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素质教育的思想构建数学新课教学
作者: 王大静摘 要:学生在思想上要摆脱对老师的依赖性。在情感意识上要善于调整升华自己的学习动机,在行动上要善于把握课堂学习的主动权。
关键词:素质教育; 数学; 原则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4-026-001
我们在中学数学教学实践中观察到一些怪现象:有些教师不重视新课教学,只用几分钟时间介绍新知识,却用余下的时间,甚至两、三节课把所能找到与该课题相关联的习题拿出来练习、讲解。课后再附大量的作业以巩固知识。期中、期末考试的复习像耕田一样,横一遍,纵一遍,还是发现有未被开垦的“处女地”。当我们试图扩展学生的知识网络、思维能力,尝试把已有知识或原理应用到新的领域里,解决一些陌生的问题时,遇到的阻力经常超出我们的预料,我们发现学生并不缺少学科知识点,缺少的是一些必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忽视了对学生能力潜质的必要积累,学生原有的潜能未被充分挖掘,必要的积累又没有得到适时的补充,因此需注意:
一、讲授新课教学时把握的四项原则
1.坚持思想性第一的原则
新知识的学习,可以理解为对已有知识、生活经验等素材,通过某种思想、方式、规则,或按特定指向进行加工、演变、整理、归纳而形成的以前不曾认知的知识的过程。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出现困难,发生思路中断,往往不是因为对学科知识本身的无知,也不是因为没有相关的生活体验或积累,而是缺少对相关知识链接过程中普遍存在着的科学思想、基本原则、惯常策略、一般方法等思想性和规律性的知识。学生依据老师提供的素材和适当引导,进行独立思考,自己去探索、追求、发现未知知识,主动探索新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不仅能找到新知识,掌握已有知识的应用,也在体会和感悟这些知识在应用中蕴含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为学生运用该知识解决新问题、探求新知识的实践活动提供了一种参考。这种重视过程的学习,不仅旨在获得正确的答案和结论,更重要的是提供给学生一种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感悟、自我创造、自我表现和体验成功的机会,使学生在他们的探索、思考、感悟中自觉地站到更高的层次上把握学科知识。
2.重视“学力”教学的原则
“学力”指学习能力和水平。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会学,这是教学的最高目标。中学数学学科本身存在着知识的严密性、逻辑性、规律性、思想性及和谐性,又为我们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因此,一方面老师在思想意识上要相信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更要相信学生的自学能力会在你的培养和训练过程中得到长足的发展,并清醒地认识到“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的提高,是你留给他们终生受用的财富”;第二方面老师在组织教学活动中,应有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总体规划,要拟定相应的设计方案和执行措施与策略; 第三,在新课教学活动中不仅要组织学生学习教材,按要求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点,还要引导学生研究知识点怎么来、如何用、用在哪,促进学生对课本知识、信息、素材的加工能力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第四,还应学习归纳、总结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及知识网络化的指导思想和具体方法、手段,能规范地运用数学语言、数学符号、图形及文字等做清晰准确的表达,使学生学习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让他们能学会学好。
3.坚持主体性教学的原则
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这种参与当然是学生思维活动对相关信息进行积极、主动的加工处理和重整,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教材、教学设施和一切教学手段都只是为学生的“学”而服务。
学生是确保自己的主体地位的内因,应该积极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成为教学活动的中心,这是学习质量高低的最直接的决定性因素。由于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会受到学习兴趣、思维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的影响,因此,学生在思想上要摆脱对老师的依赖性。在情感意识上要善于调整升华自己的学习动机,在行动上要善于把握课堂学习的主动权。
4.注意民主性教学的原则
创造力、创新精神、坚定的意志和信心等素质特征的形成,都需要一个相对自由的、民主的、宽松的氛围,是实施“生本教育”的关键,也是落实“学生主体性原则”的保证。所以,我们做教师的要用现代意识、民主意识组织新课教学。要允许学生随时打断老师的授课进程,提出自己对相关知识内容的不同理解和感受,或提出自己对新知识的获得、应用、承传等的不同思路,或对老师的观点提出不同见解,随时讲出自己的读书体会或解题思想方法等,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超越老师。
二、要注意正确处理好三个问题
新课的课堂教学中,放手让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的思考、探索、讨论和研究,就必需把时间还给学生,这样就会遇到一系列问题。如课堂45分钟,教师能有多少时间?如何利用这点时间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如何能使所学知识系统而有条理?要不要做题?做多少题等。老师思想上存有顾虑,这些思想顾虑恰恰是上述四项教学原则难以落实的主要阻力。
1.时间的分配问题,老师在整节课上大约只有7~1O分钟的时间,学生学习时间大约15~20分钟,15~20分钟时间是学生和老师的互动时间。
2.在有限时间完成教学任务,并使知识系统而有条理。教师要做到:一要对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障碍有充分了解;二要对教材做必要的加工,以配合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三是老师要利用双方互动时间,引导学生明确推导、验证、求解思路形成中蕴含的道理,并尝试挖掘其中的本质特征或原则;四要让课堂结构严谨,知识的发展环环紧扣,合理使用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提高新课的教学效果。
3.做题的问题。做题是一种实践活动,数学学习当然要做题。但题不在多而在于精,选题的原则: ①要有内在的本质关联性,要能体现出某种数学思想或方法;②要有层次,有区分度,以利于教师对学生思维活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③要注意一题多解、多题归一,有助于学生对问题本质的认识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