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课堂的“一把火”
作者: 张叶暖摘 要:小学科学的学习是以探究为核心,它本身是生动有趣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因此,培养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个性的独特性,我们的教学强调的应是个性的发展,注重个性的教育。就自己教学研究所得,试从两个方面讲述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兴趣; 科学; 个性; 情境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1-062-001
随着初中教学改革的深入和推进,科学教学也面临了极大的困境和挑战。因此,如何加强科学教育,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以及如何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方法等等问题,都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课题和解决的问题。因此,要想最大限度挖掘学生的创作潜力,提高科技课的教学效能,培养学生对科学活动的兴趣至关重要。
科学课不仅是知识教学,而且还包括培养学生对科技知识的兴趣爱好,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以及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等多方面的要求。在学科教学中,我注重从培养儿童对科学的兴趣入手,并不断强化引导,与学习科学跟他们以后的成长紧密联系起来,事先培养儿童热爱科学的教育目的。那如何让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能够长久持续?下面浅谈一下我是怎样培养和激发学生兴趣的。
一、由浅到深,生活和教学紧密联系
1.教学环境的布置
教育是要讲环境的,好的环境对学生的成长确实有着不可低估的熏陶作用。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环境包括校园环境和教室环境两大部分,而教室又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科学家他们不平凡的一生,伟大的业绩,崇高的人格和光辉的形象,都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吸引力,容易激发学生对他们的敬仰之情,并对照典范严格要求自己,推动自己积极上进。
2.联系生活和大自然的实践活动来激发兴趣
为了引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偶尔我会先寻找一些生活中的科学小知识,让学生去寻找答案,利用科学知识解决。久而久之,让学生发现并搜集自己周围的小科学,然后集中在一起大家讨论,研究来解决一些问题。
三年级时刚接触科学,可是教授内容都是些理论知识,如植物方面的知识。坐在教室里学根、茎、叶实在是够乏味的。于是我尝试把孩子们领到校园里,甚至到广阔的大科学中去学习植物知识,学生参与其中,那就完全是另外一种情况了。配合学校科技节“美化校园”的活动,给植物挂上名牌,孩子们为了种好、介绍好这些植物,主动地去请教老师、翻阅书刊、查找生物辞典,从而学到了大量有关植物的知识,并提高了学习植物的兴趣。
这种求知欲的积极性,单凭课堂枯燥乏味的教学是调动不起来的,对孩子们来说,大科学真是学习的好课堂,在田野里,可观察各种植物、小动物、小昆虫。孩子们在大科学的课堂中,容易理解和记住有关知识,还能为自己发现许多大科学中的奥秘而欣喜,这就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热爱大科学、喜爱科学课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对科学现象的观察能力,就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通过增强主体意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来引起兴趣
1.真诚的交流,融洽的课堂
课堂中除了学生就是老师,老师占引导作用。教师要设法让每一位学生喜欢自己所教的课程,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除了钻研教材,研究教法,提高教学水平,更要关心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使学生有想法愿意说给老师听;上课有听不懂或理解不深的地方,敢于提问;有不同想法,学生也能积极地提出。教师不能用压制的办法来管理学生,否则会造成师生之间隔阂。教师讲课再详细,学生就是不配合,形成教师说是对的就是对的,教师说是错的就是错的。这样,课堂教学效率怎么能提高呢?在课堂上,师生之间不仅仅是知识的交流,也是感情的交流。
2.创设情境或设置巧妙问题
怎样使学生爱上科学课呢?怎样来激起学生高昂的学习情绪呢?首先要引起他们对知识强烈的渴求感。根据小学生爱新鲜、好奇心强这一特点,我在每次教学新知识前,尽量设计一些学生觉得新鲜有趣的问题或安排一些新奇有趣的实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样就能在最短的时间,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帮助他们高度集中地进入探求新知识的情境中来,提高教学新知识的效果。
如在教学《磁铁的性质》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上课一开始,我做了一个小魔术——会走的回形针。首先我竖着放一张白纸,在对着学生的一面纸放上回形针,背着学生的一面纸用磁铁吸引着回形针,并慢慢地移动磁铁,使回形针随意地走动。同学们,你们看一看回形针不但不会掉下来,而且还会走呢?真神奇呀!我把“神奇”两个字特别加重了语气。这一下,同学们的情绪可高涨了,一双双小眼睛紧盯着我,流露出急切的神情。我不慌不忙地把纸的背面反过来,让同学们看到用条形磁铁遥控着回形针的走动。学生惊奇得瞪大了眼睛,有的禁不住发出了惊叹声。这时,我又说:“回形针自如地走动的奥妙在哪里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能知道了。”短短2分钟的演示,通过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激起了他们的求知欲望,产生了学习的兴趣,我把同学们的注意力集中到新知识的学习上来了。
3.抓住学生的爱好,和科学紧密结合
学生要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单凭兴趣还是不够的。教师有责任帮助每个孩子立志学好必要的科学知识。例如,学习了《月相变化及其成因》这一课以后,开展了一次“我到月球去”的假想旅行,学生以书上学到的知识为依据,结合电视、画报、书刊上了解的知识,展开想象的翅膀,创造性地描绘了到月球施行的有趣过程。同学们体会到科学知识与生产、生活的关系是多么密切。由于老师注意培养儿童的英雄主义,鼓励儿童去想象,学生的积极性便被调动起来。
因此,要使严谨的科学充满乐趣,就是要从课外、课内多方面地使学生的兴趣得到自由的发展,点燃学生学习的“一把火”,增强他们的主体意识,形成开拓精神、创造才能,提高其个人价值。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也会变得个性化,促进人的个性自主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清时.科学,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6
[2]杨炳华.让学习者提出问题, 教学月刊,2002.7.8
[3]陈龙安.创造性思维与教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6
[4]柯赛珍.新课程下的惊喜与思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科培训资料,初中科学,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