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的地理教学探究

作者: 张飞

摘 要:地理知识博大精深,地理教学方法丰富多彩,只要我们地理教学工作者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把握新课程的基本宗旨,树立创新型的教学理念,充分挖掘与地理关联度较大的历史知识,并恰到好处的点缀于教学,就一定能够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实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地理教学; 以史为鉴; 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2-022-001

作为高中地理教学重要依据的《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对我们的地理学科课程性质做了如下表述: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它具有两个显著特点:第一,综合性。地理学兼有自然科学性质与社会科学性质。第二,地域性。充分认识该特点有助于教师更好利用多种资源开展教学。

受上述特点启发,在多年的教学中我一直在探究历史知识和地理教学交集。如果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恰当地引入有关联的历史知识,以史为鉴的开展教学,可以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里,我从地理课堂教学的实践,谈谈个人开展以史为鉴式地理教学的体会。

一、以史为鉴的地理教学可以更好的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高中课程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表述。但是在现实的教学操作中我们为了追求升学,更多的只是重视了前二个维度,第三个维度上有很多缺失。

如果以史为鉴进行教学却可以实现很好效果。例如:

1.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自然地理中比较难学的知识就是地球运动。在学习地理的起步阶段就遇到这种难度的知识是很痛苦的事。这时在教学中我引入了哥伦布的历史故事。他在航海最困难的时候,在航海日志上写着“我们继续前进。哥伦布这种精神指引着每个在自己人生航路上跋涉的人,同学们面对学习道路上的障碍,勇敢地去征服它吧,这样你一定会抵达自己心中的新大陆。

2.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全球意识

当今社会要求我们形成文明的生活(低碳生活)与生产(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等)方式,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正是人类在历史发展的经验和教训下,对自身行为的一种重新审视和定位。

我选取学生可以理解和接受的历史典型实例,比如古文明的衰落等,让学生自己认识到我们有树立正确人生观、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3.关心国情,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地理学科特点决定了地理本身就是了解国情的最好教材。历史上著名地理学著作、以及各朝各代各地的地方志都为我们了解国情、增强民族自豪感提供了依据。

二、以史为鉴的地理教学可以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兴趣,促进对知识的掌握吸收

建构主义教学观强调:必须使学生通过积极的学习活动形成新的认知结构。而实现积极的学习活动必须创造出和谐的、融洽的教学气氛。

现实是地理学科知识在有些章节本身就是枯燥无味、晦涩难懂的。这时在教学中教师从地理的角度认识历史,发现新的内涵,从而激发兴趣,促进对知识的掌握吸收。例如在讲解环境人口容量、人口迁移和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影响知识点时我引入了气候变化与中国战争、朝代变迁的史实。对中国唐末到清朝的研究发现寒冷期战争率显著高于暖期,大多数的朝代变迁和全国范围动乱都发生在气候的寒冷期。学生听了后先是惊讶,然后是开始关注起枯燥的气温变化曲线。然后我又引导学生去思考,讨论为什么?当然是由于寒冷期温度下降导致土地生产力下降,从而引起生活资料的短缺。环境承载力的下降和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导致了上述现象的出现。这样学生就认识到气候变化确实在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中扮演了比我们想象中更为重要的角色。

三、以史为鉴的地理教学有利于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比如在讲述中国政区及我国一些省份的简称时我让学生做“我国部分省区的古地理名称及其演变”研究性学习。在讲述自然灾害时,让学生开展“历史上中国和日本大地震时空分布和损失对比”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批判精神、创新精神。

这些研究性学习都需要一定的历史知识,在开展活动中我积极鼓励学生广泛查阅文献、通过多种渠道获取有用资料、合作探究、对问题提出自己看法。

四、以史为鉴的地理教学有利于帮助学生应对考试命题中以历史知识为背景的题目

地理原创命题中很重要的环节就是创设新情景。有些地理试题为了体现新颖,会加入一些历史材料。另外各名校的自主招生试题中很多都是跨学科试题。如果在平时的教学中有目的的引入历史元素,学生在遇到这些题目时就会占据心理上的优势,审题和答题都更能抓住重点。

五、以史为鉴的地理教学有利于提高地理教师综合素质和学科间的协作精神

以史为鉴的课需要教师广泛的收集资料,精心备课,巧妙设计。所以这需要地理教师更高的综合素质和驾驭能力,同时也有效促进了学科间的交流。当然在地理教学中以史为鉴要注意度的把握,明确借(历)“史”明(地)“理”,不能本末倒置。

总之,地理知识博大精深,地理教学方法丰富多彩,只要我们地理教学工作者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把握新课程的基本宗旨,树立创新型的教学理念,充分挖掘与地理关联度较大的历史知识,并恰到好处的点缀于教学,就一定能够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实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