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科技教育特色 育全面发展人才
作者: 董占斌摘 要:“科技创造未来。”科技教育更是在创造未来。多年来,我校始终把科技教育作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常抓不懈,努力做出成效,做出特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科技教育模式。
关键词:科技教育; 特色学校
中图分类号:G6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1-075-001
多年来,我校始终把科技教育作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学校被批准为“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团体会员学校”,先后被授予“国家教育部《活动课程与中小学科学素质的提高》实验学校”、“江苏省科技教育特色学校”、“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三星级学校”、“盐城市科技教育特色学校”、“盐城市素质教育示范学校”、“盐城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先进集体”等称号。
一、健全体制,建设队伍,强化管理
建设一支事业心强、业务好、热爱青少年科学教育工作的教师队伍,是确保青少年科学教育工作有序、有效实施的重要保证。在多年的实践中,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校长为副组长,其他相关年级组长、班主任及科任教师为组员的学校科学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学校科学教育工作计划的制定,通过教研组或年级组进行操作落实、检查评估。除本校老师外,我们还在社会上聘请了几名校外辅导员,大大调动了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参与科学活动的兴趣。
为了让科技教育顺利纳入素质教育的轨道,增强教师的科技创新意识,深化对素质教育的认识,我们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转变教育观念,纠正对科技教育认识上的偏差,坚定了开展科技活动的信念。我们始终认为,开展科技活动不仅仅是在教师引导下进行,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发展个性特长,培养自主、创造精神。在此基础上,我校不断完善科技教育活动的激励机制,完善评价制度,将参与辅导学生科技活动及科技教育的实绩作为评估教师教育教学质量的依据,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正是这些共识为我校科技教育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促进了学校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
二、开展活动,全面普及,注重提高
科技活动是科学教育的载体,没有活动就没有活力。我们根据小学生的特点,积极开展具有思想性、科学性、趣味性、实践性、创造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学教育活动,使广大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精神,提高科学素养。
抓住契机显主题。现在有很多科学方面的宣传日、纪念日,这是开展科学教育的好资源。我校科学教育活动就以专题形式贯穿于每年的活动之中,有主题、有特色。如充分利用植树节、爱鸟周、“六·五”世界环境日、“六·二五”土地日、科普宣传周等节日,开展全校性科学教育活动,让全体师生在社会的大环境中感受各个主题的教育。
立足平时抓普及。我们每学期都在全体学生中倡导科技“八个一”活动,即读一份科普报刊,观看一部科普影视,参观一次科技展览,参加一次科技竞赛和活动,完成一件科技小制作,撰写一篇科技小论文。2012年2月学校举办了“创新杯”科技小制作比赛和科学幻想画比赛。全校学生全员参与,个个动手。各班在班级评比的基础上,选送近2000件作品参与学校评选,200多件作品获一等奖。
参与竞赛促提高。我校每年都参加各级各类科技竞赛活动,为广大学生展示自己的才华搭建了舞台,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自主选择项目,主动参与竞赛,在实践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激发了学习科学知识的自觉性、主动性、探究性和创造性。
近几年来,我校在盐城市各类科技比赛中,先后有18人次获一等奖,30多人次获二、三等奖;在江苏省各类科技比赛中,有38人次获一等奖,60多人次获二、三等奖。其中,在第九、十届江苏省科技模型比赛中,“智力七巧板”项目两次蝉联全省团体第一名,在十届江苏省科技模型比赛中,孙周斌、杨涛同学分获“橡筋动力飞机”项目少儿组全省第一、第二名;卞琪幡同学获“火鸟遥控飞机” 项目少儿组全省第一名;沈岑同学在江苏省首届未成年人科技才艺展示中,被评为全省“百名希望之星”。
2011年10月,我校45名同学组队参加江苏省第十八届科技模型竞赛(张家港赛区)获团体二等奖,吴小晓等五名同学获一等奖,40名同学获二,三等奖。11月组织陈雨萌等三名同学参加大丰市小学生“辉丰杯”我们爱科学知识竞赛活动中获一等奖。12月组织三名同学参加盐城市“小哥白尼”杯小学生科学素养展示活动(大丰赛区)获一等奖。在大丰市湿地公园开园庆典上,我校船模队的精彩表演,博得了市领导的一致好评。现在,学校机器人训练队正积极组织“普及机器人”训练,迎接江苏省“普及机器人”大赛。
三、构建课程,加强研究,注重创新
新课程的实施,给开发校本课程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儿童面临的是一个崭新的时代,一个以人为中心,注重个性化、多样化的时代,一个开放民主和谐的时代。这样的时代要求我们培养具有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现代人,富有进取精神和竞争能力的自主人。近几年来,我校坚定不移地走有鲜明特色的课程校本化之路,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最好的校本化实施过程。
《行知苑》是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实施与评估研究》课题组编印的校本课程,该课程从适应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出发,以学生自然发展为目标,精心设计了“发现篇”、“探究篇”、“实践篇”、“创造篇”等,每个篇章又有许多丰富而有趣的栏目,开拓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到自然中学自然”、“在社会中了解社会”,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落实了我校“行德、行知、求真、求美”的素质教育目标。
我校将科学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体系,把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纳入学校课程整体目标,保证了学校科学教育的全员参与、全面实施和全程管理。为进一步彰显科技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特色,我校还加强硬件设施建设,架设了宽带网、开通了校园网(内网、外网),建立了70个多媒体教室、5个专用微机房。科学实验室和综合实践教室配备齐全,这些都为科学课程的构建和实施创造了条件。
展望新时期,科技教育工作任重道远,今后我校将继续加大普及力度,提高活动质量,面向每一个学生,全面规划学校科学教育的新思路,努力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为造就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