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批评成为“绿色”的

作者: 陆敏燕

摘 要:批评与激励一样,是教育教学中鞭策学生不断成长进步的手段,正确运用这一手段,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并改正错误。

关键词:批评; 鞭策成长; 手段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1-088-001

批评是一种相当难以运用的工作方法,犹如在别人身上动手术,出了偏差就会伤人,甚至会致人于死地。因此,我们必须分析和研究被批评学生的个性特点,掌握批评的艺术,给学生的心灵带去一片绿阴,让批评成为“绿色”的。

一、情感相融,真诚相对

有句俗话说“忠言逆耳”。为什么忠言听起来总不顺耳,究其原因就在于一般人容易受感情的支配,即使内心有理性的认识,仍会受反感情绪的影响而难以听进理性的忠告。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批评学生时,理智地把握住自己的情绪,要用平等和气的态度,讲究委婉含蓄,考虑环境条件,时间、场合,设身处地为接受批评的学生着想,满怀爱心,满怀理解,用平等和气的态度点明学生的错误,真情感化着学生,启迪学生的心灵,使之产生自我批评的意识。例如:我班有个男生,他有个不好的习惯,上课很随意,总喜欢和同学讲话、插嘴。一天,他上课又转过头去和后面的孩子说什么。“小成,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吗?那站起来说说?”我一见他老毛病又犯了,马上叫他。他连忙一本正经地坐好:“没有,没有……”下课后,我就找他谈心:“小成,老师发现你最近上课喜欢窃窃私语,有什么不能光明正大告诉老师的话吗?我也教了你几年了,有什么不跟老师直说,我心里真是难过。”他听后不好意思地说:“我上课时没耐心,听了一会儿感觉会了就想玩,就随便讲话了。”“哦?那你有没有想过,老师心里会怎么想呢?想专心听老师讲课的同学,看到你影响他听课,他又会怎么想呢?况且你听一会儿就讲话,那么你的思考是不深入的。”他低下了头:“我知道错了。我会改正的。”教师通过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学生认识到了错误。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凡是出现大声斥责的地方,就有粗鲁行为和情感冷漠的现象,大声斥责表现出最原始本能的反应,每个教师心灵中所具有的情感素养的种植都会在这种反应中丧失殆尽。”当我们以诚恳的态度,饱含深情的言语,热情的关怀去帮助犯错的孩子,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真心实意地指出错误所在,那么,孩子们就能愿意接受批评,真心实意地改正错误,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二、把握时机,委婉劝诫

学生时期是人生中自我意识、叛逆心理最强的时期,这一时期学生追求个性,然而心智尚不成熟,就会容易犯错。当学生犯错后,他们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情绪较为平和,这是你提出的批评意见他们能接受并改正。但是,如果学生情绪比较激动,对你又有戒备心理,甚至反感态度,那我们就不妨缓一步,待他情绪稳定后,把握时机,委婉劝诫。例如:上课时,同学们都在专心听讲,我发现小李正在下面玩一个悠悠球。我生气地走过去,一把拿过来。可是小李却死死地攥紧,倔强地望着我。此时,我若马上硬夺,孩子的冲动行为会一触即发。于是,我平息了一下自己的怒气,说:“先认真听讲,等会下课到我身边来。”下课后,我把他叫到身边,提了几个上课讲的问题。他回答不出。我惋惜地说:“看,你本来很聪明,这样的问题对你来说是‘小菜一碟’,可现在却难住了你,这是为什么呢?”他低头不语,然后又可怜巴巴地说:“我知道玩悠悠球不好,可是这是妈妈送我的礼物,能不能不没收?我下次不在上课玩了。”“可以呀!我知道你很喜欢。老师只是想帮你保管,免得你自己控制不住。”我亲切地说,“你今天确实违反了纪律,那么就用笔你把自己对悠悠球的喜爱写下来,让老师原谅你。”试想,如果当时一时冲动采取简单粗暴的训斥或责备的处理方法,就绝不会有这样的效果。教师把握时机,诱发学生的情感,委婉劝诫,让学生认识错误,产生自责,形成批评的最佳氛围,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表扬暗示,扬抑结合

教师的一句表扬,对学生可以产生巨大的影响,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有时甚至可以改变孩子的一生。当孩子犯错,情绪低落或是有不满情绪时,把握分寸,多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先扬后抑,往往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例如:班中的小王同学,平时能积极为班级做事,上课发言很活跃,学习成绩优异。可一下课就喜欢和同学追逐打闹,甚至欺负人。我找他谈话时,先针对他好的方面大力地表扬,然后再指出:“只要你能下课不追逐,不欺负同学,那就能评上三好学生,当大家的榜样啦!”这样的批评过后,他对自己的要求更严格了,学习、工作的热情更足了。教师把适度的表扬与批评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在表扬时指出进一步的努力方向,在批评中又要肯定其进步,这样就达到了批评的最佳效果,从而防微杜渐,灵活巧妙地转化学生。

四、公平公正,因势利导

爱是教育的营养。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有爱而不能公平、公正地给予每一个学生,也会把教育推到绝境之中。某些教师不能公平、公正地对待优生和差生,那么他的批评在学生中是没有威信,起不到效果的。不管是先进还是后进,不管是班干部还是一般学生,有了缺点错误老师都要一视同仁,有错误不庇护,不夸大,尽量做到公平、公正。但同时我们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个性,采用不同的批评方式,因人而异,因事而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从而达到教育的最佳境界。有时可以投以意味深长的责备眼光,有时既要晓之以理,又要严肃对待,有时个别亲切交流……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势利导,震撼或感染学生。让他们更能接受教师的批评,形成上进的动力。

当今社会,大家都在讲环保。无疑,学生的心灵也需要“环保”,“绿色批评”可称得上是一剂灵丹妙药。让我们掌握批评的艺术,因人而异,因事而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那么批评就能发挥最大的功效,达到教育的最佳境界——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