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政治心理多样化环境下的党员发展工作研究

作者: 王珊

摘 要:本文通过对高职学生政治心理特点的分析,探索新形势下的学校党建工作,让更多经的起考验的优秀青年志愿加入党组织,使之成为我们党组织的新鲜血液。

关键字:政治心理; 多样化; 榜样教育

中图分类号:D2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4-135-001

“所谓政治心理就是社会成员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对社会关系以及由此形成的政治行为、政治体系和政治现象等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的一种自发的心理反映,表现为人们对政治生活某一特定方面的认知、情感、态度、情绪、兴趣、信念等等”。[1]这是一种潜在的社会意识,因社会成员的个体差异、社会地位和所处环境的不同而不同。

高职学生的政治心理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年龄特点,如何分析、评价和引导高职学生的社会政治心理,并在其政治心理多样化环境下探索高校的党建工作,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也是以新思路、新途径开展高职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基础。

一、当代高职学生政治心理的特点

当代高职学生政治心理的主流是积极的、健康的、奋发向上的,表现出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部分高职学生的政治心理更趋理性

高职学生处在人生的一个特殊时期。他们大多数为“90后”,亲身感受了祖国的发展和进步。他们关心改革,支持改革,并通过学习和社会实践,加深了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对中国改革和发展的前途充满信心。

2.部分高职学生的政治心理表现功利性

高职学生拥护社会主义,支持改革开放,并且对党中央的方针、政策给予较高评价,政治心理健康、积极,但有部分学生对一些政治问题还只停留在浅层认识上,认知水平也参差不齐,在政治取向上存在实用、功利、浅层的特点。

3.部分学生的政治心理具有不稳定性

高职学生具有思维活跃、易于接受新鲜事物、主体意识较强等特点,在面对诱惑和考验时,往往头脑不够清醒,辨别力不高,心理意识会发生动摇和变化,因而其政治热情的稳定性和持久性较差,对社会现象的认识停留在感性的、片面的、模糊的层面上,对现实社会、政治生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感到困惑不解。

二、高职学生政治心理多样化环境下的入党动机

目前,大学生对加入党组织的愿望越来越迫切,写入党申请书的同学越来越多。但在多样化的政治心理的驱使下,大学生的入党动机也呈现了多样化的特征。不可否认,新时期青年大学生要求加人中国共产党的愿望是迫切的,动机都是端正的,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信仰,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而奋斗终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为我们做好在青年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但是也有部分学生入党动机不够端正,在理想信念和入党动机方面,还存在一些模糊认识,表现出一定的盲从性和功利思想,把入党视为一种实现个人利益的途径,当作增加个人评优评奖、毕业分配、择业竞争的砝码。入党动机功利化,导致这些学生只重视个人能否入党,而不重视个人的思想改造和升华,没有认识到个人追求入党的过程就是历经深刻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

三、多渠道推进学生党员发展工作

质量是党员发展工作的生命,在党员发展工作中我们必须坚持“重在培养、主动建设、积极推进”的工作思路,重点解决思想入党问题,保证新时期学生党员的质量,从而使大学生的政治心理朝着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

1.完善党员发展工作制度

针对高职学生政治心理和入党动机的多样化特点,在党员发展工作中我们必须要做到规范化和制度化,在考察、培训、发展、转正等环节,做到程序严格、手续完备。不断完善业余党校制度,紧扣时代主题,拓展教学形式,开展分层次教学,通过理论学习来造就一支精明强干的积极分子队伍。完善民主评议制度,拓宽民主评议范围,及时发现问题促进工作。完善公示制度,提高发展党员工作的透明度,增强发展对象、预备党员的自律意识和进取精神。完善组织生活制度,从内容、导向、形式、效果等多方面提高学生党员的政治觉悟和思想修养。

2.优化学生党员培养的榜样教育机制

政治坚定、思想过硬、业务拔尖、素质能力优秀的学生党员,是广大学生中的骨干,较普通学生更具有进取精神和创造精神,有一定的政治敏锐性和理论素养,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忠实实践者。应该加强学生党员的教育,帮助学生党员增强党性,树立学生党员的模范榜样形象,从而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进性作用。

3.健全学生党员队伍的自我教育体系

随着学生党员队伍的扩大,对于学生党员如何保持先进性,如何提高学生党员群体的整体素质等各方面的教育也日益突现其重要性,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加强学生党员队伍内部的自我教育管理,以优秀学生党员为榜样,带领其他学生党员向优秀看齐、向先进靠拢。

第一,要形成一定的评价标准,完善和健全学生党员考核机制,阶段性推出优秀典型,为所有学生党员的教育和整体素质的提高,提供现实的可借鉴素材。在鼓励先进、学习榜样的过程中,形成大学生党员队伍整体的先进性。

第二,引入竞争机制,通过竞争逐渐提升优秀的标准,推动学生党员高素质建设方略的有效进行,使学生党员在继续教育过程中,循序渐进地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获得更多提升素质、升华思想的机会,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渗透学生党员的榜样教育机制。

第三,给任务、压担子,在实践中加强学生党员队伍的榜样教育效果。应积极给学生党员创造实践的机会,搞好大学生党员队伍内部的形象工程建设,促使大学生党员以办实事为切入点,从净化内部机制做起,提高学生党员主动服务的意识,增强党性观念,为真正发挥带头作用、扩大党员队伍的影响力打好扎实的基础。

高校学生党员作为广大学生中的骨干和“精英”,来源于学生又扎根于学生之中,其朝气蓬勃、最有进取意识和创造精神的形象,在大学生群体中具有普遍的影响力和引导作用,直接对周围同学产生影响力与向心力。因此,在发展培养学生党员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发展对象的积极性,使大学生的政治心理朝着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使学生党员达到自我约束、自我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浦劬等.政治学基础:第二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P245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