家庭,孩子的智商都比不和睦家庭孩子的高。研究人员认为,提高孩子智商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家庭气氛活跃,会使孩子性格开朗。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生活,能使知识面拓宽,从而促进脑细胞的发育。

孩子在一个气氛紧张,父母不和谐的家庭里,紧张的家庭人际关系破坏了应有的温馨的家庭气氛,使孩子长期处在负性情绪中,又缺少温暖和关爱,容易使孩子形成孤僻、自私、玩世不恭等不良品质,对儿童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2.父母准确的教育观念对儿童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影响

家长在对待儿童教育方面的认识和观念,直接支配他们对待儿童的态度和行为方式,这是家长形成不同的教养方式的主要原因。父母的教育观念对儿童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因素主要有以下两种:

(1)严厉管教论。一些家长还在一直沿用中国传统教育中的“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的教育观念,错误的认为儿童小不懂事,犯了错误只要严厉惩罚,他下次就不敢再犯了。而这样错误的教育观念会对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造成负面的影响。

(2)自然成熟论。这种教育方式的父母认同“树大自然直”,对儿童采取漠不关心、放任自流的教养态度和教育方式,漠视儿童的内心世界的需要。这种忽略型家庭中,儿童就会因为得不到关心,得不到父爱与母爱而产生孤独感,逐渐形成富于攻击、冷酷、自我,甚至放荡的不良品质,常常会有情绪不安、反复无常、容易触怒、对周围的事物漠不关心的心态。

二、和谐的家庭环境是形成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的途径

1.准确恰当的父母角色,形成和谐的夫妻关系

幸福美满的家庭,是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最重要的条件。有不良问题的家庭,对儿童的身心发展往往会产生不良的影响,使儿童心灵遭受创伤,严重的会使儿童精神偏异,危害终生。父母对抗、父母分居、父母离异、父母再婚这些因素会引起儿童心理变化,表现方式有:不安全感、内疚感、自卑、猜疑心理、逆反心理。总之,为了孩子健康的成长,应努力营造一个温馨、祥和、文明的家庭气氛。

2.亲子之间的沟通态度与行为方式

家庭中的亲子沟通是指家庭中父母、子女之间交换资料、信息、观点、意见、情感和态度,以达到共同的了解、信任与互相合作的过程。亲子沟通的质量、状况、方式等将会影响儿童的自我概念的建立、道德判断的形成以及儿童的学业成绩、心理行为问题。鲍姆林德(D.Baumrind)认为亲子交往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即在父母行为影响儿童青少年发展的同时,儿童青少年以自身的特点接受和影响着父母的行为,它是儿童早期生活中最主要的社会关系。亲子交往是帮助儿童从自然人走向社会人,完成其社会化进程的重要途径之一。

孩子语言的发展取决一定的亲子沟通。孩子语言能力发展存在很大的差别,这主要是由亲子沟通的多寡决定,很少由于智力的差别。例如在传统家族中,往往老大比弟妹们语言发展得更早,主要因为他们拥有较多的与父母沟通的机会。亲子之间良好沟通,常可教给孩子较规范的语言,促进孩子的语言发展。亲子沟通还有利于孩子人际关系的形成,孩子在良好的亲子沟通中能够感受到被爱、被需要、被欣赏、被接受,这些就形成了他们在社会中与他人建立良好人际适应的基础。亲子沟通有利于维持良好的亲子关系,现在的独生子女渴望被尊重,被信任,被理解,更渴望与父母沟通,与父母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3.营造父母和子女互相学习的家庭环境

教育从根本上而言是一种关系,良好的教育依靠关系维系。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如能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则胜过一切教育。今天的孩子和上一代孩子的最大不同是,他们对生活有自己的理解,并且能够表达自己不同于父母的看法,而父母在社会急剧的变迁中,既有的知识和生活方式的过时和被淘汰是一种必然,尤其在信息时代。因此父母与子女之间鲜明的互补性要求两代人相互学习。正如一本书所述的:“一个新的媒体出现了,同时,当我们还不太了解它的时候,孩子走在了我们的前面。这种情形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深刻的变化,它将改变我们的教育观念。改变儿童的学习方法,改变家庭文化及代际关系等。当然,最需要改变的是我们自己,在孩子面前,我们不再是一成不变的权威了。我们需要学习,需要和他们一起成长。”建立父母——子女良性的互动关系是维持和谐的家庭氛围的关键,在相互学习的氛围里,家庭的亲密程度和凝聚力也大为增强,家庭就成为社会的稳定器而不是震荡源。

一个母亲不会打篮球,更不懂篮球,没有想到40多岁了,竟对NBA产生了兴趣,这应该归功于她的儿子,平日儿子话不多,可每当谈起NBA,谈起乔丹、皮蓬、马龙总是滔滔不绝,眉飞色舞。只是全然不是妈妈,而是孩子的学生,日复一日,耳濡目染,被他带入了他的天地,知道了NBA,知道了当今的球星。更重要的是她缩小了和儿子的距离,拥有了彼此沟通和共同欢乐的时光。

毫无疑问,家庭因素确实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十分重要。分析这些因素对儿童教育,尤其是对独生子女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我们要全面地看待家庭及儿童教育问题。儿童的健康成长受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父母、儿童本身及家庭环境本身就是一个相互作用的系统。充分认识家庭因素的作用,利用家庭的社会支持作用促进儿童的成长,同时通过对父母不良教养方式与行为的研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对儿童教育至关重要。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