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作者: 陈德山

摘 要: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从以往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而在激发兴趣的过程中,营造氛围,注重引导,传授方法,鼓励提问,善用人格则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初中学生; 学习兴趣; 有效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2-006-001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实施,课堂的教育方式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改进,课堂中的教学不再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而是从之前的教师为主体逐渐转变为如今的学生为主体的方式。现行教学改革要求改变单纯接受式学习,讲究从“一刀切”教学向关注个体差异的教学转变,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自主学习。正因为如此,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显得十分重要。笔者以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培养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营造氛围,引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事物首先产生兴趣,才会进一步的自主去学习,所以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让他们从以往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而在激发兴趣的过程中,营造氛围则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课堂中,不能只是简单的交给学生做题的方法,而是可以联系生活中的事物告诉学生们数学无处不在,让学生们对自己学习的东西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放低姿态,给予学生们更多的自由。教师不能只是站在讲台上来讲课,而是应该在讲课的过程中走下讲台,去接近学生,真正的融入到学生中间去,让学生在听课过程中没有压抑感,这样才可能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和思想,教师和学生之间要平等的沟通,教师要不断转变自己的角色,既要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也要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只有营造出轻松自然的环境,学生们才可能真正做学习的主人,真正把学习当成自己份内的事情。

二、注重引导,提起兴趣

要想真正成功的进行数学教学,就必须重视挖掘学生的能动性,激发学生探索与发现的精神,学生带着好奇心来学习,使其主动参与探讨知识形成的整个过程,让学生真正了解自己所学的内容,使学生不单单“知其然”,更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现代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指出:“教一个人某门学科,不是要他把一些结果记下来,而是教他参与知识建立起来的过程。”这说明让学生主动参与整个知识的建立过程才可以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波利亚曾经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自身要重视整个概念的形成,不断总结各种法则与定理,推导公式,分析应用题等量关系等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在讲课的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让学生在探索这些知识的过程中经历与前人发现这些知识结论时大体相同的智力活动,让学生真正明白知识是怎么形成的。对于抽象的数学知识,通过实物教具或实例,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经历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三、传授方法,激活兴趣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转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倡导探究性学习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特点之一。改变传统的单一、死记硬背、搞题海战术、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能够充分调动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高效而富有个性地学习。现实中大多数学生没有接受过专门的、系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与训练,对什么是科学的学习方法缺乏明确的认识,在学习中也不能自觉地加以运用。所以有很多同学学习成绩不好并不是不想学,而是由于不会学,即便是有的学生掌握了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也大都是走了很多弯路之后形成的,并且是零散的。科学的、系统的学习方法很难在学习中自然而然地形成,应该接受专门的指导与训练。因此,学校应开设有关的学习方法的指导课,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不断揣摩,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教师应改变过去那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学习负担重的现状,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教材内容,结合班级学生实际,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力争做到在教学全过程都使学生感到有兴趣,从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同时,充分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以生动形象、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和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四、鼓励提问,提升兴趣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由于老师参与的比较少,所以总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遇到问题之后,学生通常会有两种表现,有的学生会主动去问老师,然后解决遇到的这些困难,而有的学生则不敢去问老师,只好采取回避的态度,不去深入的探讨这些问题。其实这两种做法都是不可取的,自主学习的过程指的是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让同学们各抒己见,毫无保留地发表自己的想法或者解决问题的方法,经过思维的碰撞,可以想出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样的氛围下,大家不仅解决了问题,而且增强了合作意识,知道了合作不仅是一种请教,更是一种争论,还是一种探讨。可以发生在师生之间,也可以发生在生生之间,更可以发生在人与教材之间。其实,广义的合作,是发生在任何两种可以互相提供帮助的实体之间的。

五、善用人格,影响兴趣

教师的人格、能力、教学方法及其与学生的关系都会影响到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善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来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热爱数学学科的兴趣。我们教师有时一个贴切的比喻、一段富有哲理的话,甚至一个眼神、一个无声的手势,都会像童话里的魔棒一样,使学生全神贯注,饶有兴趣;我们教师以自身饱满的热情、强烈的求知欲及广博的知识,带领学生去探索数学世界的奥秘,会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产生巨大影响;师生间思想的碰撞、心灵的交流、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能点燃学生心中求知的火焰,使数学学习成为乐趣。

激发和培养中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途径和方法很多,除上述之外,还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留意和总结,并使之有效结合实际情况而灵活运用,方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总之,激发和培养中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根本措施,用兴趣引导学生,也是搞好中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师要善于激发和培养初中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让学生做探索和解决问题的主人。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