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校体育业余训练中的自我医务监督
作者: 张蕾摘 要:体育教师应加强体育医务监督来促进体育教学与训练,增强学生体质,提高运动成绩,总结经验,提高自我执教水平。
关键词:体育教师; 体育与健康课; 体育教学与训练; 医务监督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1-172-001
体育医务监督是指用医学知识和方法对体育运动者的健康和身体机能进行监护,预防体育锻炼中多种有害因素可能对身体造成的危害,督导和协助科学的锻炼与训练,使之符合人体生理机能发展规律。然而,我们又如何以加强医务监督来促进体育教学与训练及比赛?
一、大运动量训练的医务监督
1.脉搏变化
训练期间观察晨脉(体育教师参照学生的自我监督日记),测量训练课前和课后的脉搏,该脉搏差值可用来表示课的运动量。课后5-10min,脉搏已恢复到课前水平的属小运动量;较课前脉搏快2-5次/10s,属中等运动量;快6-9次/10s,属大运动量。如果定期检查成绩时,在定量强度跑后即刻的脉搏比前次测得的减少,而跑的成绩提高了,说明训练中运动量安排是适宜的,如果脉搏比前次增加,成绩下降,则可能是训练安排不当,运动量过大,或者是身体健康情况不佳。
2.观察血压变化
正常情况清晨血压应比较稳定,如果发现清晨血压较平时增高20%,或经常在18.66/9.33kpa毫米汞柱以上,健康原因除外,可能是运动量过大影响的结果。
3.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是评定学生身体机能状况的一个重要生理指标。在大运动量训练期间,体内需要血红蛋白增加,同时肌肉活动又破坏消耗血红蛋白,所以这时如果食物中铁质和蛋白质含量又相对不足,则血红蛋白可暂时下降。如果持续下降至正常范围以下(男子不足12g,女子不足10.5g),运动医学称之为运动性贫血。在训练中,如果血红蛋白下降10%以上,同时运动成绩下降,表示身体机能状况不好,应当注意调整运动量。在一次紧张的比赛后,血红蛋白普遍下降,但经过赛后调整,大都能恢复至赛前水平。
二、比赛期的医务监督
1.赛前医务监督
比赛之前应再次体检,对参赛学生体检的重点是心血管系统。除了一般医学检查之外,还要进行机能检查。必要时可做肝功能、心电图等特殊检查。要严格把关,不允许机能不良者去参加力所不及的竞赛,不允许有感冒、发烧、心动过速、心电图有异常改变、外伤未愈或各种内脏器官疾病者参加比赛。发现心脏杂音要作具体分析。如果是生理性杂音,心血管机能试验反应正常,平时照常训练且无任何不适的自觉症状或疾病史,允许参加比赛。对那些有疾病史,或心血管检查及心电图检查异常的心脏杂音者,需要慎重,可进一步作专门检查后再决定。
2.赛中医务监督
协助做好赛期伙食的调配和管理工作,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营养;建立赛期临场医疗急救站;开展体育卫生宣传工作,如比赛前充分做好准备活动;注意饮食饮水卫生;遵守比赛规则;遵守生活制度;讲究个人卫生等。
3.赛后医务监督
比赛后要进行体格检查,根据比赛项目的特点和需要,有针对和选择地测定某些生理指标,从中发现是否有异常改变,以便及时处理,尤其对那些能量消耗大的比赛项目,赛后要密切观察身体恢复情况。比赛引起的疲劳以及体力的消耗常常不可能在一两日内恢复,采用数种恢复方法是必要的。虽然睡眠对于疲劳的消除十分重要,其他如温水浴,局部按摩,热敷和局部负压等手段,效果也很显著。赛后两三天内仍应补充营养。
三、督促学生填写自我医务监督日记表,协助教学和科学的训练与比赛
1.自我监督内容之一,主观感觉
运动心情,运动心情是反映学生有没有训练欲望的指标,而训练的欲望,取决于学生身体的机能状况。学生身体机能正常时,精神饱满,体力旺盛,渴望训练。如果健康状况不佳或发生了过度训练时,就出现心情不佳、厌烦训练的征象,尤其惧怕参加紧张训练和比赛。在自我监督表中,可根据具体情况加以记录,如渴望训练,厌烦训练,恐惧训练等。不良感觉是反映运动中或运动后,除疲劳(如乏力、肌肉酸痛)以外其他的不正常感觉。如异常的疲劳,感到恶心,头晕,以及身体某些部位疼痛等。学生身体机能正常时,自我感觉良好,身体无不适感觉。如果出现不良感觉,说明机能下降、体力不佳或患有疾病。
2.自我监督内容之二,客观检查脉搏
测脉搏时除注意频率外,还应注意节律。在训练时期,测清晨脉若每分钟晨脉比过去减少或无明显改变,节律齐,表明身体机能反应良好,有潜力;若每分钟比过去多12次以上,表明机能反应不良,可能与疲劳未能消除或感染存在有关。如果晨脉数比过去增加明显,且长期恢复不到原有水来。
3.填写自我医务监督日记表
学生每次体育锻炼后对照了解自己在锻炼期间的健康状况和由于运动后所引起身体的种种变化。然后根据指标分析自己的运动是否适宜。如有异常,及时向体育教师反映,以便体育教师及时总结经验,纠正错误,将训练中获得的经验上升为理论,从而提高体育教师的执教水平。
参考文献:
[1]全国体育学院教材编委.运动医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0
[2]白晋湘,宋加华.大学体育与健康教育[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
[3]罗超毅,黄伟康.田径[M]北京:中国报业总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