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进行教学反思 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作者: 刘岳摘 要:数学教学反思,即对数学教学的反思性活动,指我们借助于对自己教学实践的行为研究,不断反思自我对数学内容,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数学教学的目的、方法、手段以及对经验的认识,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科学性、合理性的活动过程。
关键词:数学教学; 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4-014-002
通过教学反思,让我们教师对自己的数学学习活动过程进行再思考与再审视,它既是一种思维形式,更是一种学习习惯。如波斯纳曾提出过一个教师成长的简要公式:经验+反思=成长。这个公式揭示了反思对教师成长的重要意义。其实,反思并不是新思想,我国古代教育家就有反思意识,如“学而不思而罔,思而不学则殆”、“吾日三省吾身”等至理名言就是印证,强调了学与思的统一,注重教学活动后的反思,这些名言也对我们后人的学习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那么,教师通过何种途径进行反思呢?笔者结合近年来自身教学和考察其他教师的一些情况,浅谈几点数学课堂反思的途径。
一、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反思
现实中,许多一线的教师缺乏理论的支撑,反思仅仅停留在经验层面上,不能深入到问题的本质。在教学中,理论与实际脱理。碰到经验性的问题,不懂得反思能不能从理论上找到依据,平时学习课改新知识或教学理论时,反思有没有把这些理论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在教学中很多同学都很怕证明类的题目,总觉得无从入手,老师也讲不出一个之所以然来,总处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局面上,例如,已知如图,
这里运用了数学的分析法和演绎法,分析的过程中由结果去寻找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而解答的过程中,又由原因去寻求结果。平时只要教师有意识把一道简单的题目上升为数学解题方法的范例,把理论应用到实际教学中,把教学经验上升到理论水平。通过反复的“理论学习——实践检验——上升为理论”,才会做到知行统一,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二、从学生的学反思教师的教
很多教师总议论,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了,很多问题我都讲了五六遍了,学生怎么还不懂啊,学生这是怎么啦?刚毕业时,这样子的问题我也想过、讲了,甚至对自己的能力怀疑过,可是静下心来想一想时,责任都在学生身上吗?在教学过程中,有没有把学生当作平等的对象来看待,有没有以人为本,有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
三、数学知识点横向联系进行反思
知识都是相互联系的。虽然在教学时按章分节的,如果孤立知识,特别是在中考总复习中是不可取的,要培养学生的知识体系,就是要在学生的头脑中种上“数学知识树”,从主枝到树叶,其中树叶即代表单个的知识点,例如,在教学中涉及到线段相等时,提问学生在整个中学阶段,有哪些定理涉及到这些知识呢?很多学生就如数家珍地列举起来:全等、等腰三角形两腰、等腰梯形两腰及对角线、线段垂直平分线到两端的距离、角平分线上的点到两边的距离、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弧所对的弘相等……又如,在证明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时,引导学生回顾: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两锐角互余、根据垂直的定义证明一个角为90度、根据全等或相似通过证明与已知直角三角形全等或相似、在一个三角形中有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一边的一半等等,通过这样发散性的反思思维,跨章节甚至是跨年级的总结,极大地丰富了学生解决问题时的有效选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知识体系,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把书读活。又如,在2011年数学中考总复习中,当复习到化简(求值)这类题目时,我把2012年中考试卷关于这一知识点的考查一并列举如下:
通过集中列举,让学生横向比较分析,总结经验,以后碰到类似的问题时就能快速而又正确地解决这类题目。
四、撰写教后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和具体问题的成因
笔者专门设计了一个教后反思记录表,针对每一课进行反思。每一堂课都围绕下表中的一点或几点展开。有时一节课下来,我们会因为一个课上的亮点感觉整堂课很轻松,学生也很投入;有时一节课下来,因某一个环节出了问题(教学败笔)导致心里闷闷的,学生也似懂非懂,针对这些现象,通过反思,发现主要原因是课前备课中考虑不周,备学生不足或在处理课堂生成性问题中经验短缺。
五、通过参与听课等教研活动,进行反思
相同的课题,不同的老师执教,效果可能完全不同。为什么同一课时,不同的老师执教有如此大的差距,这就是体现了执教者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艺术。因此,作为第一线的教师,要多参与听课、评课活动,在听课、评课的过程中,发现对比别人的优缺点与自己上这一课时的上法进行比较反思,为什么其他老师在这个环节(细节)上处理得如此好呢?而我在这个环节(细节)做不好的原因是什么?这节课的亮点是什么?败笔又是什么?如果是我上,我又会怎样呢?通过这些问题的反思,并努力去寻求造成这些原因的答案,提高自己驾驭问题的能力。当然,作为一线教师,不仅要听同组别老师的课,还要多听其他不同组老师的课,吸收别人的优点,改正自己的缺点。
总之,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求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更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只有不断地加强自身反思能力的培养与探索,教师才能成为富有创造性的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才能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14,81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