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微生物教学中学生学习、创新和协作意识的培养

作者: 何益军

摘 要:随着我国人均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对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提高,人们对教育事业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教育事业是我国经济建设发展中一支强有力的队伍,也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对教学改革逐渐有更新层次的认知。下面就一起跟随本文对微生物教学中学生学习、创新和协作意识的培养进行一个简单的分析与讨论。

关键词:微生物; 教学; 培养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11-124-002

近几年来,随着人类的发展,微生物学科的教学在我国逐渐发展起来。微生物是人类用肉眼无法观察到的一种微小生物群体,包括有:细菌、真菌、海澡、病毒等。而微物又是一种无细胞的生物体,它们的生存完全依赖于活性细胞的供给。因此,对微生物的研究主要是为了改善人类的生活环境及生命体质。

一、培养学生学习、创新和协作意识的重要性

对于学生的教育来说,培养其自主学习、创新和协作意识是十分重要的。首先,当今的社会是竞争与协作并存的社会,而自主学习是学生提高社会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当下社会发展中各行业越来越注重团队的协作精神,因此培养学生协作意识对学生今后在社会中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次,社会发展中要求人类要有不断的创新意识,要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创造出更多有价值的东西来,因此,在校期间就要不断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创新能力,以提高学生今后社会发展中的竞争能力。

二、微生物教学中学习意识的培养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学习意识的培养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及学习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就目前学校教育来看,应试教育以及强迫式的教学方式使许多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甚至对学习产生逆反心理。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因素在于教育体制的不完善以及教学中主导位置不明确所造成的。因此,在微生物教学中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及理念,采用符合学生自身发展的方式方法进行教学事业的开展。

1.明确教学主体

微生物是一门科学性要求较为严谨的学科,并且在教学中主要是引导学生自主思考的学科。因此,老师首先要改变传统教学中根深蒂固的教学主导地位,而将教学主导位置完全交由学生掌控,使学生能够在教学中充分享受到学习主动权。另外,老师在教学中要改变以往填鸭式和强迫式的教学方式,而更多的是给予学生自主理解及分析教学内容的时间。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2.引导学生展开联想

在微生物的教学中,激发学生想象力,提升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因此,老师在教学中除了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外,激发学生潜在思维能力是教学任务中最为重要的一点。

例如在江苏省某职业学校教学中,当老师讲到微生物分解时,就可以先让学生回忆一下家庭中制作馒头时面粉变成面团后的整个发酵过程。这种方法可以快速的引起学生们对微生物分解的兴趣,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开发。以这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们在学习中能够充分感受到学习的重要性,并且有助于学生进行自主的知识性探索。另外,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还可以通过提问式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探求。例如在江苏省某职业学校老师讲到微生物多样化的时候,就首先提问学生微生物在工业、农业、医学等方面的作用等,以此来引导学生根据问题进行学习,吸引学生课堂学习的注意力,从而提高学生微生物学习成绩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利用辅助课件加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曾经说过,兴趣是学生提高学习主动性乃至提高学习成绩最有效的办法。尤其对于微生物教学来说,是一门要求科学严谨性十分高的学科,在教学中难免给学生带来枯燥乏味的感觉。因此,老师在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死板教学模式,利用现如今的高科技技术及多媒体教学课件,加强学生对微生物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学习意识的目的。

例如江苏省某职业学校微生物教学中,老师就首先将本节课所要讲解的内容通过多媒体制作出多张图片,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清楚地看到微生物生长及演变的整体过程,使学生课堂注意力完全被多媒体图片所吸引,并整节课都紧跟老师的节奏,对微生物的生长演变过程进行分析解读,从而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学习意识。

三、微生物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现行的社会发展体系下,需要的不仅仅是专业性较强的人才,而是多方面发展具有创新意识及能力的多元化人才,因此,在校期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是十分必要的。

1.问题法提升学生创新意识

问题是一切学习发展的根源,学生在学习中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和分析直至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一过程中,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多向学生发问,并要求学生根据问题阅读或寻找相关的资料信息,找出解决这一问题的答案。需要注意的是,因为学生主体意识的不同以及对事物理解能力的差异,问题的答案会出现多样化。而微生物与其他学科一样,在答案中也是没有一个完全固化的标准的,因此老师要对学生给出的不同答案给予肯定,并认真了解学生在找寻答案过程中的出发点以及整体的思路,使学生在得到肯定的同时感受到创新意识给自身带来的满足及优越感,从而提高学生创新的能力。

2.引导学生提出疑问,提高创新能力

微生物学科是一门内容较复杂,相关联事物较多的学科,学生们在学习中会有许多的问题及疑问,如果得不到解决的话,会使学生今后的学习始终处于一种懵懂之中,从而固化了学生的学习思路。因此,老师要在微生物教学中充当好引导者的角色,并在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勇敢地说出自己在学习中的疑问,并提出自己想了解关于微生物的一切相关问题。往往在学生提出问题并得到答案后,学生会在脑海中对答案进行引伸,并得到新的问题疑问,以此重复,使学生的学习思路及思维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能力。

四、微生物教学中协作意识的培养

现今的社会是一个要求团队协作意识较强的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也是具有较强协作意识的人才。同时,微生物的学习中,要求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是十分多的,而无论大小实验都必须两人以上的团队共同协作才可以完成。因此,在校期间培养学生协作意识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在课堂教学中营造出协作气氛

要想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并使学生清楚地知道协作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首先老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努力营造出一个协作的气氛来。

例如江苏省某职业学校在进行微生物实验教学中,就采用了气氛融入法,也就是说,老师在整堂实验课教学中,不再是充当老师的角色,而是真正融入到学生之中,与学生一起对微生物实验进行分析,并且在实验过程中老师会有意识地向学生提出疑问,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用平等的对话方式给予分析、解答,同时鼓励学生之间进行辩论,从而提高了学生协作意识。

此类教学方法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不仅培养了学生协作意识,并且在老师全程参与实验的过程中,更加深了师生间的关系,有助于老师在今后微生物教学中工作的顺利开展。

2.分组合作,增加学生协作意识

在微生物教学中,老师还可以对全班学生进行随机或任意分组组合,并要求每一个小组成员在学习中负责不同的学习任务,同时定期对每小组进行评比。通过此类方法加强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良性竞争能力,是一个一举多得的有效措施。

综上所述可知,微生物教学中学生学习、创新、协作意识的培养,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该阶段的特性及微生物教学的特点,制定出最合理有效的教学措施,以此更加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宏飞.微生物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几点探索[J]微生物学通报,2007,34(1):173-175

[2]苏娅.浅谈微生物教学中学生学习、创新和协作意识的培养[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46):80-80

[3]陶桂兰,罗品米.浅谈在生物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学习[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28):115-115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