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时期高校教师之师德

作者: 张宝玲

摘 要:针对高校频出的师生之间剧烈的矛盾冲突事件和学术腐败现象,本文提出了用师德铸师魂的教育观点。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应以尊重学生为先,牢记立德树人。在教师个人发展的道路上应淡泊名利、抗腐拒变。在对待工作的态度上应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关键词:师生冲突; 学术腐败; 师德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11-161-002

近些年,高校师生之间剧烈的矛盾冲突屡见报端;学术造假、论文抄袭等学术腐败现象也应接不暇,更为吸引眼球的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各种各样的丑闻。与此同时,高校教师也上演着一些让我们为之动容、为之泪流满面的故事。在一系列正面的、反面的事件影响下,我们不得不深思高校教师的师德问题,不得不重提“为人师表、立德树人”八个大字。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中,从孔子的“其身正,不令亦行”,到孟子的“爱人者,人恒爱之”;从韩愈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到陶行知的“捧出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他们无一不给我们以这样的启示:高尚的师德才是教师灵魂之所在。

一、尊重学生,口下留情

2008年1月《新民周刊》报道了中山大学博士生导师虐待学生的事件。在该事件中,学生把实验室描绘成“精神屠宰场”,认为其导师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先摧毁学生的自信心,再摧毁学生的意志,直至达到学生跟导师在一起就紧张得浑身哆嗦的地步。[1]事实上,在高校中,博士生因惧怕导师而备受精神摧残的情况并不少见,有些精神创伤甚至久久不能愈合,给学生造成了终身的伤害。在该事件之后,《北京青年报》报道了中国政法大学师生冲突事件,该事件简单来说就是“学生逃课气懵了教授,然后教授骂街气疯了学生”。[2,3]很快,媒体又曝出南京理工大学先后两起博士生跳楼事件,[4]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也许,说得好听一些,我们可以引用当事教授的话来讲,“过于强调适者生存,而缺少人文关怀,也忽略了人际沟通的技巧”。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讲,我们是否也应该反省一下高校教师的师德问题呢?

一个具有高尚师德的人一定是一个尊重学生、口下留情的人。我们都知道,一个不懂得尊重别人的人,就不会赢得别人的尊重。但是,在教育学生时,有些教师却往往会忽视这一点,把自己放在高高在上的位置上,言语中夹杂着其他成份,无情地践踏着学生的尊严。我们都知道“身残志坚”这个成语,躯体的痛苦可以依靠精神的支撑来缓解,但如果精神健康出现问题,最后的支撑坍塌,人就会被拉入无尽的黑暗,难以自拔。[5]

导师行为的不恰当甚至过激往往因为以下几种情况。其一,带着个人偏见看学生。因为是带着有色眼镜看学生,所以,怎么看也不顺眼,认为学生这方面也不行那方面也不行的,对学生总是横挑鼻子竖挑眼。其实“横看成岭侧成峰”,从某一方面来看,他可能是差的,但是换一个角度他可能就是好的,甚至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优点。并且更为重要的是老师应多包容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开发学生潜力,而不是一味的指责。其二,把学生看成是一成不变的,看不到学生的努力和进步。有时学生已经进步了很多,而老师却没有一句认可和鼓励,而是无休止的批评和不满。殊不知,老师的认可和鼓励对学生的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甚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其三,厚此薄彼。有的学生什么也不做,导师却对其宠爱有加、赞不绝口,甚至还替其写论文。有的学生踏实努力,导师却漠不关心,不仅不尽指导之职,还动辄恶语相向,在公众面前摧毁学生的自尊心,践踏学生的尊严。不患寡而患不均,老师偏激的行为和犀利的语言,无疑会严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上进心,破坏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造成师生之间的矛盾。其四,导师为了追求个人的利益,对学生要求苛刻。一般来说,博士生导师的权力很大,对学生不满意可以不让其毕业。有些导师对学生的科研不管不问,甚至不知道学生在做什么,只知道强迫学生为其多发文章,其数量严重超出了学校对博士生的论文要求,学生如果没有给自己创造足够的利益,就不让其毕业。

当然,问题都有正反两方面,对于以上情况我们不能把原因都归结于老师,比如学生有优劣之分,情商有高低之分,学校的评价制度不够完善等。但是,老师作为学生的领路人,也必定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所以,作为老师,一定要不断提高个人修养与素质,要以尊重学生为前提,口下留情。用高尚的师德换取学生的尊重和爱戴,换取个人的尊严。

二、淡泊名利,品行高洁

2007年12月24日,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委员会向全校师生通报了三起学术剽窃事件,引发强烈反响。事件如下:1、由某一老教授主编,数位青年教师参编的研究生教材存在严重抄袭现象。2、一名博士后在杂志上发表的论文实验结果中的图片涉及造假、剽窃。3、叶某的一篇英文论文A和中文论文B的内容基本相同,实质是同一篇论文的内容,其部分内容涉嫌抄袭自论文C。[6]随后,媒体接连曝出浙江大学在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的一系列论文一稿多投、学术造假;[7]武汉大学一个教授的三篇文章被国际期刊撤销;[8]井冈山大学的两位教师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的论文至少70篇被证明是伪造的等等。[9]除此之外,有些单位或个人还存在骗取国家高额科研经费以及科研经费铺张浪费的现象。越来越多的高校被卷入了这一漩涡,其中涉及了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教授、院士等不同层次、不同研究领域的科研人员。

学术腐败现象的愈演愈烈不仅严重损害了高校教师的形象,也损害了学术研究的形象,严重降低了我们国家在国际中的学术地位以及国际学术界对我国科研成果的认可度,阻碍了我国科学研究的健康发展。造成学术腐败的原因一方面在于评价机制,包括国家对高校的评价机制和学校对教师的评价机制。在近年来的评价机制中,往往过于看重论文的数量,尤其是在较高级别期刊发表的论文数量。对于高校,学校论文的总数量和级别会影响到大学的综合排名和声誉,进而影响到社会对学校的评价和招生;对于高校教师,个人论文的数量与级别会影响到个人的升职、声誉和经济利益。但是,不管出于何种原因,我们也不能否认学术腐败现象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教师道德品质的沦丧。

一个具有高尚师德的人一定是一个淡泊名利、品行高洁的人。当今社会物欲横流,各种各样利益的诱惑和驱使,使大学校园这一方净土也逐渐被侵蚀。很多人迷失了方向,丧失了良知,打破了道德底线,造成了各种学术腐败现象的不断滋生和蔓延,使得学术造假、论文抄袭的丑闻屡屡上演。因此,作为高校教师,我们必须重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必须扛起“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杆大旗,以求真务实为理念,摒弃急功近利的学术思想,净化浮躁的学术风气,重塑崇高的学术尊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物欲横流的环境中坚守个人信仰,才能在劳动、创造和对真善美的追求中陶冶情操、升华灵魂,才能肩负起培养人才、壮大祖国的历史重任!

三、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一个具有高尚师德的人一定是一个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人。雨果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教师就是一个像绿叶一样无私奉献的事业,因此,人们把很多赞美诗都赋予了老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甘为春蚕吐丝尽,愿做红烛照人寰”等等。其实,在无数令人震撼的事实面前,我觉得这些赞美诗远远不够。2010年中央电视台报道了刘盛佳的事迹。刘盛佳是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的教授。他为了弄清鄂西神农架林区宜农荒地是否可以种粮,多次冒着零下21摄氏度的严寒进山考察,左脚5个趾头全被冻掉,并由此患上了腿疾最终导致右腿截肢。从此,他坐上了轮椅,但是从教50年来,他从未因身体残疾而离开讲台。并且,他坚持带学生到野外考察,拄着拐仗翻山涉水。[10]2011年9月16日《光明日报》对南昌大学化学系教授石秋杰的事迹进行了报道。她与癌症抗争的14年中,从来没有因治疗而耽误给学生上课,并且在课堂上富有激情,滔滔不绝。她竭尽全力关爱她的每一个学生,被亲热地称为“博导妈妈”。直到去世前的一个月,还去实验室指导学生实验;在去世前的48小时,还争分夺秒地为她的研究生修改毕业论文。她用自己的生命,阐述了何谓师者、何谓师德、何谓师风。[11]

在我们的生活中像刘盛佳、石秋杰这样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教师还有很多很多,他们把爱心奉献给每一个学生;把青春奉献给三尺讲台;把生命奉献给教育事业……而作为人民教师,需要的不正是这简单而博大、平凡而崇高的两个字么?若不是这两个字,一块黑板,怎能让一个人不计名利的书写青春;三尺讲台,怎能让一个人无怨无悔的站立一生!也许我们不能像他们那样把事业当生命,起码我们应该做到坚守岗位,干好本职工作;也许对于教师这一职业,我们不是因为热爱而选择,但是我们也应该做到因为选择而热爱!

四、结语

“历史的长河中流淌着您的骄傲,时代的沸腾中澎湃着您的热血,在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一首不朽的赞歌,那是为您——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老师们,让我们以尊重学生为先,坚持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坚持淡泊名利、两袖清风,做无愧于中华民族的一代风流。

参考文献:

[1]贺莉丹,张益清.《新民周刊》,2008年1月16日

[2]倪洪涛.北大法律信息网,2008

[3]陈红梅.《新闻记者》,2009年5期

[4]李颖,《广州日报》,2010年8月13日

[5]黄祺.《新民周刊》,2014年8月6日

[6]贺莉丹,张益清.《新民周刊》,2008年1月2日

[7]王君平,江南.《人民日报》,2009年02月06日11版

[8]任春晓.科学网www.sciencenet.cn2012年7月12日

[9]赵亚辉,任江华.《人民日报》,2009年12月30日11版

[10]罗曼,党波涛,黄贝贝.《中国教育报》,2010年12月28日第2版

[11]徐光明,郭航,甘萍,甘雨.《中国教育报》,2011年9月22日第1版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