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慢教学的脚步

作者: 庞烨铃

摘 要:只要是对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和数学素养的发展有好处的,它就是快的,就是高效的,就是值得的。放慢教学的脚步,打牢基础,积累知识;放慢教学的脚步,感悟思想,提升技能;放慢教学的脚步,品味文化、丰盈内心。

关键词:数学教学; 放慢; 脚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4-085-002

当前社会是讲究“快”的时代,为了追求一个“快”字,数学教学中,老师唯恐说得不够多,道得不够明,把每一节课都填塞得满满的,一点空白也不肯留下;看看我们的孩子,面对这马不停蹄、无懈可击的课堂,不是应接不暇,无所适从,就是云里雾里,昏昏欲睡。这样的一味贪“多”求“快”,只能是“欲速则不达”。

追问:为什么我们的数学教学会变得如此急不可待

我想归根到底是急功近利的思想影响了我们。

焦急的老师。不少教师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了钻研考试内容上,对每个考点也了如指掌,因此每节数学课往往是直奔主题——这是考试要考的知识点,一再强调知识获得的结果的重要性,而忽略了学生对知识获得的思维过程的感悟。“操之过急”让数学课堂变得生硬僵化,了无生趣!长此以往,这种“填鸭式”的教学使学生不是对数学课堂生了厌,就是对数学知识患了“消化不良症”。这样的话,就算老师的课堂准备得再充分、内容再丰富,也难以挽回学生学习的热情了。

焦急的学生。急功近利的思想同时影响了不少孩子的时间观念和价值观念。孩子超前学习的现象比比皆是。有的孩子觉得早点“跑”才不会落后,只有对各方面知识接触得越早,就比别人学得更快,基础自然就好。也有孩子觉得自己学习得很不错,总感觉自己在课堂上“吃不饱”,觉得学有余力,就会提前去寻找更深的学习内容。但也容易出现提前学习后孩子以为掌握了就觉得老师在“炒冷饭”, 到第二次学习时就会感觉已经学习过而降低学习兴趣,在课堂上不专心。也许孩子解题技能不错,但缺乏在教师引导下的数学化活动的过程,对数学文化、思想方法、能力的收获、提高又有多少呢?

感悟:我们有理由让数学教学慢慢地陪着孩子走

俗语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我们有时间让数学教学慢慢地陪着孩子走。著名数学家、菲尔茨奖获得者丘成桐教授认为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能浮躁。他认为要学好数学,基础和兴趣是最重要的。想想,从小学到高中,学生要学十几年的数学课程,如果真能作好规划,踏踏实实地落实数学基本能力的训练和基本素养的培养,又怎么需要如此心急呢?

教学是快还是慢,其实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张文质先生曾旗帜鲜明地提出“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的观点。日本教育学者佐滕学说过:“教育往往要在缓慢的过程中才能沉淀下一些有用的东西。”数学教学正是这样,需慢火才能出真味的。慢的好处在于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思考才是教学真正有价值的事情。唯有慢下来,才可以去除功利,细品数学文化之深厚;唯有慢下来,才可以去掉杂念,体悟数学思想之灵魂;唯有慢下来,才可以抛弃浮躁,理解数学方法之巧妙;唯有慢下来,才能培养学生真正的数学素养。

思考:我们应该怎样让数学教学慢慢地陪着孩子走

让我们记住徐特立先生的一句话吧:“台阶是一层一层筑起的,目前现实是未来理想的基础,只想将来,不从近处现实着手,就没有基础,就会流于幻想。”我们适当“放慢教学的脚步,”不是蹒跚,拖沓,而是一种从容,稳健,是一种更高效率的教学方式。

一、讲课开始,要慢些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的责任不仅在于自己把课讲好,还要组织学生学好。上课伊始,环顾全班,示意学生坐正。目光向老师和黑板聚集,作好听课准备。这样,虽然讲课慢了几秒钟,但营造了全班良好的学习气氛。学生们集中的注意力、与老师合拍的思维,其收益绝非抢先几秒钟讲课可得。相反,如果上课铃声刚停,老师就急乎乎讲新课,置学生的松散状况于不顾,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所以,上课开始几秒钟的安排是值得认真考虑的。汽车驾驶员把“宁停三分,不争一秒”作为座右铭,我们数学教师也可借鉴。

二、新知引入,要慢些

一般地说,数学知识是环环紧扣、节节相联的,新知识是旧知识的延续和发展,新知识又是后续知识的基础。因此,新知的引入要慢些。引入新知时应留出时间让学生找到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并运用已有的知识尝试构建新的知识结构。这样可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例如“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教学,重点应引导学生经历计算公式的获取过程,了解转化这种数学思考方法的价值。在教学时可以先引导学生复习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再要求学生说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并回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强化面积计算中的转化法。然后让学生思考:能否像寻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一样,通过割补(或拼接)把三角形的面积转化为我们已经学过的几何图形的面积来计算?学生不难由推导方法的类比而获得公式。

三、语言节奏,要慢些

语言的节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对知识信息接受的情况,合理地控制语言速度的缓急。教学语言节奏的快慢,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活动。在讲一节课的所有内容时,只用一种速度,就会显得很平淡。该快时不快,拖泥带水,使人感到拖沓。该慢时不慢,像放连珠炮,学生无暇思考,令人难以听懂。灵活地掌握语流速度,既能使讲课清楚生动,又符合在有限的时间里传播最大的信息量的要求。特别对于小学生而言,为了使课本知识变得浅显通俗,使学生易懂易学,数学教师讲课时语言更要慢些。如果是一堂课的开始,教师课堂语言宜慢,就像汽车轮船刚刚启动,有一个逐渐导入轨道航向的过程。当教师讲解例题时,发问要慢,叙述概念要咬文嚼字,讲授难点要注意停顿,给知识输入学生的大脑一个处理转换的时间。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时,为了区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点,(下转第179页)

(上接第85页)在读梯形的概念“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时,其中“只有”两个字最能说明梯形的特点。所以在读时可以把语速放慢、语调加重,这样学生听得清楚,印象深刻。

四、课堂提问,要慢些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特别是在公开课教学中,有的教师刚提问就让学生举手发言,或同时连续提好几个问题,以致学生无言对答,或回答不到点子上,颠三倒四。究其原因,症结是提问后,学生缺少分析、思考的时间。教师要尽可能整合问题资源,然后平等地提供给大家,提问慢些,提问后,有意识地留出时间给学有困难的学生充分的思考,而思维较敏捷的同学也可利用这段时间把自己的语言整理得更流畅,就能取得较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有位教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分数的分子加上4后,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加上几?”有的学生立刻举手,这位教师没有急于让学生回答,而是劝他们再认真思考。当时,教室里寂静无声,但学生们都在积极思索,等大部分学生举手后,这位教师才让他们回答。结果学生都能说出正确答案。试想,如果提问后不留出充裕的时间,而让学生匆匆发言,多数学生一时能回答出来吗?

五、概括结论,要慢些

皮亚杰认为:“一切真知都应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重新构建,而不是草率地传递给他。”教学中教师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感性材料之后,留出时间,让学生独立操作、思索,有利于他们从这些感性材料中归纳,概括出带规律性的数学结论。概括结论要慢些,不要在几个学生回答正确后就急着下结论,而可以用“你们还有其他不同想法吗?”这样求异性的问话来替代“他(她)回答得对不对?”这样判断性的问话,促使学生从仅“想别人的”变成更“想自己的”,让课堂安静一点,静静地思考,顿悟的过程像刻版一样深深地烙在学生的心灵深处,这样的学习才是一种境界。

其实,数学教学的快与慢,是一对辩证关系。慢下来,不一定会降低教学效率。只要是对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和数学素养的发展有好处的,它就是快的,就是高效的,就是值得的。放慢教学的脚步,打牢基础,积累知识;放慢教学的脚步,感悟思想,提升技能;放慢教学的脚步,品味文化,丰盈内心。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让我们慢慢来,慢慢来……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