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音乐从音乐欣赏开始
作者: 苏成艳摘 要:音乐教学具有其自身的独特性,与语言类学科相比,音乐学科更重视学生的个人兴趣。音乐学科通过更加直白且明确的方法表达个人情感。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置身于不同音乐曲目所提供的场景之中,真实感受其所表达的感情。这种方式只是学生个人的感官感受,非专业音乐欣赏者亦可以做到。因而,音乐教学就是从学生欣赏音乐开始,体会音乐的美妙,这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一环。
我认为教师在音乐课堂上,通过简明、生动的讲解和提示,“从音响出发,以欣赏为主”的教学,能将原本对音乐无意识的学生引入到对音乐内涵的感觉和理解。
当我们将学生作为音乐的欣赏者去教学时,就能扩大学生音乐视野,提高感受、体验、欣赏、评价音乐的能力,同时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丰富了他们的情感,使他们的精神生活得到更大的满足,身心也得到健康的发展。以下是我在课堂教学中,通过音乐欣赏,提高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的几点体会。
一、教师的基本功,是上好音乐欣赏课的重要保障
音乐乐感及音乐鉴赏教学是我国美育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陶冶学生情操的手段之一,更是提高学生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本文从培养初中生音乐乐感以音乐鉴赏能力的教学原则出发,探讨了培养学生乐感以及音乐鉴赏力的具体教学措施,旨在交流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促进教育系统的整体进步。
音乐教材中音乐欣赏的作品都是古今中外一些经典的音乐作品,教师都很重视学生对音乐实践活动的参与,通过图形、模唱、对比、画线条等方式让学生亲自体验来分析段与段、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课堂上不停地给在场的师生们带来惊喜和奇迹,音乐教师没有扎实的基本素质,就谈不上上好欣赏课了。
二、丰富教学形式,提高音乐欣赏课质量
运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和实物演奏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例如在进行音乐欣赏课二胡独奏《赛马》的教学活动中,我通过让学生认识接触实物二胡,体会二胡的演奏方式,感受二胡的音色,从而引起学生欣赏的兴趣。
接着,我运用课件来帮助学生理解作品,利用观赏赛马的动画感受热烈欢腾的赛马情景。音、画结合,更加深了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深度。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三个乐段所表现的不同音乐形象,我利用课件让学生进行比较,通过学生自主讨论,给了学生更多艺术想象和生活联想的空间。
最后,我让学生进行分组创编,充分展示自己对乐曲的理解,使欣赏活动达到一个高潮。
三、善于评价,让学生都有成功感
音乐课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基本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体现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情感反应、参与态度和程度。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时,要随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得“优”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例如在欣赏乐曲《赛马》时,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因材施教,给每一个学生创造得“优”的机会。对于表现出色的学生,教师会问一些较难的问题:乐曲的主题旋律是什么?旋律重复出现,速度有何变化?对于平时不喜欢回答问题的同学,教师就会问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请同学们注意倾听乐曲的速度变化,听到用手势表示。一旦发现学生能够正确表达乐曲的意思,教师立刻送给学生一个激励性的动作或肯定性的语言。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既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了所学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四、有效地运用学科综合的艺术来推动音乐欣赏课的进程
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在音乐欣赏课中的创新与实践成为摆在音乐教师面前最突出的问题。在音乐课中,适当地融入舞蹈、美术、古诗词、文学等多门学科内容,形成一种多种学科交叉的模式。
音乐欣赏课可以利用文学作故事背景描述,如在《渔舟唱晚》中可以让学生听后思考作品描述了怎样的意境。还可以通过聆听音乐想象到怎样的画面,运用美术艺术,通过画面想象用怎样的音乐来表达。如李老师的《荧屏乐声》中通过动画的画面让学生来选择画面该配上怎样的背景音乐等。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用要恰当,不要造成学科的偏离,这样无论是对音乐欣赏课本身还是对音乐作品的认识都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要孩子动情, 老师更应该激情。上好音乐欣赏课最终还决定于老师自身情感投入的多少。
一节成功的音乐欣赏课凝结了音乐教师的智慧和汗水。教师对音乐作品有正确的分析和理解,挖掘音乐作品要素,创设一个又一个的活动环节,就能让学生在学中感受到音乐的乐趣。这需要我们对音乐欣赏作品的不断挖掘、不断反思、不断发现创造新的思路、新方法,让学生们能真正地体会到音乐欣赏课的真实魅力。
总之,音乐的教学方法更是多种多样。对于初中生的音乐乐感,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练就的。这需要教师耐心培养,而在音乐鉴赏能力培养上,更是对音乐教学过程的一种高要求,并不是人人都可以很好的鉴赏音乐的。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下功夫,科学、有效地帮助学生进行音乐学习,上好每节音乐欣赏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