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评价使学生朗读更出色

作者: 屠玉兆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根据阶段目标,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从语音、语调和感情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还应注意考察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朗读的评价用语不仅要有激励和引导的作用,更要具体形象生动,贴近文本、人物、生活,以达到一种与文本、课堂相互交融的理想境界,让其迸发出生命的活力。我从针对性地赏识评价、形象性地诱导评价、多角度地启发评价、多元化的主体评价等方面入手,提升读后评价用语,让孩子的朗读更出色。

关键词:朗读评价; 赏识; 诱导; 启发; 主体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4-096-00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根据阶段目标,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从语音、语调和感情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还应注意考察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语文课程标准》对朗读评价的建议给我们的朗读评价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可见,教师在学生朗读后,及时进行有效、合理、恰当地评价,是指导朗读的一条重要途径。有效地朗读评价可以使朗读更出色。

笔者以为朗读的评价用语不仅要有激励和引导的作用,更要具体形象生动,贴近文本、人物、生活,以达到一种与文本、课堂相互交融的理想境界,让其迸发出生命的活力。提升读后评价用语,让孩子的朗读更出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针对性地赏识评价

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老师在执教《掌声》一课时,让学生齐读课题,学生读得拖拉,此时,老师及时指出读时要干净利落,不要拖音。学生马上就知道该怎样处理。当学生初步把课文读通后,老师表扬了三位同学,请他们站起来,老师说这个同学读得快,说明他阅读速度很快;这个同学坐得正,坐得直,说明他读书认真,态度好;这个小朋友读得很准确。为这三个同学鼓掌。这样的读后评价,非常明确地指出好在什么地方,针对性强,一方面鼓励这几个孩子以后会做的更好,另一方面告诉了其他同学该怎样读课文。

二、形象性地诱导评价

好的评价应当是巧妙、机智的,做到引而不发。一位老师上《美丽的丹顶鹤》,要求学生用读来表现丹顶鹤的美丽。第一个学生读得不够好,她说:“你读得很响亮,可老师还没欣赏到美丽的丹顶鹤呢!”第二个学生有进步了,她评道:“呀,这下,我看到美丽的丹顶鹤啦!丹顶鹤有一身洁白的羽毛,而脖子和翅膀边儿却是黑的。它的头顶就像嵌着一颗红宝石,鲜红鲜红的,怪不得人们都叫它丹顶鹤。”多聪明的老师!特意把最能表现丹顶鹤美丽的语句依着学生的样子重复朗读一次,像是模仿又像是示范,实际在强化朗读要领。在这种形象、生动的语言诱导下,每个学生都能心领意会,读得趣味盎然。

三、多角度地启发评价

课堂上,我们常常会请同学进行读后评价,而往往听到的是“读得不熟练”,“读得没有感情”,“读得很有感情”等抽象的简单的评价,这除了平时课堂训练外,还有教师的及时诱导至关重要。有位高级教师上《一株紫丁香》一课,一位孩子的朗读非常出色,但几个孩子的评价总是那几句“读得很好”,“读得很有感情”。老师换了个角度问:“你们猜老师心里怎么想?”一位孩子大胆地说:“老师心想也许自己也没她读得好。”老师故意反问道:“怎么见得?”这时孩子们才细细道来,如“踮起脚尖儿”读得轻轻的,不能让老师发现了,小朋友们想给老师一个惊喜……你一言我一语改用描述性的语言,从神情、动作等方面作了细致、具体、形象的评价,道出自己在别人的引发下的感受。此时,再来模仿他人朗读,不再是生搬硬套的,而是融入了自己的情感、体会。这样富于变化的点评会启发孩子从语言文字方面进行评价,既丰富了孩子自身的语言,又感受到其中的情感。

四、多元化的主体评价

朗读评价有很大的局限性。受时间、空间的制约,每一个体被评价的机会有限。因而我们要提倡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主体除了老师、同学外,还可以是学生本人、家长等。课堂上我们不妨多让学生作自我评价,自信的学生会说自己读得不错,那就得让他再道道理由,这样学生势必进一步说出自己的感受;如果认为自己读得不好,就给他机会再读,或是让他与前面读得好的同学作比较评价后再读。也可以让学生下位找自己的伙伴读,或是在合作小组中读,互相评一评、议一议朗读。有听众、有评价,在这样轻松、自由的能表现自我、能够与同伴们交流的空间里,学生的朗读兴趣会越来越浓厚。课外,学生们每读一篇课文后,让家长除了认真签字外,还可以写上评语,或进行表扬,或指出缺点,或提出希望都可。学生评价他人、被他人评价的机会增多,受评价的空间增大,多读多悟无疑会增强学生的朗读能力。

我想,当学生的头脑中有了一定的评价范围、标准和方法,通过有效的朗读评价来促进朗读水平的提高才有了可能。当然,这离不开长期的训练,更主要的是,评价者本身必须对课文思想内容有深入地理解,只有自己能声情并茂地读,才可对他人恰如其分地评。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