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移动学习的《电子技术》教学研究

作者: 辛峰杰

摘 要:近年来,随着3G移动通信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融合,人们熟知的互联网上的一切体验:网页浏览、资讯查询、即时通讯、音乐下载、图像上传、共享或下载、电子邮件、在线游戏、社区交友,甚至博客、BBS等,都将延伸到用户的3G手机上,并获得全新的生命力。本文基于移动学习理念,以《电子技术》课程中的一个章节《负反馈放大电路》为例进行教学研究。

关键词:移动学习; 效益;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TP 93.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4-129-001

一、本节(课)教学内容分析

模拟电子技术是电子专业系列课程的入门基础知识,具有自身的体系和很强的实践性。

1.本单元教学内容是本课程的一个重点,是对基本放大电路知识的延续和拓展,同时也是学习后续集成运放电路的基础,本单元内容在这里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2.所授内容中重点和难点的分析:重点是反馈的类型及其判定;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难点是负反馈放大电路的测量与调试。

二、本节(课)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和技能目标

(1)理解反馈的概念,了解电路的基本构成,掌握反馈的类型及其判定方法。(2)会组装负反馈放大电路,通过测量与调试验证理论。(3)熟悉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能根据放大器电路要求选择合适的负反馈点。

2.过程和方法

(1)初步学会采用移动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法来了解电路的基本构成,掌握反馈的类型及其判定方法。(2)进一步感受发现式学习、小组式学习、交往式学习,在学习中能通过测量与调试验证理论。(3)能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体验学习视听设备的乐趣。(2)体会电子技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3)形成良好的积极向上的生活习惯。(4)培养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服务于群众的良好职业道德。(5)强化安全意识,质量意识,养成规范化操作的职业习惯。

三、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现有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学习行为

我所教的学生是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三年级的学生,初步具备专业课程的学习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较强,逻辑思维能力较弱。初步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电子绘图能力和一定的电子技能。学生喜爱项目化的教学模式,对未来的工作岗位有一定的了解和向往。学生对自行搜集、分析问题的方法与能力有一定的基础;合作交流的能力还比较强。

2.学习本教学内容的难易度及原因

学生学习本教学内容的难易度为中等偏难,学生感到抽象,难以理解和掌握。没有扎实的基础,对学生的学习有着很大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设计

1.教学环境设计

负反馈放大电路套件、电烙铁、万用表、电脑、投影仪、教学课件、声音媒体等。

2.关于教学策略选择的阐述

在教学中以知识预备——实物演示——相关知识学习——任务实践——点评分析为主线,综合的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体现其主体地位,通过移动学习,使学生学习更具主动性、开放性。

3.课堂教学过程结构设计

(1)课前准备,引发注意或提醒。通过手机向学生发送第二天上课要求,当天上课,先进行分组,并选出组长,每2人为1小组,每6小组为1大组,目的是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接着播放有关电子技术的视频,创设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创设情境质疑引新。先通过上节课作业评价以及复习回顾,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同时也为新课的学习打下伏笔。然后进行实物展示来引入新课。

(3)讲授新课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提问、练习贯穿全程,结合讲授法和启发式教学法,让学生通过移动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法,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新知识。在学习时学生一方面可以向老师提问,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短信对外联系,寻求帮助。

(4)巩固新知拓展应用。采用任务驱动法和项目式教学法,教师指导、学生试做,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并通过实践分析、验证相关知识,化解难点;最后通过协作分析点评方式,实现知识的汇总提高。

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优秀学生可以较快完成练习,而有些学生可能比较慢。教师可以上传基于语音的内容,也可以是文本的内容,学生只要通过手机,就可以在任何时间和地点接收这些内容。教师可以利用移动语音或文本内容作为传统培训的补充,也可以即时把某些重要信息传递给学生。例如为了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了解和记忆程度,可以透过系统向学生发送语音或文本互动短信(作为测验、问答、调查等)。学生只要将完成的练习发给教师,教师就可以进行指导和点评。另外教师可以将学生作业进行广播,让全班同学都进行分析点评,从而实现知识的汇总提高。

(5)课外指导。由于现在的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不太愿意到教师办公室进行当面提问,所以可以利用移动通信技术发送参考材料到学生手机上,这有助于学生自发学习。不定期发送这类材料给学生,可以在不需要太多外部干预的情况下,激发学生自我学习和提升成绩的动力。特别是如果采用“少量多次”的方式发送内容,将可能显著提升学生学习和记忆的效果。这类内容可以是PDF、纯文本、HTML网页,甚至是Dreamweaver格式的网页。这也是一种性价比十分高的移动学习方式,因为绝大多数现存的文件或资料都可以被利用,不需要花太多精力来重新制作和发布内容。这类内容可以被所有智能手机或上网本等装置所接收。

近年来我校在不断进行数字化校园建设,并欲与中国移动合作,将3G移动办公切入学校信息化建设,相信通过对学校的门户网站和手机端的网站进行开发,可以实现师生通过互联网直接访问门户网站,可以用3G手机通过浏览器在线浏览,可以用手机通过在线聊天室进行互动交流,这样基于移动学习的新型的课堂教学策略将营造一个和谐、互动、民主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每位学生都有平等的机会在各种各样的学习活动中讨论并解答问题,变原来的单纯旁观者为积极参与者,从而更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皮连生主编.教学设计——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黄荣怀主编.移动学习——理论现状趋势〔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