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课程理念下的电工技能训练课堂有效教学
作者: 陈琥摘 要:本文浅析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及教学计划,利用各种教育教学媒体,激发学生的兴趣,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提高本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有效教学; 兴趣; 教法
中图分类号:TN0-4;TM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11-128-001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要求“以学论教,教是为了促进学”。有效的课堂教学体现在学生的有效学习和教师的有效教学。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当既关注学生的学习,研究学生学习规律,又关注老师怎样引导、怎样帮助学生学习,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体验学习过程,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构建,形成对知识的探究和发现能力、整理和改组能力。
一、创设有效的教学情景
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创设教学情境是教师的一项常规教学工作,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则是教学改革的重要追求,因为创设教学情境是模拟生活,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加强感知,突出体验。针对学生所创设的教学情境要具有:生活性、形象性、学科性、问题性、情感性。例如讲交流接触器的时候,内部结构的展示,动作状态的变化,闭合与断开所发出的声音,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等,学生观看后都能产生探究的兴趣,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又如在讲交流接触器控制电动机正反转的时候,学生直观看到的是电动机的转动方向发生了改变,思考的是交流接触器如何实现电动机发生这样的转动方向的变化,这样的情景设置都能调动学生思考的兴趣。当问题出现后,就可以过渡到新课讲授中,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讲的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线路。通过创设情境,学生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状态,接下来课进行得很顺利。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教师的导向工作很重要,无论是在教学的整体过程,还是在课程环节设计上,都要很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从而为整个课堂教学的展开提供强有力的兴趣支撑点,使学生进入探索者的角色,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二、有效的技能训练操作探究
新课程教育的核心就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探究意识的形成与主动参与能力的培养。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主要指的是学生在学科领域内或现实生活情境中选取某个问题作为实破点,通过质疑、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分析研讨,解决问题;表达与交流等探究学习活动,获得知识,激发情趣,掌握程序与方法。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在电工技能训练中开展有效的操作探究?首先,在理论课教学中,运用讲授法,演示法、电化教学法、练习法等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讲授时,条理清晰,重难点明确;演示时,动作规范,过程清晰;电化教学,形象生动,易于理解。练习,有的放矢,引导学生思考。同时要给予学生们时间去接受新知识,有时间作沉思默想,有时间用来开展相互讨论,让学生亲历探究过程。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情感时刻影响着学生的情绪,课堂应充满着激情、快乐、信任、鼓励、轻松和谐,真正达到“知情并茂”的效果。只有这样,才能将学生带入到你设计的课堂教学中,整个课堂气氛也随之充满应有的生气和活力。教师要善于挖掘教学内容中蕴含的情感因素,提高驾驭教材中情感的能力,善于用情景来烘托教学中的情感气氛,要善于赋于某些表面上不含情感因素的教学内容以适当的情感色彩。其次,课堂教学设计要有层次感和深度。由于教师面对的学生层次参差不一,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考虑教学内容有一定的梯度和深度。通过精心设计一系列有层次的疑问,导出学生的兴趣。在讲解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时,共有“正-停-反”、“正-停-反”互锁、“正反转双重互锁”三种线路,从简单到复杂,层层加深。上课时,可带上几种线路的挂图,或者同时做好几种线路的幻灯片。当讲完几种控制线路后,同时打开线路图,在线路图上比较差别,指出电路由简单到复杂,逐一改进的地方,强调改进是为了克服前一种线路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的缺点,课堂教学后可以安排实习操作,通过连接以上几种线路,观看几种电路的通电现象,以加深学生对线路差异的印象。由于教师的参与指导,全体学生都全身心参与,积极运用各种感官,自主地开展操作探究活动,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第三,反馈课堂的探究效果,使探究的有效性最大化。实习与讲授相结合。在电力拖动基本控制电路的安装及故障排除的实习中,学生对线路的构成及功能原理很难理解。我们先初步介绍线路的工作原理,然后让学生对照原理图进行初步连接,在操作的过程中,再来思考遇到的问题,教师发现问题后再讲解,再分析,这比单纯的讲完理论再动手操作要节省时间,效果也更佳。这种“大课堂”与“小课堂”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理解准确,记忆扎实,技能操作规范,既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使学生技能的进一步提高有了保证。教师应在学生的操作探究中注意对学生的观察,看他们在做些什么,观察他们如何做,相互讨论些什么,并对其学习状况进行评价,及时提供有意义的反馈直接地指导学生。
三、有效地课堂提问
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获取知识、形成技能、训练思维,而课堂提问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提问可以引起学生听课的有意注意和独立思考。学生往往在回答问题时精力集中,而听课时则常常散漫,教师如能用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问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容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提问是最好的反馈方式,通过提问所接收的语言反馈信息,比其他形式的反馈信息具有准确性、具体性、即时性和简洁性。它可以使教师当堂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从而及时调控教学程序,改变教学策略,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教学,教学方法的探索形式多种多样,为获得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我们必须身体力行,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积极探索各种有益的教学方法,使我们的教学行为有效,使学生的学习安排有效。
参考文献:
[1]韩立福.《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2006.3
[2]《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