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考试制度向"应用型"方向转变的初探
作者: 南玥摘 要:现今,很多高校都已确定了以“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教育目标,并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本文通过对现行考试制度的分析,提出高校考试制度转变的一些初步想法,力争使考试制度能真正的为培养“应用型”人才这一目标而服务。
关键字:高校; 考试制度; 应用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2-136-001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已由“传授知识型”转向以传授知识为主、培养能力和提高综合素质相结合的形式上来,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即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而如何完成转变就成了我国各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众所周知,“考试”这一环节在教学工作中是至关重要的,随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的考试制度暴露出明显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已不再适合当前高校教学的要求,对传统考试制度进行改革已势在必行。
一、我国高校现行的考试制度
在我国,很多高校的考试制度基本相同,并且考试的形式也极其单一,虽然有闭卷和开卷两种形式,但闭卷考试却占了绝大多数。
在这样的考试现状和压力下,学生的学习目的只是希望考试过关,无法正确的反馈教学效果,也无法合理完善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这样的考试制度仅仅延续了高中的考试制度,更倾向于应试教育,以一考定成败,以考试的通过率指挥着学生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往往也只能学会考试题目中出现的内容。造成大多数学生平常学习无压力,出勤率低,最后在考试前临时抱佛脚,以考试分数向父母交差,同时,任课教师也无法及时掌握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并无法更新、完善。
二、国外高校的考试制度
与此同时,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都在不断的改革中日趋完善,它们都是较早实行考试改革的国家,他们考试的方法与形式也有很多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国外高校考试的内容涉及面很广,他们更注重的是学生的应用能力,而对记忆性的内容考查则较少,除基本理论知识以外,着重考查大量联系实际的应用类问题,学生甚至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选择考试题目。而且考试形式多样,可选择采用闭卷、开卷、半开卷、口试、答辩、实际操作等多种形式,依据如何发挥学生的真实水平为原则选择考试方法。国外高校课程的成绩评定方式:采用课程作业、平时测验、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多次考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累计积分。会根据课堂表现、课程作业、平时测验、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按比例综合评定成绩,期末考试成绩不占太大比例(一般为30%-50%),而比重较高的则由课程作业、平时测验、期中考试等组成的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50%-70%。而且评定中的成绩分类标准也是以人为本,多数不以分数进行评定,改为采用等级、固定成绩、成绩分布曲线等相结合的方法评定成绩,并且还有一套较完备的反馈制度,在考试结束后,教师不仅要评定出学生的成绩,还要针对此次考试的方法、内容、结果进行分析,并且分析结果要及时反馈给学生,要有针对性的指出学生的问题所在,根据综合情况进行个别辅导。
这样的安排,让学生对课程的学习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而不仅仅是为了学期结束时的期末考试复习备考的阶段,力求每个学生的成绩能够显示出其真实的学习情况。激发和鼓励学生的潜力,让他们能学到自己喜爱的知识,能在考试中检验自己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从而才能真正考查了学生对所学课程的理解,侧重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方法,合理的将学生的学习重点从对公式的简单记忆转换到对公式的理解和应用上。
这样的考试制度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概念,他们的高校考试制度注重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因材施教,着重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知识创新的能力,强调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我国考试制度向“应用型”的转变
首先,考试的内容要体现课程的全面性,要改革考试命题的条条框框和考试内容的“死”多“活”少,关键是要围绕培养创新人才的目标来进行。侧重于对学生分析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核。不能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要和社会现实问题结合起来,考核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其次,要改变单一的考试方法,几乎千篇一律的题型并不能适应应用型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要求,其弊端主要表现在对知识的碎化和禁锢思维两个方面。根据实际应用的需要,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才能够真正的评价出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的程度。将学生从对书本上理论知识的机械记忆和简单理解中解放出来,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在应用方面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的问题中去,解决实际发生的问题。
再次,要改变期末考试成绩所占比重过大的现象,应进行多阶段考试,强化考试在学习中的过程性,将学生对期末考试的重视程度和注意力转移到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同时改变以分数论定,以单一指标为衡量标准的片面方法,而采用多种评分方法相结合,更好的反映出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
最后,考试不能以“分数”为学习的结束,教师在阅卷完成之后,应该对考试的方法、内容进行分析,改进教学方法,同时要将分析结果及时的反馈给学生,通过向学生反馈分析结果,让学生能清楚的认识到自己和教学要求之间的差距。有效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使其能够真正理解所学课程的内容。
当今社会,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转化为大众化教育,我们的教育理念更要紧跟时代发展,为培养应用型人才而服务。高校的考试目标,要以培养学生的人才发展为目的,避免“一考定成败”的误区,结合学生的情况,以人为本,积极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四、结束语
高等学校具有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其中高等学校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培养人才和科技创新两个中间变量来实现的。
考试制度改革的趋势是为了使高校适应创新人才的培养, 进一步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就需要树立起与创新相统一的全面发展的科学观念,建立一个重素质、重能力、重智能、重专业、重实践的全方位的科学的考试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