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职业学校音乐欣赏课教学
作者: 胡海燕摘 要:如何上好欣赏课,这是长期以来困扰广大音乐教师的一大难题。本文就这个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入展开了论述:适当运用肢体语言;适时与学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积极引导学生演唱音乐主题。
关键词:欣赏课; 肢体语言; 互动; 兴趣; 想象力; 音乐主题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1-138-001
“音乐教育的全过程应是一种自觉的审美过程,应在长期的、多次的美感发生和发展中来影响学生的情感状态和意向,形成审美情操,从而完善人格的发展。”音乐欣赏是以具体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的方式及其他辅助手段来体验和领悟音乐,从而得到精神愉悦的一种审美活动。
如何上好欣赏课,这是长期以来困扰广大音乐教师的一大难题。所幸的是,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这个状况已有了明显的改观,例如多媒体技术通过其视听兼具的功能,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对教学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同时又应当看到,这种新鲜感一过,就又会回到原来的圈子里,使我们再次感到先进技术不过是一种辅助手段,永远不能居于主导地位,若要更好地发挥其载体作用,在欣赏课中常用常新,作为教师,还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适当运用肢体语言
音乐的律动美不言而喻,任何音乐的“耳朵”都不会对旋律无动于衷。教师要将音乐形象化,方法之一就是运用体态语言来引发学生的情感效应。正确地使用体态语言,远非机械地勾勒音乐的节奏、简单的划拍那样肤浅,这其中体现了你对音乐情绪、内涵等方面的理解。设想我们对音乐全身心的投入了,那就不应该仅仅是双手在挥动,而是对音乐的冲动外化为酣畅淋漓的肢体语言,这样才能打动学生,感染学生,找准学生的“兴奋点”。罗曼·罗兰说过:“面部表情是许多个世纪才培养成的语言,有时比嘴里讲的更复杂千百倍。”毋庸置疑,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因内容的不同而表现出来的表情变化,能帮助学生获得一些更为深层的信息。此外,还要丰富我们的体态语言,如果我们在让学生欣赏时只是呆板地划拍而缺乏变化,用不了几小节,学生便会垂下眼险,精神游离于音乐之外,课堂效果可想而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创设不同的情境,让学生参与进来。音乐的情感震撼力必然使我们为之动容,音乐乐思的发展过程也是情感的不断升华的过程。我们随着音乐情感的发展主线而不断地用表情对学生进行暗示,是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的一把钥匙。
二、适时与学生五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
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间互敬互爱,给彼此建立一种健康、向上的学习与合作的氛围,对课堂教学无疑是积极的。讨论活动是在师生之间双向信息交流的基础上,增加学生之间交流的一种活动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应采用丰富多彩、新颖活泼的教学形式,在教学活动中,尊重每一位学生,多鼓励学生大胆参与,适时安排一些让学生自由创作的活动,鼓励学生既要学会独立思考,同时也要学会团结合作,让自己学会在有限的时间里,在不同的学习要求中获得最大收益的学习能力。实践证明,这种做法对于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音乐形象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一千个读者心中会有一千个阿Q的形象,对音乐的理解也是一样,每个学生所感受到的音乐形象也不尽相同。在他们聆听音乐之后,相互之间进行交流的讨论,也是一次重要的提高机会。我们知道《卡门》刻画的是一个开放的吉普赛女郎的形象,而有些学生则发表了不同意见,有的认为她比较率真,有的则说她浪漫等等,不一而足。我们要积极地肯定这些同学的不同见解,不能粗暴的否定,否则便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
三、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列宁曾说过:“如果一个人完全没有用自己的想象力来给刚刚在他手里形成的作品勾画出完美的图景,那我就真不能设想有什么剌激力量会驱使人们在艺术、科学和实际方面,从事广泛和艰苦的工作,并把它坚持到底。”可见,一个人的想象力是多么重要,而音乐艺术是培养想象力的最佳途径。
职校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化素质和音乐基础知识,这个年龄段是他们理性思维发展的最佳时期。但是课业较多、略显单调的学习生活极易导致他们思维的局限及想象力的贫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有限的音乐空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尤为重要的。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用叙述法或讨论法来表达自己所想象到的音乐情境,也可适当地选择一些不同的图画来帮助学生更进一步理解音乐所表现的情绪及意境。例如在上赵松庭的笛子独奏曲《早晨》一课时,可选用《日出·印象》《江山如此多娇》等名画来帮助学生理解早晨的音乐形象;也可以通过归纳出鸟鸣、雄鸡报晓、钟声、乡村牧笛等几种早晨常听到的声音来帮助学生产生早晨的视觉形象,使学生听后,基本上能说出乐曲所表达的“茫茫林海沐浴着金色的朝晖,清凉的晨风散播着野花的香味”的景象。
四、积极引导学生演唱音乐主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创设不同的情境,让学生参与进来。一个爱好音乐的人,若能长期得到音乐环境的熏陶,并积极参与关于音乐的各种活动,则必定会推动他的求知欲望。
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视唱主题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手段。
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对学生理解、掌握知识起着催化的作用。主题是一部音乐作品音乐艺术风格的集中体现,主题的掌握在帮助学生感觉音乐,理解音乐的过程中居基础性地位。在欣赏教学中,视唱主题是一个重要的课堂实践活动,是进行欣赏活动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因此,引导学生去熟悉和掌握主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主题,只有唱一唱才能真正体会出其意味所在,但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没有把主题分离出来,进行重点的教唱,往往还是在走过场,没有重视起来。这样下来给学生的仅仅是一个笼统的整体,而分不清作品是怎样由主题一步步发展起来的。
以上仅是我对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的几点看法。随着我校教学改革的深入,在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的发展性教学理念为核心下,我相信通过我们不断的钻研、创新,音乐欣赏教学就会更上一层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