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阅读教学中语言的积累
作者: 许惠洁摘 要:进入四年级,对学生的写作要求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但很多学生仍停留在三年级时的初学水平,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关键在于积累。只有“胸藏万汇凭吞吐”,才能“笔力千钧任歙张”。
关键词:阅读教学; 语言积累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1-110-001
我们应怎样指导学生积累语言,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呢?
一、积累好词好句
课本上每一篇文章中的优美词句,练习中的成语名言,可运用以下方法,指导学生在阅读中领悟,训练中积累。
1.语言扩展法
即利用一定的句式,让学生以课本的语言材料为依托,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句子变得更易于理解,内涵更为丰富。如教学苏教版语文第七册《练习3》中读读背背的成语和歇后语时,我设计了以下练习:
成语练习:我们的祖国江山如画,秀丽多姿。那被称为“鱼米之乡”的江南,是人间天堂。傍晚,泛舟西湖,明月清风,桂子飘香。极目远眺,湖光山色,水光接天,真是相得益彰。
歇后语练习:
1.1要发成绩单了,我的心里(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1.2我对音乐知识可是(擀(gǎn)面杖吹火—— 一窍(qiào)不通)。
1.3他白跑了一趟,什么收获也没有,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通过读一读,填一填,学生领悟了语言,积累了语言,也为今后写作文奠定了语言基础。
2.比较法
有比较才有鉴别,在比较中理解词句,无疑是帮助学生准确用词的好方法。《桂花雨》中有这么一句:“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我抓住了“缠”这个词,让学生分析体验。首先让学生想一想“缠”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课文中用“缠”不用“拉”和“追”呢?通过比较,学生明白“缠”包含了“追”“拉”等很多动作,用“缠”更准确、形象地表达出我对摇桂花的期待之情。
3.填充法
为了让学生掌握把句子写具体的方法,可以在阅读中运用填充法指导学生积累词语。读了《九寨沟》后,为了让学生领悟文中那些恰当、优美的修饰、限制语,我设计了以下练习: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体态粗壮)的金丝猴 (善于奔跑)的羚羊
(憨态可掬)的大熊猫 (行动敏捷)的小熊猫
这个练习旨在让学生了解不同动物的不同特点,并学习用准确的词语来说明它们的特点。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思维的广度和逆向思维能力,我把左边的词语擦去,再做以下练习,并要求学生不能用书上的词语。
( )的金丝猴 ( )的羚羊
( )的大熊猫 ( )的小熊猫
通过这一练习,既丰富了学生的词汇,又达到了巩固和灵活运用词语的目的。
二、积累情感
情感是写作的巨大推动力,情感也需要积累。教学中,老师要善于根据不同课文的不同特点,选取恰当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进行情感积累。如教学《泉城》一课,我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帮助学生积累情感。
1.抓重点词语理解
词语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而语言则是表达思想感情的载体。在教学《泉城》时我让学生抓住“忽聚忽散,忽断忽续,忽急忽缓,仿佛有一只神奇的手把它们拎到了水面上来”。引导学生谈阅读感受,从“忽……忽……”和“拎”,感受珍珠泉的神奇。通过对这些词语的理解感受珍珠泉的美,从而进一步领悟作者对泉城的喜爱、赞美之情。
2.抓修辞手法的认识
引导学生认识文中的修辞手法,如“这些泉有的白浪翻滚,好像银花盛开;有的晶莹剔透,好像明珠散落;有的声音洪大,听起来如虎啸狮吼;有的声音低细,听起来如秋雨潇潇。”作者运用了比喻手法,写出七十二泉形态各异,如银花,如明珠,让人赏心悦目;声响高低不同,声高,气势大;声低,柔和。至此,学生对第一段的理解就水到渠成:怪不得说到济南,自然会想到济南的七十二泉。
3.抓感情朗读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也是语言积累的重要途径。所以,在教学中我注重以读为本,注意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动情,主动积极地积累语言,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理解中读,通过反复诵读,读出滋味,从而读有所值,在读中去体会作者的感情,升华认识。
通过以上三种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积累了表达不同情感的方法。
三、积累写作知识
胸藏万汇,积累了一定的好词好句,酝酿了属于自己的真实情感,那就需要一定的写作技巧来倾吐内心想法。这时候,教师要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知识,学着组织材料,学习文章的选材、结构和布局谋篇,把积累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1.摘抄
平时,教师要精心指导学生,有选择地介绍课外读物,指导课外阅读笔记的记法,可让学生每人准备一本摘抄本,及时把精美词语分类摘抄在笔记本上,以促使学生更好地领悟语言文字的内涵,感悟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记得多了,那些词汇、美言自然刻入脑中,用时便呼之即出,信手拈来。
2.背诵
背诵,是学习语言的好办法,光抄不记就达不到目的。通过背诵,让学生积累大量的佳词妙句,精美篇章,不断充实语言库存。因此,对于那些具有一定写作典范的语言材料,在学生正确理解的基础上,鼓励他们把这些内容背诵下来,贮存在自己的头脑里,在运用语言的时候才会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3.应用
学习和积累语言,不能是浅尝辄止的,而应在好词佳句的鉴赏中,深化认识,把握实质,将范文中的语句化为己有。因此,每次作文,我都大力鼓励学生把自己积累的词语大胆、准确地运用到作文中去。凡恰当运用了的学生,我就给他在作文本上红笔标示,以示奖励。对于写得特别好的文章,或进步大的作文,我还在全班朗读。这样,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积累的兴趣,变“要我积累”为“我要积累”。
总之,学习语言重在积累,有了丰富的语言材料,学生才能准确、生动、鲜明地描绘自己的所见所闻,表达自己的思想,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