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英语教学的有效性让课堂焕发生命色彩

作者: 强颖

摘 要: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一线英语教师,要努力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课堂焕发生命色彩,营造富有激情和充盈着幸福体验和美的享受、动态真实的课堂,从而真正实现在课堂中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乐学善学;使课堂成为一个教学相长,师生生命共同发展的精神家园。

关键词:英语课堂; 有效性; 跨文化意识; 分组教学; 自学先学能力; 课堂活动; 真实情境; 情感因素; 心理感受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2-036-001

有人说:教育是一项直面生命的事业,所以它必然应当以提升人的生命价值,促进人的生命获得可持续性全面发展为本。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它不仅是一个知识的单一传输场所,应当成为促进学生智慧、情感、人格、教养等生命品质全面发展的舞台。因此,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那么,作为一线英语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努力提高教学有效性,使课堂焕发生命色彩,实现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乐学善学,变教师独断教为教学相长,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变绝对求同为发散求异,变机械封闭为生成开放,使我们的课堂真正能够成为富有激情和充盈着幸福体验和美的享受、动态真实的课堂,成为一个教学相长,师生生命共同发展的精神家园。

回想这些年来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精心设计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英语课堂,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升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由于中西文化发展的背景不同,中西文化无论在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上都存在很大差异。英语教师应在平时的教学中,通过多种手段,向学生传授一定的西方文化知识、文化习俗以及价值观等方面的文化信息,让学生学习地道的“活的”英语,从而更深刻地理解英语,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利用分组教学营造具有较强实践性和生成性的互动英语课堂,带动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有关专家指出:课堂应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的潜能的时空,离开学生的主体活动,这个时空就会破碎。我们的课堂应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使生命得到不断的成长。因此,我们的课堂,要使学生生命潜能真正从沉睡中被唤醒,真正迸发出蓬勃的生命活力,就必须努力改变过去沉闷、呆滞的局面,让学生这个主体真正“动”起来。这个“动”要包括学生内心世界的动,思维的动,情感的动。实现这一目标,教师组织有效的分组教学模式不失为一个好办法。英语课上我将学生科学划分成小组,课堂活动中小组互助协作、以好带差,各组成员分工明确,积极贡献。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而且我发现后进生被分散,他们不会再因为听不懂而在课上无所事事,久而久之,还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学生英语学习的严重两极分化,同时唤起了学生的生命主体意识,并引领他们走上了自主建构知识意义的发展路径,为以后的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单词教学中重视引导学生的自学先学能力,使学生对单词掌握牢固,记忆深刻

有语言专家说:“不学习语言规则、不掌握相当数量的词汇,英语应用能力就是空中楼阁。”可见词汇教学的重要性。原来的教学中,基本上都是课文与词汇的学习分开处理,先学词汇,后学课文。词汇学习中基本上是以老师领读为主。我发现这种将词汇与语篇支离、以老师领读为主的语言学习方式,老师费力不小,却收效甚微。尽管领读很多遍,课后仍然难于记忆,不会自由运用。学生读单词时就像“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这并不符合语言学习认知的规律。经深入思考,我逐步引入自我学习法,即让学生借助音标、录音模仿,通过小组互助,在语篇中学习单词,并在多个环节中让新词复现、复读,反复刺激学生神经。我只适当对学生进行单词发音、用法的个别纠正。这样一来,老师不累,却事半功倍。

四、创设丰富的课堂活动形式,营造富有激情和充盈着幸福体验和美的享受、动态真实的课堂,让学生乐在其中

新型的外语教学应有利于学生的情感世界在一种自由、和谐的氛围中不断的陶冶与美化。教师要通过创设丰富的课堂活动形式,营造富有激情和充盈着幸福体验和美的享受、动态真实的课堂,让学生乐在其中。我设计的课经常容量较大,但通过课堂观察看来学生学的并不累。我想这可能还要归功于丰富的课堂活动形式,让学生乐在其中,容量大,却学的轻松愉悦。授课中可恰当采用多种课堂活动形式,如音乐视频欣赏、头脑风暴、挑战自我、Hands-on Activity、比赛、唱歌等。不仅活跃课堂气氛,还提升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力和广深度,提高了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比如在教学堆雪人的场景时,我让学生准备面团(代替雪球)、胡萝卜、小石子等,课堂上让学生在制作中表达。在欢快的气氛中,学生轻松地运用语言,深刻熟练地掌握了知识。

五、通过英语学习,培养学生做个“民主、开放、平静、友好、体贴、乐于助人、聪明、富于逻辑性和快乐”的人

有关教学实践证明,认为自己“民主、开放、平静、友好、体贴、乐于助人、聪明、富于逻辑性和快乐”的人,一般来说,其学习英语成功的可能性要大于与上述性格相反或相差极大的学习者。另外,在外语学习过程中,由于外界因素的影响,学生会出现焦虑沮丧烦躁不安等情况,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应注意对学生情感因素的培养和控制。尤其是在中学的低年级阶段,我们要培养对学生的亲近感。

我想,现代的英语课堂,应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体验到语言习得的美、课堂生活的幸福和自我发展的最大需求;让每个生命(学生和老师)都能够得到自我的确认、智慧的发展与人格境界的不断超越与升华;让课堂真正成为师生生命共同发展的精神家园!

参考文献:

[1]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2]赞可夫.教学发展理论

[3]陈向明.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建设,教育科学研究,2003年

[4]龚凡履.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2003年

[5]朱学宁.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审美能力,2003年

[6]尹刚,陈静波.给英语教师的101条建议,2009年

[7]王鲁豫.名师课堂,2009年

[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英语新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9]齐健.彰显课堂教学的生命性

[10]鲁子问.英语教育动态原则与真实原则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年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